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经济新闻网】质量强国建设要实现从大到强重大跨越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4-18 分享:

  质量强国如何实现?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质量强国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围绕11个方面共提出32条要求和措施,其中包括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全面回暖向上增长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纲要》的出台,将经济及时引导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对推动我国质量强国建设,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逐步实现从大向强的转变

  《纲要》提出,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纲要》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亮点,就是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任务,包括一些政策要点,整体上给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这也表明,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把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更好结合起来。一方面,依靠市场竞争来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从政府角度,通过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标准体系完善等,让高质量发展目标明确,更加规范有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纲要》对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其意义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下简称“三大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亟须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纲要》是在“三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而在“三大变革”中把质量变革放在首位。

  高质量发展,首先产品的质量要高、技术过硬、品牌响亮、标准体系完善、服务能力要强。此次《纲要》从经济发展的效益、产品质量的竞争力、品牌附加值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欧阳日辉认为,我们国家是大国,但并非强国,在很多方面大而不强。当下,我国正处在从大向强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出台《纲要》,给我国怎样从大向强转变指明了方向,也为后面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纲要》强调,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

  张立群认为,质量强国建设核心内容,首先是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增强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政府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要承担起重大责任,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有效动员人才和各种资源加快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政策完善,来支持市场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更加有序、有效地开展,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对于支持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高质量发展也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效率和效果。”张立群表示,要实现此目标,还要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完善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来不断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及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理顺,推动整个社会生产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加快转型。

  欧阳日辉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无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关键在于数据生产要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支撑与改造。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重塑业态结构,培育新市场、新模式和产业新增长点的全方位变革。

  数字经济的高渗透性、高协同性特征能够使要素匹配更加精准有效,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推动质量变革的关键就是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区块链等新的工业技术,来提高人员、项目、产品和整个组织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