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1-04-07 分享: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抗疫中履职尽责、在履职尽责中抗疫,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2020年,市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高分通过考评,广东省地级以上市政府质量安全考核、食品安全考核双双荣获最高等级“A级”,增设允许药品进口口岸、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实用新型快速预审试点、成立“小个专”党委等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助力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于市场监管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把队伍锻造成为行政职能部门中彰显政治机关属性的标杆,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年局党组进行“第一议题”学习21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3次,各党支部举行主题党会36场次、主题党日活动115场次、主题实践33场次、主题党课30场次。二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内谈话制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推进正风肃纪专项工作,建立饮酒报告和提醒制度,落实廉洁自律承诺报告制度,全局上下“因震慑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进一步巩固发展。局机关开展党内日常廉政谈话1142人次、提醒谈话14人次、警诫谈话6人次。各科室根据职权梳理关键环节204个、廉政高风险点78个、廉政中风险点242个,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三是持续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构建“能上能下”常态化用人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提拔和晋升了一大批干部职级职务,其中提拔正副科长26名、事业单位副主任2名、四级调研员11名、二级主任科员9名、三级主任科员1名,真正让辛苦的干部“心不苦”,让有为的干部“更有位”,充分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党对执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重大案件审议制度,严格把关、加强领导,确保执法工作政治方向不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底色不变。五是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通过整合宣传资源、优化人员配置、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官媒对接、开设权威发布栏目等措施,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讲好市场监管故事,传递市场监管正能量。我局全年相关工作被国家级官方媒体报道和转载23篇、省级41篇、市级37篇,同比分别增长76%、12%、13%。其中“学习强国”平台10 篇,增长230%;局微信公众号“中山市场监管”关注量达到20万人。

  (二)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一是勇挑应急保供的重任。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中山的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生产能力近乎为零,抗疫形势十分严峻。全系统火线出战,访企业、找货源,大年三十就成功争取到从外地启运40万个医用口罩,成为我市第一批外购防控储备物资,解决了我市春节期间应急防控医用口罩库存不足的燃眉之急。率先全省建立疫情防控急需进口物资快速通关合作机制,按照“即报即审即批”原则协助海关放行应急进口物资货值322万余元,有效缓解疫情初期中山防控物资短缺的困难。第一时间开通涉疫医疗器械应急备案“绿色通道”,为40家企业、58个应急医疗器械产品办理生产备案和产品备案,仅用60天便实现口罩日产能“从0到200万”的飞跃,防护服、酒精、消毒液、测温仪、药品等各类防疫抗疫物资日益齐全充沛。二是勇挑统筹物资的重任。应急响应期间,我局作为牵头部门先后派出130多人支持市物资保障组工作,依靠自身的场地、技术、设备等条件,为全市统一收储口罩2424万个、测温仪1.8万支、酒精61.6吨、护目镜1250个、防护服8000套、隔离衣3000套、医用手套6万对、消毒液和熔喷布等物资一批。其中,支持全市复工复产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工累计配发口罩414万个、测温仪3175支,投放市场口罩1189万个,全力保障抗疫前线和群众用械需求,为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作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勇挑市场专班的重任。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围绕“人员、产品、环境”三大重点,对全市农贸市场 、肉联厂、水产和肉类食品生产企业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等冷冻潮湿密闭场所,持续强化核酸检测每周全覆盖、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产品安全监管全覆盖,2020年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3.22万份。

  (三)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好帮扶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市“组合拳”。出台《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意见》,推出“减免技术服务收费”“不见面审批”“并联审批”“包容审慎监管”等10项举措,全力服务和支持个体工商户渡难关、促生产、保经营、稳发展。开展疫情防控计量器具免费检测行动,提供检验检测项目和技术减免收费服务,全系统技术机构共计减免技术服务收费1784万元。协助大湾区唯一的药用酒精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实现日产药用酒精100吨,协助中山药企改进工艺成功复产“抗疟老药”为治疗新冠肺炎作出新贡献。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中山市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和中山市企业开办服务智能终端,2020年全市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至0.74个工作日,比省要求的3个工作日提速75%。企业开办各类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指尖可办”。企业开办服务智能终端投入使用,实现“一站式办理”和“机器人智能审批”。率先全省应用“集群注册登记系统”,率先全省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商事登记业务中“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4万户市场主体享受“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的改革红利。深化住所登记改革,9万户市场主体享受“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的便利。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10724户市场主体通过“简易注销”加速出清退出市场。推进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大会战,超过86%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优于广州、深圳等标杆城市,所有事项实现“一窗通办率”“跨域通办率”“自助办理率”“预约办理率”“就近办理率”“即时办理率”六个100%,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达到95.79%。率先全省开展连锁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试点,连锁门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做到“资料齐全无须现场核查”和“当场办结”。截至2020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6万户,涉及注册资本(金)81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4.28%,其中申领电子证照市场主体10.67万户,占23%。三是营造守信践诺市场环境。公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85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5.35%。培育企业诚信自律意识,2019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高达96.83%,排名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一。开展放心消费商家承诺活动,全面推行“首问责任”“赔偿先付”等制度,全市创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1211家。2020年,全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48618宗,涉及争议金额13768.64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5.15万元。

