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中山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提供有力支撑,结合中山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5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充分把握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平台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三、规划原则
服务大局、当好先锋
统筹融合、一体发展
开放共享、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安全发展
四、规划目标
2035年
全面建成中山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高效可靠,运输服务更加优质便捷,珠江口西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强劲,统筹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基本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2050年
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品质迈进。
五、主要任务
1. 构建“三横两纵”综合运输通道新格局
综合运输通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线路组成,承担区域主要客货运输需求。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和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三横六纵两联”主骨架,按照“纵贯南北、织密东西、江海联运、入珠融湾”的总体思路,在分析国土开发保护布局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需求供给和区位特点,构建形成中山市“三横两纵”综合运输通道新格局。
“三横”:南中江通道、深中江通道、深珠中江通道。
“两纵”:广中珠通道、佛中珠通道。
2. 建成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
①构建多网融合的铁路客运枢纽
构建“5+6+N”三级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5”:中山站、中山北站、香山站、中山南站、岐江新城站;
“6”:中山西站、小榄站、兴中站、石岐站、古镇站、火炬站;
“N”个其他一般客运枢纽。
推动铁路客运站场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
②打造协同高效的港口枢纽体系
构建“一港五区”港口总体格局。(中山港区、黄圃港区、马鞍港区、小榄港区、神湾港区)
完善港口客运枢纽功能。
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
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
③推动公路运输枢纽转型发展
推动公路客运枢纽转型发展。
完善“5+2+N”公路货运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5”:东凤天润物流、北部物流、宏昌物流、保税物流(含规划民众物流园)、神湾物流;
“5”:德润物流、普洛斯物流;
“N”个其他一般货运节点。
推动货运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
④推动低空客货运输加快发展
开展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布局。(构建“10+20+N+X”四级低空起降点体系)
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制造业发展。
推动低空经济与周边地市协同发展。
3 完善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①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
构建“两横一纵”干线铁路网。
“两横”:南沙港铁路、深江铁路;
“一纵”:广中珠澳高铁。
打造“四向拓展”城际铁路网。
东西向:深南中城际、广珠城际支线;
南北向:广珠城际主线、南中城际、中珠城际、中山城际铁路S1线、中山城际铁路S2线。
②完善外联内畅的干线公路网
构建内通外联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
打造快联快通干线公路网,加快构建形成“三环十二快”干线公路网络骨架;
完善集散公路和农村公路,持续推进路网提档升级。
③构建通江达海高等级航道网
推动中山主要航道均达到Ⅲ级1000吨级通航能力以上;
重点推进桂洲水道、磨刀门水道等扩能升级工程规划建设;
加强航道养护、桥梁通航安全、智慧航道建设。
④完善衔接周边机场的航空出行网
强化与周边机场互联互通;
强化与周边机场服务衔接。
⑤建设普惠高效的邮政快递网
巩固提升邮政快递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完善多元化寄递通道。
4. 推动综合交通融合发展
①推进综合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
建设一体融合的枢纽节点体系。
建设集约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推动运输组织一体融合发展。
②推进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
强化“东承”功能,加快推动深中同城发展。
发挥“西接”作用,推动与江门协同发展。
加快“南联”步伐,促进珠中澳一体化。
深化“北融”发展,对接广佛都市圈。
③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
5 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①打造全天候、全周期安全保障体系
提升交通设施本质安全水平。
构建全覆盖、快响应、高机动的安全应急物流运输保障体系。
完善行业安全治理体系。
②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交通设施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加快运输服务智慧化建设。
加快交通治理平台化建设。
③构建可持续的绿色交通系统
④提供更有温度的交通服务
⑤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6. 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实施保障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