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警惕:免费赠送手机、平板?实为高价消费陷阱!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7-01 分享:

  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小榄分局曾针对“免费赠送手机、平板”骗局发布消费提示,但近期此类消费投诉仍然频发,现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一、骗局套路深度解析

  第一步:诱导抽奖,以“中奖”为诱饵设局

  传统套路:线下销售人员通过话术引导消费者参与线下抽奖或扫码抽奖,谎称消费者中奖,奖品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后以领奖为由将消费者带入店铺。

  升级手段:由单人或多人配合引导抽奖,强调“奖品需到实体门店领取”,利用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将其引入预设场景。

  第二步:签订“合同”掩饰骗局,行充值敛财之实

  常规操作:要求消费者预存大额话费或在指定购物APP充值购物金,声称话费会定期返还、购物金可正常使用。销售人员常以协助操作为由,索要消费者手机进行APP下载和充值,若账户余额不足,便诱导使用花呗、京东白条等借贷方式充值。

  进阶陷阱:消费者入店后被要求签订《领取必备条件》《业务受理协议》等文件,协议规定每月需完成固定通话任务,否则构成违约。同时要求预存话费并开通手机卡。销售人员承诺话费按月返还,但拒绝无理由退款。若消费者中途反悔,便以“协议已签订、手机卡已激活”为由,威胁追究违约金责任。

  第三步:以“领奖”为名,引导完成钱款交付 

  常见套路:部分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注明商城购物额度不可提现、仅限平台消费等附加条件。消费者后续会发现预存话费未返还、购物APP商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充值金无法使用、商品虚假发货等问题,且所领奖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终极目的:引导消费者完成钱款交付。若消费者拒绝付款,便以“支付违约金”或“直接购买设备”相要挟;若消费者付款犹豫或资金不足,就引导其开通借贷服务,或是代为操作手机,借此开通借贷服务,用贷款支付“预存话费”“开卡费”等费用。店铺提供的多为翻新机、山寨机,实际价值极低。

  第四步:售后推诿逃避责任,增加维权难度

  快速撤离:骗取钱款后,部分店铺通过变更经营场所或注销营业执照迅速撤离,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或意识到被骗时,已面临维权主体缺失的困境。

  推诿抵赖:仍在经营的店铺常以“协议约定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为由拒绝退款,或以“激活费”“手续费”等名义扣除大部分款项。若消费者向话费返还平台客服维权,客服会要求其到充值点处理。经营者通过各种借口推诿,甚至直接失联,逃避监管。

  二、消费者防护指南 

  (一)强化防骗意识

  1.牢记“免费即高风险”原则,对“中奖免费送”类话术保持高度警惕。

  2.警惕“代为操作手机”等异常要求,避免个人设备控制权旁落。

  3.拒绝非必要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验证码输入等验证行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二)严格核实商家资质

  1.仔细核查商家营业执照、收款账户等信息,确保收款账户与签约主体一致。

  2.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经营状态,规避异常企业。

  3.认真阅读书面文件条款,坚决拒绝签订显失公平的协议。

  (三)规范保全证据材料

  1.现场拍摄店铺门头、合同全文及产品实物,留存直观影像。

  2.要求商家开具加盖公章的纸质收据、发票,确保凭证合法有效。

  3. 对交易过程、APP充值、话费返还等操作进行实时录屏,固定关键证据。

  (四)明确维权渠道

  如遇消费纠纷或权益受损,立即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投诉举报;若涉嫌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