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最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得病率增高,健康水平下降,亚健康人群增多,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暴发频繁。另一方面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看不起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口头禅,医生少、病人多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锻炼和健康的维护,而健康书籍、健康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和重视,建康文化成为热潮。
可以说,一个健康的城市才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1994年WH0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在多方面成为全国的典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等称号。1997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在健康文化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建议市政府将创建健康城市纳入工作议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人群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建设和谐中山离不开健康环境和健康文化的建设;
(2)2008年奥运召开之际,正是倡导健康的好时机。作为乳品企业龙头的伊利借此开展“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活动,中山也可以抓住此时机建设健康城市迎接北京奥运和广州亚运的召开;
(3)中山建设健康城市将促进中山国家健康科技基地的发展和和有助于其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此外还可促进相关企业如:环保和生物制药行业、健康楼盘、健康建筑装饰材料等的发展;
(4)江苏省的苏州市及其下辖的昆山市都在创建健康城市上曾取得成绩,因而中山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路子将可以参照,而少走弯路。(2005年苏州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联盟理事,2006年昆山市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健康城市最佳范例奖的两个大奖,2007年成为世卫组织健康城市联盟正式成员)
(5)2007年11月,国家卫生部、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广电总局、统计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气象局、中医药局18个部门联合制订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年~2015年)》。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上级的重视将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中山的创建活动。
(1)成立创建健康城市领导小组;
(2)制定健康行动计划,确定各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作;
(3)制定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各镇区、社区建设评估考核标准,如苏州就制定了健康商场、饭店、宾馆、园林、市场、医院、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详细评估标准;
(4)加大宣传,开展相关的竞赛和评优活动,并在部分地区、单位开展试点;
(5)争取上级相关的健康项目的支持;
(6)在社区、家庭等社会基层开展健康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