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加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2日

  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缺乏诚信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特别是近年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伪造假帐、恶意拖欠、变相传销、虚假广告、伪造证件......,这种种行为,不仅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而且还影响了国人的形象和信誉,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文明、和谐发展。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和生活的重要问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如果社会上诚信普遍缺失,也必将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严重受损,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号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七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方向。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政府的要求、是人民的呼声、是市场的需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打击失信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近几年,虽然我市开展了一些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宣传不够广泛、协调力度不够等等原因,效果不够显著。为此,提高信用建设的认识,明确任务,加强协调,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中山的信用建设,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诚信问题,成立以市领导挂帅的
信用体系建设小组,制定市中、长期的信用体系建设计划、目标、措施、责任人。诚信社会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组成。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诚信建设的重点。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因此,要建设一个诚信社会,必须有一个诚信的政府作保障,强力打造诚信政府,发挥政府在诚信社会的主要作用。
  二、从教育入手,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宜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深入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人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逐渐形成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诚立个人、诚信企业榜样,充分发挥模范、表率的带头作用。
  三、加速数据信用信息网站的建设工作。加速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快信用信息网站的建设工作。现工商局、技术质量监局等等部门不仅按各自的职能掌握了大量的信用信息,而且还建立了较健全的向社会公开的信用网络化信息库。政府促进整合这些与信用有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局、银行、国税、地税、海关、人民法院、社保局、环保局、技术质量监督局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联合的综合信用网站,实现信用共享。逐步实现个人征信覆盖率90%,法人经营活动征信覆盖率100%。网站的建设工作可以借鉴信用网络建设较好的城市,如深圳、汕头、上海等城市。建立综合的公共性的企业信用信息网,既符合国际信用制度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中外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在网上迅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企业的信息。企业一旦有违规失信行为,即公之于众,必然大大加强企业的行为自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的经营行为大大增加,自然人的市场信誉等信用也成为用情况也成为重要信息。为了防范打击种种个人诈骗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目前,银行有关于个 人信贷情况的内部查询网,工商部门也有对私企、个体户基本情况的详细记录。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这些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资源,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使之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也有利于培养个人诚信意识和信用责任感,维护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政府的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健全诚信法律法规制度。在制度和法律上约束失信行为,为制裁失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不仅对失信者予以舆论谴责,更要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甚至刑事上的惩罚,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者痛。近年来,上海大力建设信用体系工作先后出台了信用的地方性法规,并在国内首次推出了个人和企业查信报告业务。北京推出工商局“红盾315”网站警示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试点,深圳市率先出台《深圳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估管理办法》、《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我们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对这些好的作法,我们要认真吸收经验。
  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大力重视,措施得当,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成效。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所指出的那样:“诚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是一笔财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付出,但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