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政协提案

关于完善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议

信息来源:提案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2日

  政府决策贯穿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始终。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简单讲,是辅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多元素有机组合,其系统组件包括信息数据库、预警监测网、智囊团、研究人员等。作为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民意的听取和民情的掌握,在系统中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在民意收集方面不断创新:城市论坛坚持开展多年;中山政府之窗(www.zs.gov.cn)专门开辟政民互动专栏,分设市长信箱、投诉与反馈、建言献策等子栏目,点击率不断攀升;中山电视台、中山日报、中山商报都设有相关民声热线栏目;市政府也设有投诉中心受理市民投诉。凡此种种,一方面为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收集民生问题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普通市民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广开了渠道。政民互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细心归纳上述渠道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投诉与反映问题居多,建设性意见较少。当然这种结果并不出乎意料,但由此引申出民意收集必须全面和完整的的命题,否则,政府决策难免受到信息不完整影响。市民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意见表达相对于问题反映者或许并不迫切,但他们的想法或见解对于政府决策同样是一种重要参考。站在政府的角度,在倾听百姓疾苦的同时,也希望能听到市民更多的声音。以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例,市文广新局就此专题连开十多场不同层次、不同界别座谈会的作法令人赞许,这种民意收集在先的决策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问题补救,对确保政府决策的理性和实效大有裨益。
  要保证民意收集的全面和完整,在公民社会发育较成熟的国家,民意调查是一种常见手法,并且作为政府决策的一个制度化依据。执行民意调查的有政府部门、媒体、专业民意调查机构等。但目前我们此类调查系统尚不成熟完善,表现在:一是调查任务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第三方力量运用较少(如新闻媒体、NGO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专业调查机构),琐碎事务牵扯了大量行政资源,既不利于政府专司决策一职,也不利于第三方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二是情况收集多以问题与投诉为主,对市民建设性意见的启发和关注不够;三是调查对象主要针对问题反映者,未能兼顾市民中“沉默的大多数”;四是民意调查缺乏制度化依据,类似文广新局的作法更多地依靠政府部门的自发,无法从制度层面加以固化。
  而不准确的民意收集,势必导致政府决策的偏差。为此建议如下:

  1.对民意调查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2.民意调查中注重发挥第三方力量。建议政府从繁琐的民意调查具体事务中抽身而出,充分借助新闻媒体、NGO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专业调查机构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人才荟萃的高校为中山增添了一支民意调查和分析的重要力量;
  3.民意调查应力求全面。政府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民意收集,市民中“沉默的大多数”不应被忽略,调查方案设计对此应有所考虑;
  4.民意调查应成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关民生问题重要决策的制度化程序;
  5.民意调查方式尽可能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