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前几年建造的商品住宅小区和旧公房小区,普遍出现了车满为患的情况,“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停车难题不解决,就会牺牲城市整体形象和道路交通秩序,城市的有限空间也因此难以高效利用起来,可持续发展将受到阻滞。
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挖掘潜在的停车泊位。
一、静态增量:
1.对小区内的车库进行清查,已挪为他用的要限期整改,恢复车库使用功能;
2.深入开展停车泊位普查,对所有能停车的位置(即经过交警审定同意的位置,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实施泊位划线;
3.调整部分绿地,对一些停车位十分紧缺的小区,实施绿化调整,通过地面绿化改为垂直绿化或迁移绿地等形式,既保留绿化的美化作用和净化作用,又新增泊位;
4.调整公用设施增加泊位。通过拆除一些废弃的垃圾房、管理亭,清除垃圾堆积点,调整电力杆位等,使废弃的公共地面得到有效利用。
二、动态增量
发挥属地管理作用,整合辖区内的停车资源,充分利用单位公车晚间和双休日停车泊位空置的时间差,允许居民错时限时停放。这样,不仅能缓解早年建造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和售后公房小区车满为患的问题,而且能通过交纳适当停车费的方式,与提供车位的单位、办公楼业主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达到双赢的效果。
1.由各区、街道办等分片调查、收集并整理本辖区配有停车场的商务楼、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为夜间停车问题突出的小区提供具备夜间停车条件的单位、办公楼的基本信息;
2.与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有停车资源的单位、办公楼进行沟通协调,并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操作建议和咨询;
3.外来泊车进入后,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单位和办公楼安保问题、停车费用收益问题、车辆进出安全问题等,物业企业应建立外来车辆档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安全保障措施。
1)解决停车收费标准问题,努力使单位收费标准与小区停车费基本一致,兼顾居民和单位的利益,其中双休日整天停车可相应增加费用;
2)明确要求住户必须执行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凭证凭车号出入;
3)制订好错时限时停放规定。即住户临时占用单位车库,应按时限时停放,与单位保持24小时的通讯联系,遇特殊情况,必须统一服从单位的调度;
4.有关部门应与单位保持沟通,实施监督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协调解释工作,解决矛盾,支持和推动单位、办公楼停车场地夜间开放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