  (四)强化监管执法维护公平正义。一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各类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3486件,废止存在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文件17件,要求调整修订规范性文件1件,存量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完成率100%。二是加强价格监管。编制《中山市住宅小区停车收费协商议价规则》,推动解决住宅小区停车收费纠纷问题;强化涉企收费专项治理,督促21家港口码头经营单位退还多收取的费用21586元;加强疫情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整改价格问题300个,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74宗,曝光典型案件12宗。三是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着力查处“傍名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商业贿赂、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办结案件5宗、罚没69.2万元。四是加大打击传销力度。对11家直销企业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电话约谈,检查相关场所2.9万个次,查处传销违法行为案件3宗,罚没15.1万元。五是强化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管。以口罩、防护服、体温计、消毒用品等为重点,查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案件174宗,查获假冒伪劣口罩21万多个、其他非法防护产品908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4宗。六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抽检73家检验检测机构,检查39家机动车检测站、约谈11家机动车安检机构。七是强化网络交易监管执法。以涉疫物资和行为、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为重点,监测网络主体及商品12.54万个,发现涉嫌违法线索369条,其中涉嫌经营野生水生动物线索38条。八是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涉黑涉恶涉乱线索22条,成案率100%;联合公安部门打掉职业索偿团伙5个;2018年以来市扫黑办督办(交办)重点线索100%办结,有效线索100%清仓办结。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计查办各类案件6878宗,罚没2602.16万元。

  (五)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一是护食品安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开展食品抽检18785批次,“每千人5批次”任务完成率达113.5%,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目标。纳入省、市民生实事的77家农贸市场开展农产品快检328373 批次,合格率 98.66 %。率先全省实现全市754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其中81家1000人以上学校饭堂100%建立食品快检室。2020年,全市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比例99.7%,高出省规定目标3.7个百分点,其中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大型餐饮单位和大型企业食堂量化等级“优秀”(A级)比例32%,高出省规定目标7个百分点。二是维护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开展药品监督抽查855批次,对6批次不合格药品进行查处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连续11年名列全省前茅。检查药品生产企业66家次、药品批发企业47家次、药品零售连锁总部14家次、药品零售企业21203家次、药品使用单位141家次,春节期间全市2873家零售药店开门营业率保持在95%以上。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7家次、化妆品生产企业86家次,完成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核14685个次。三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检查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单位961家次,特种设备2602台(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44份,“飘红”特种设备清理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开展生物质锅炉能效提升行动,每年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4376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持续开展在用电梯监督抽查、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电梯维保单位信用评价考核等工作。开展特种设备专项监督检查和应急救援演练,深入排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督促各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四是维护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市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全年市级监督抽查1497批次,其中合格1208批次、不合格288批次,不合格发现率19.24%,对国抽、省抽严重不合格的44批次产品进行立案处理。做好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的办理和监管,全年共受理申请 583份,核发免办证明565份,涉及货值3.49亿,对96家已发证免办企业开展监督抽查。

