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大力创建国家生态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发展城区公共交通的力度,公交车、出租车的规模在日益扩大。公交车的质量也在提高。但是,近年来,中山城区在急剧扩大,特别是东区、北区众多楼盘相继落成,很多企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外迁,使城区道路的交通流量急速增加。部分几年前还是车辆稀少的道路,现在也已车满为患。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各主要路口和路段都十分拥挤。而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公交车流量不足,线路设计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车辆还很残旧,汽车尾气排放严重,加上公交车上偷窃甚至抢劫频频发生,缺乏安全感,许多市民不愿乘搭,导致公交车未发挥疏导交通的主要作用。市民出行和上下班大多使用摩托车、小汽车。尽管政府加强了城市道路建设,但很难赶上车辆增加的步伐。因此,要把改善城区交通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上来。
1.在我市财政收入逐年改善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在公交系统的资金投放力度。增加城区公交线路,增加车次,逐步淘汰老旧残次的车辆,尤其是尾气排放严重的车辆。
2.逐步将公交车改成燃气动力车,部分主要穿越闹市区的车辆改成使用电动车,以大大降低公交车对城区空气的污染程度。
3.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区公交线路。其中,特别是对楼盘比较集中、学校比较集中的东区、北区要增加线路和班次,尤其是学生上学的时段,要增加一些主要学校的站点和加密班次,给学生提供便利,逐步减少家长接送的车辆,以疏通学校周边的路段的交通。在车辆比较密集的路段,增加电子监控,遏止交通违法现象。旧城区几条主要路段(孙文路、民生路、太平路等 )试行汽车单向行驶。
4.公交车上逐步实现视频监控,及时打击公交车上的盗窃现象,提高乘搭公交车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提供对学生的乘车优惠,吸引市民尤其是城区的学生逐步转用公共交通工具。
5.逐步扩宽城区的主要道路。合理设置红绿灯的亮灯时间,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尤其是傍晚)加大主要路口的警力的投放(如华柏路一线华佗庙至厚兴市场),及时疏导交通。
6.对一些大型超市正在用于乘搭顾客的淘汰中巴,要禁行城区,以至逐步禁止使用,以减少对城区的空气污染,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