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建设兰桂坊酒吧旅游风情街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03日

  西区兰桂坊酒吧街是承担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完善中山特色旅游资源的使命开始兴建的。2000年,中山市城建开发总公司在西堤路沿岐江河修建了52间单层星铁棚作临时商铺,拟兴建西堤路临时商业街,但商业街建成后,一直惨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2002年,为加快发展西区第三产业,同时也为了盘活光明桥以北毗邻岐江河边的临时商业街的空置商铺,西区办事处提出,要仿效香港、广州等地做法,充分利用岐江夜景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兴建“中山特色饮廊”即兰桂坊酒吧街。
  兰桂坊酒吧街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特别在中山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文明城市,中山市民对酒吧文化有着相当大的消费需求的大环境下,兰桂坊酒吧街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部分酒吧驻街经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一度在中山打响了兰桂坊酒吧街的招牌,成为受到我市年轻一族及外来游客青睐的消费场所。
  但近年来,随着市内其他商业形态的冲击,再加上受自身条件限制特别是经营场所先天不足的影响,酒吧街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滞,兰桂坊酒吧街作为中山一个曾经誉满全城的商业形态已处于不断的没落中。同时,因为其经营场所达不到有关部门的要求,也给相关职能部门带来监管的压力。截至2008年2月,酒吧街尚登记注册的酒吧只有7间,分别是金愉西餐酒吧、小城故事西餐酒廊、艾恩西餐酒吧、星雅廊西餐酒吧、迷人西餐酒吧、歌芝堡酒吧、非凡酒吧,但除金愉西餐酒吧、小城故事西餐酒廊、艾恩西餐酒吧仍开业经营外,其余几间酒吧均处于停业状态。
  兰桂坊酒吧街处于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受制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管理服务缺位。政府当时只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发展酒吧街这样一个概念,但没有从配套的规划、建设、服务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酒吧街的发展完全由市场来支配和调节,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二是酒吧街经营场地受到限制。表现在一方面是酒吧街建筑大多是旧的厂房,酒吧大都由厂房改建而来。相当部分的厂房建筑结构是不适宜用作酒吧用途的,导致经营场所达不到消防、文化、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一方面是酒吧街周围都是工厂、旧民居,与酒吧街发展所要求的氛围不相适应和协调,容易产生不良的相互影响;第三方面是酒吧街目前经营规模太小,整个酒吧街沿江边才约200米长,相对商铺面积也只有不到2000平方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三是酒吧街的综合治安管理没有跟上,导致客人酗酒事件时有发生,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从一个方面影响了酒吧街的形象。四是酒吧街商家经营定位较为雷同,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与文化。五是交通方面存在明显制约。酒吧街虽然与步行街相隔不远,但小车、公交要绕行到酒吧街相当不便,且没有配套的停车设施。

  兰桂坊酒吧街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困境中,面临着发展的拐点,或者“早逝”,或者取得新的发展。要想兰桂坊酒吧街取得新的发展,聚集本地消费人群,留住外地消费人群,就必须要下决心,选择整体性、战略性、高层次的定位,做大做强兰桂坊酒吧街。
  一是要进行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岐江是中山的母亲河,是中山发展过程中稀缺的自然资源。岐江河城区段经济繁荣、商业形态繁多,是中山颇具知名度的“城市名片”。岐江河一江两岸应当也可以成为中山商业的中心和灵魂。酒吧街的发展与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和定位,把富华道以北、岐江河西岸沿江一带统一规划和改造为一条饮食酒廊,打造有中山特色的旅游饮食服务一条街。
延续从孙文西路步行街的南洋、欧陆建筑风格,对兰桂坊酒吧街进行改造重建,结合城市“亮光”工程,对酒吧街建筑轮廓和环境进行灯光美化,营造浓厚的江畔酒吧风情。形成兰桂坊酒吧街通过岐江桥与孙文西路旅游文化步行街相连、隔江向东与凤鸣路商业街相望的“一江两岸”商业形态,成为岐江上一道热闹的风景和我市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二是加强沿江道路、绿化与酒吧街的一体化建设、管理。结合特色商业街的特点,从道路、公交、绿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在沿江边留足足够的经营用地,平时可以增设有关酒吧文化展示的设施,如建设酒吧文化广场,在夏秋季夜间则可以作为经营场地,允许酒吧开展临江露天经营等。
  三是进行综合交通(包括停车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包括交通路标指示),改善兰桂坊酒吧街周边的交通状况,改进入口,打开出口,利于车辆、行人进出酒吧街。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将中山的特色文化引入兰桂坊酒吧街,将兰桂坊酒吧街纳入中山旅游整体规划,作为中山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加以宣传,提升中山旅游的文化引力。
  五是加强对酒吧街及周边的治安综合管理,营造公平、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