  (六)推进质量提升助力重振虎威。一是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坚持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为引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提升中山质量总体水平,2020年度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83.2分、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83.38分,均实现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开展2020年“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选,2家企业荣获称号。推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联合工信部电子五所制定实施《智能门锁品质优选》团体标准,中山40多家参与研究的企业,其产品成为京东和苏宁直播“中山智造”的智能门锁品质优选产品。加强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帮助1971家规上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行业质量标杆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帮助1158个组织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推动健康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制定《中山市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实施方案》。二是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大标准化专项资金扶持,修订出台《中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同时发布《中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状况白皮书(2019)》。制定《中山市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标准体系》,填补了我国口罩和防护服全链条标准体系的空白,同时推进制定灯具、锁具、红木家具、脚轮等8个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85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6项,地理标志产品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从“中山特色”成功转化为“中山标准”。在灯饰、服装、淋浴房等产业集群中研制推行联盟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布团体标准73项。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和“可溯源智慧农贸”等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国家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和国家团体标准试点通过考核验收。全面推进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引导全市655家企业2609项执行标准在国家平台自我声明公开。三是开展质量帮扶行动举办中山市锁具、吸油烟机质量提升分析会,通过集体约谈一次、集中免费培训一次、企业作出一次书面承诺、给企业一次限期整改机会、“产品诊所”免费诊断一次的“五个一”方式,积极引导促进我市锁具、吸油烟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四是打造高端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资金支持力度,核发3320万元资金支持平台提升检测服务能力。2020年,全市新建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质检站6个。其中,广东省质量监督智能家居安防产品检验站(中山)、广东省质量监督电梯(安全评估)检验站(中山)、广东省路桥无损智能化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建成。另外,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基地、广东省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程有序推进;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燃气具、电器实验室项目以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签约落户中山;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可现场检查验收;系统内各检验检测机构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建设,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突出创新引领保护知识产权。一是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重点,以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为基础,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发展新路径。202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97万件,同比增长18.87%;PCT专利申请量256件,同比增长33.33%;商标申请4.6万件;4家企业荣获广东省专利奖、1项杰出发明人奖。二是支持企业培育运营高价值知识产权。指引企业创新路径和知识产权布局,增强持续创新创造能力,31家企业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9家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三是支持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海外维权能力。发挥知识产权资助项目激励效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示范优势企业培育、知识产权金融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热情,500余家企业及个人获得市政府资助金额约4000万元。四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山模式”。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支持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运用通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实现最高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全年共为企业提供贷款1.58亿元。五是健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平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巡回审判庭挂牌成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工作全力推进,中山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开创新局面。2020年,全系统受理转办涉外商标案件投诉118宗,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33件,案值271.26万元,罚没316.44万元,移送涉嫌犯罪案件9件;专利行政案件立案357宗,结案304宗。

  此外,全系统精准脱贫、财务管理、应急管理、政务信息、新闻宣传、政务公开、机要保密、建议提案、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统计分析、学会协会、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等各个岗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局机关信息化支撑保障基础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取得“双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撑。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历经重大改革,应对重大事件,经受严峻考验,履行重要使命,各方面工作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大战大考淬炼和机构改革“大融合”,全体干部职工思想上得到大提升、政治上得到大历练、精神上得到大洗礼,积累了重要经验、留下了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市场监管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始终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在大局中思考谋划,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把握市场监管规律,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事业发展。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寓监管于服务、融服务于监管,让市场监管的成效不断满足群众期待。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充分调动各方有利因素,把“我们”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汇聚起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这些经验和方法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发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如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放管服”改革特别是“管”的方面仍有较大空间、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有待提升、基础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基层建设与承担的监管任务不尽适应等。这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两个大局”在此交织,“两个一百年”在此交汇,“两个五年”在此交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抓改革优环境,着力严监管促公平,着力保安全守底线,着力提质量强动能,着力夯基础增能力,全力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实现“十四五”市场监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作为灵魂和根本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断对表对标,确保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三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让中山市场监管系统政治生态更加清明、更加清朗。四要加强“小个专”党建加快推进成立“小个专”党委,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导,更加广泛地凝聚红色正能量,让鲜红的党旗在非公有制经济这片广阔天地高高飘扬。五要全力打造市场监管铁军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并配合省局做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认真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工作。深入扎实组织开展“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和庆祝活动,以实干实绩为党的百年华诞增光添彩!

  (二)提升群众获得感,继续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竞争力,优化营商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坚决破除思想局限和观念束缚,以湾区视野、世界眼光谋划发展,立足市场监管职责,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抢得主动、赢得先机。一是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力以赴支持“双区”建设聚焦服务于打造重大平台和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助推湾区枢纽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认真借鉴广州、深圳参与世行评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加强建设。坚持对标最好最优,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牵引,找短板、补弱项、抓整改、促提升。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采取更多有效的改革措施,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努力为市场主体服务。二是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办证成本。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推动完善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措施。三是完善网上业务系统,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推进数据共性和网上信息查核,推广使用电子证书,优化许可信息数据共享和数据查核,引导群众使用业务系统全流程网上提交申请,提高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做好广东省市场准入信息系统中山上线实施工作,健全完善中山市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业务适用范围,持续提升登记审批效率及群众办事体验感。四是纵深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置现场审查、“一企一证”等改革。深入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许可等制度改革。

  (三)坚持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更好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市场监管工作点多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传统的“人盯人”“广撒网”监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必须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化监管机制。一是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协同共治理念,推动政府从严管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建设“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实现智慧监管,推动共治成为协同监管主旋律,共同促进良好市场秩序形成。完善与新业态发展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扎实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业务创新,推进监管业务系统整合优化和与国家、省平台互联互通。二是健全完善法制机制,切实提升综合执法水平全面加强执法办案与监督工作,强化执法指导和督察督办,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监管执法领域尽职免责办法,提升执法效能。结合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事权调整,建立优化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机制,研究进一步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基层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确保下放事权“接得住、接得好”。制定处罚自由裁量、执法监督、执法公示、食品药品化妆品经营资格禁入等制度。持续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完善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行刑衔接法规、机制,继续探索轻微违法免罚轻罚制度。三是全面加强公平竞争执法。加强价格收费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深入整治涉企违规收费,进一步强化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价格监管。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高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水平。加大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力度,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紧盯网络新业态,全面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网络监管合作机制。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对广告行为的政治敏感性,强化多媒体广告监测,开展重点广告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完善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度,加强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推广应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加强对投诉举报数据的研判,对热点、难点和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出预警措施和监管建议。要加快完成《中山市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新时期市场监管指标体系,为市场监管事业提供方向和路径。

