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
信息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0日
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提升中山智能制造水平,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粤府〔2013〕48号)和《关于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山发〔2015〕2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为主战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需求导向,分类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产用联动,深化应用”的原则,围绕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行业、产业集群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我市智能制造水平,加快建设具有中山特色的新型专业镇,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结构。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两化”深度融合对经济转型升级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基本建成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优势传统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迈进,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万人机器人数量达100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面向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1.推动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品率、节能减排率、土地产出率和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市现有产业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
促进生产装备数字化。鼓励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落后的生产设备,大力开展人工换机械、机械换自动、单台换成套、数字换智能,不断提升装备智能化技术水平。
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各类先进管理模式、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装备、先进信息化系统,按高标准要求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与再造,大幅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及优等品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开展智能工厂试点。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应用。加快建设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选择具备优势条件和基础的企业,开展关键环节集成应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试点。
2.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按照部分环节“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形式种类,分类组织实施“机器人应用”专项计划。以项目推进、工程示范、行业推广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以调动企业积极性作为“机器人应用”工作的落脚点,推动技术与实业对接。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人应用”推广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
(二)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1.大力发展“高、精、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统筹全市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资源,重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市场的高、精、尖装备制造企业倾斜。通过集中扶持,培育工作母机等骨干潜力企业快速成长。面向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物联化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鼓励建设智能风场管理等装备工业云创新平台。开展靶向招商,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信息化水平领先的智能装备、医疗器械、光电装备、卫星应用及物联网装备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快智能化装备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整体水平。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2017年达到3000亿元,2020年达到5000亿元。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培育一到两个五百亿级企业,促成两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节能环保装备、卫星及应用)。
2.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有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用量大的家电、五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3.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业产品的比重,提高工业产品信息化率。面向4G和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重视应用服务、内容开发,推动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功能和形态向多样化拓展。突破无线通讯、智能路由、智能安全监控、人机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互联网后台支撑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引导传统家电家居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航空机载电子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系统等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鼓励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终端及位置服务产品。搭建健康医疗信息平台,发展智能医疗设备,围绕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研发具备规模商业应用的可穿戴产品。推广智能轻工消费品,推进轻工日用产品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三)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1.实施工业领域“互联网+”行动。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生产模式,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拓展企业网络化智能制造,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模式。发展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支撑主导产业的“工业云”应用,为制造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和业务撮合服务。开展“物联网+工业”示范应用,发展“互联网+工业设计”新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设计方案异地共享、模具3D打印等工业设计新模式。支持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全产业生态系统协作。创新工业互联网商业形态,鼓励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发展“众包”模式,开展规模化个性定制。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和水平。
2.大力发展云应用。依托中山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以北斗应用示范为核心的位置服务云、以网上办事大厅为核心的行政服务云、以肉菜溯源为核心的食品安全保障云、以全通教育等创新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云、以医疗健康区域平台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云等云应用系统,推动北斗物联网产业、健康医药产业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与国内强优企业合作,充分挖掘、利用系列云应用所产生的大数据,建设大数据运营中心。
(四)完善“两化”融合支撑体系。
1.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工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宽频、基础、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动内容分发网络向大容量、广覆盖、智能化演进,不断增强网络流量承载和分发能力。鼓励通信企业降低网费,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推进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医院、公园、政务服务中心、港口、重要航段等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力争到2016年,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比特(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兆比特(Mbps)。家庭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4%,3G/LTE网络基本实现全市全覆盖,3G/LTE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到170%,WLAN接入点达到2.2万个。
2.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向下一代信息网络发展,提高城乡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普及率。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互联网IPV6商用部署。
3.提升工业电子商务能力。大力实施“中山美居”工程,以一个品牌(中山美居)、一个组织(中山美居产业联盟)、两个体验(3D DIY体验中心、体验酒店)、一个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资本运作和创意设计为两翼,推动我市灯饰、家具、家电、五金等家居产业从“制造”向“智造”乃至“创造”转变,从“卖产品”向“卖创意”、“卖服务”转变。以家居设计引领消费升级,以工业设计带动产品升级,以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对接集群资源,积极创建“家居设计之都”。支持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支撑和带动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支持大型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转化。支持专业镇和专业市场建立电商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中山货网上行”活动,推动专业镇从“制造中心”向“销售中心”、“商务中心”转变。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按年度认定一批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镇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镇。
4.加强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强化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供应链管理可视性和可溯性,促进生产和销售信息同步共享、消费需求及时反馈。鼓励供应链整合和优化,推动供应链设计、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发展。围绕支持主制造商发展订单驱动的制造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降低平均库存水平,缩短市场响应时间,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支持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发展,提升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能力,增强面向工业领域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
5.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服务能力。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87218平台,加快建设“两化”深度融合行业服务中心、培训基地等,加大对企业在研发、制造、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推广。培育“两化”融合服务队伍,提升“两化”融合支撑服务机构的核心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建设、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企业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加强对“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指导。各级各部门要把“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类产业扶持专项资金要向“两化”融合项目倾斜,支持“两化”融合的资金不少于30%。市经济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部门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工作,对“两化”深度融合项目予以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镇区可设立“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对“两化”深度融合项目予以扶持,对上级扶持资金予以配套。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两化”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市内高等院校加强“两化”深度融合相关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依托科研院校、各类培训机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两化”深度融合培训和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引进各类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适用人才。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7月20日
 
新媒体
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