  (四)注重源头防范综合治理,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四大安全”底线。今年大事喜事多,敏感时间节点也多,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牢牢守住“四大安全”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作为第一任务来抓,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底线意识、忧患意识,突出安全监管重点,建立落实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监管机制,持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大查处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制,建立重大信息直报网络,强化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突发事件协同处置工作效率。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阳光食品”APP增项扩面,实现更多餐饮后厨加工烹调和小作坊生产加工实时可视化。突出网络订餐等重点渠道,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大宗食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重点行为,节假日和举办大型活动等重要时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防范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挥各级食安办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无缝监管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监管机制,层层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二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落实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整治到位。统筹运用好检查、抽检、办案、信息公开等监管手段,着重加强对血液制品、注射剂、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做好生产企业、批发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类工作,做好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机制。做好允许药品进口口岸验收工作,推动口岸监督管理局机构设置、制度完善等工作高效开展。进一步做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工作,按照2020年版药典要求,做好检验方法和能力的更新建设工作,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强化风险点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对电站锅炉、蒸压釜、涉氨制冷特种设备、气瓶充装单位等纳入重点监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行全覆盖检查,对电梯、叉车、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涉及公共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使用设备开展专项整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人首负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行为。加强对生产单位、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机构、考试机构的监督。推进电梯、气瓶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推广旧楼加装电梯责任保险、“保险+服务”和“电梯托管管家”模式。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健全风险管理防控联动能力机制。四是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实施产品质量“宽进严管”制度改革,构建生产、流通领域深度融合监管模式;构建以“退市不合格商品”为核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机制,强化重点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强化检后处理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燃气热水器全行业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行动。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产品、以次充好、假冒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问诊治病”和“清零行动”工作,为企业产品质量把脉问诊、制订质量提升方案。加强对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认证、检验检测行为。严格对标深圳,做好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的监管工作。

  (五)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全面落实好广东省质量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品牌建设,推进质量社会治理。一是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做好“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审、“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标杆”示范、“十大工匠”评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发挥“首席质量官”在质量强企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企业提升质量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力争我市在2021年“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申报中取得新突破。围绕灯饰、家电、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挥计量对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的证明作用,推动中山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国际高端水平迈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全力做好省对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扎实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推进国家级团体标准项目攻坚克难,增强中山标准话语权和影响力。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做好我市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团体标准试点建设工作,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继续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组织开展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标准化监督检查,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推动企业标准提档升级。加强标准宣贯力度,营造标准化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普及标准化知识、宣传标准化法规、倡导标准化理念。以中山市TBT预警防控平台和中山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业务抓手,对接标准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平台对中山产业的覆盖和服务能力;结合中山重点产业实际,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会,进一步加强标准治理与引领作用。三是加快推动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完善以国际权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引领,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平台为龙头,中小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探索科研带动传统检验发展之路,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与高校、高新科技企业以及知名检测机构进行深度对接及合作,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依托现有平台创新优势,在新兴产业、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等领域,加强关键检测技术的研究,寻找科研攻关创新突破口,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大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建设,持续跟进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公路、南沙港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检验检测任务。

  (六)坚持创新引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2021年以及“十四五”期间,要集中精力推进做好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全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早日设立。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升级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功能,按规定时间落实扩展专利申请快速审查服务范围。推动条件成熟的镇街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古镇模式”,逐步完善家电、家具、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加快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专利侵权案件行政裁决公开审理办法》《电商领域专利侵权案件快调快裁方案》等制度文件,以行政裁决为抓手强化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探索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积极推进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构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相互支撑的“一案双查”办案机制,实现“双向”联动,形成知识产权案件司法审判与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并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建立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结合广交会知识产权快保护模式,推进展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制定中山市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办法。加强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依法管理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做好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工作,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创新方法,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运用分析水平。发挥知识产权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推动创新主体在产业核心关键领域布局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加快落实商标品牌战略,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完善商标受理窗口建设,加强商标品牌战略宣传,多渠道开展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宣传服务。强化地理标志商标管理运用,做到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地方传统特色农业名优品牌繁荣发展。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开展产业和企业专利导航,支撑区域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完善质押融资项目管理,引入更多银行参与项目实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快完成《中山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把握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找准角色定位,发挥应有作用。

  做好明年市场监管工作,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和理念,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服务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