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区2017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17-02-28 分享: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的第二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召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以及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集结成网,中山区位优势大幅提升,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就内部而言,全区“十三五”发展取得良好开局,新的党政领导班子“老中青”结合,年龄、知识结构搭配合理,富有改革精神,既有经验又具活力,此外,作为我区事业发展中坚力量的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也都“能征善战”,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只要我们态度积极,目标坚定,措施得当,苦干实干巧干,就一定能够续写新的篇章。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积极适应和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一核心、三基地、两提升”战略,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西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

  今年的“十八字”工作方针是:深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优服务、惠民生。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地两税收入与2016年持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把握改革机遇,构建动力、活力兼具的发展新格局

  继续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西区改革试点2017年工作要点》,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落地,为西区发展增添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着力推进“一区两制”改革。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一区两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推动沙朗片区与中心城区全面接轨。按照市、区两级在城市建设领域的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沙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推动道路建设、绿化水利、村容村貌等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原广丰农场体制改革。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力度推进政府服务综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走在全市各镇区前列。统筹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及政务服务硬件、信息化、架构、队伍建设和协同联动监督考核机制“六个全面提升”,打造西区政群互动、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一窗通办”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探索建设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形成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的有力支撑。完善西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通过验收,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改革的标杆。

  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强化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大力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惠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教育治理和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实施人才强教工程、教育优质化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引进和培养名师队伍,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核心竞争力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补齐民办教育短板。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体制机制,优化惠及基层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创建国家健康促进试点。

  (二)坚持创新驱动,构建质量、效益齐升的发展新常态

  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优化存量基础上,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贯彻落实《西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轮发展实施方案》,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3家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以“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为依托,加快我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引导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扶持小微企业成长。用好用活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继续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入库管理和政策兑现工作,将一批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高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培育和发展成为规上企业和亿元企业,力争累计实现50家中小微企业入库。“五联系”工作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联系,切实解决小微企业所需所急所盼。推动“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应用,支持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增大发展新动能。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落地为要”意识,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发挥投资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卓梅尼、智杰食品、利德丰、东兴包装等10个“已动工、已供地、正审批”项目,强化对这些项目的跟踪调度,落实进度缓慢项目的跟踪问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快“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建设,搭建官方网站及综合平台,落实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的合作机构,着力推进嘉华核心区、中南服饰园区和金嘉创意谷的建设和招商。稳步推进马山片区旧城改造征收工作,争取实现征收补偿签约率不低于95%,完成片区范围内所有大宗物业征收签约。严保工程质量,完成安置房所有塔楼结构封顶。尽快高标准完成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调整,规划打造成中山最具特色的亲水广场、迎新年的新地标、游客必去的新景区。

  创新开展招商引资。注重招商创新,引入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形成集聚效应。利用第三方资源,“走出去”举办主题清晰、对象明确的西区产业推介会及招商会。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定向招商、委托招商,力促招商项目落地投产,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抓好西区汽车展馆建设工作,力促项目建成。探索办展新模式,办好第六届中山(西区)汽车博览会。

  积极扩大消费外贸。以各大节日为节点,以汽博会、养生文化节等举办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惠民促销活动,进一步提振全区消费市场。深度挖掘汽车、住房、餐饮等传统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健康养生、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新兴消费热点。力促外贸企稳向好,引导企业开拓东盟、中东、南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减轻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力度、推陈出新,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出口支持力度,支持有供货异地出口的企业回流西区出口。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探索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不拘一格”引进高素质医疗和教育人才。与市养生学会、市中医院、广东药科大学等机构合作共建中医养生基地人才输送平台,满足养生基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建设宜居家园,构建“四化”特色的城区环境新面貌

  坚持绿色发展、内涵扩容,以“一看路、二看树、三看房顶、四看柱”为工作指引,努力提升市容环境质量,提高西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

  加强“道路”综合治理。加强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河道综合治理,确保道路干净、完整,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做好隆平路延长段连接线、麦德龙北面15米规划路等道路建设,以及9条、3535米农路硬底化和村道建设。推进河涌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污染源和减排项目的监管和黑臭水体的整治。开展石特涌、六涌排灌涌、广丰南八排灌涌等河涌生态修复,使河涌水质向Ⅳ类标准提升。

  加强“树木”综合治理。加强林木、花草的规划、建设、养护和园林设施维护,及时整修绿化带、绿篱护栏及绿化花坛,加大力度处理破坏绿化行为,提高绿化管理水平。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绿化提升工程,认真做好道路绿化改造、“一河两岸”绿化、校园绿化、休闲文化公园植物园建设等,提升辖区绿化率。

  加强“房顶”综合治理。加强沿街商铺或建筑物的房顶、墙身等建筑立面广告设施的管理,确保街景容貌整洁、有序。开展房顶(楼面)户外广告和违法搭建物专项整治,全面清理未经审批擅自设置和未按审批许可要求设置的广告、搭建物,全面清理乱涂写、乱张贴、乱拉挂的“城市牛皮癣”。

  加强“立柱”综合治理。加强电线杆、路牌、灯柱、监控等立柱型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维护良好市容市貌环境。开展市政公用设施维护保洁行动,定期维护果皮箱和垃圾桶,维护擦洗照明设施、行车隔离栏、道路名牌、健身器材等市政公用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整洁。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成立征地工作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克服土地出让、征收和管理工作难关。全力做好隆平100亩工业项目、沙古公路油站、金港路南侧商业项目等用地出让工作,确保完成土地基金收入预算。继续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开展用地调查处置工作,特别是对闲置用地、已批未供、已供未用土地的调查、筛选、分类及处置工作,储备一批土地资源。加快锌铁棚、简易厂房改造,有效处置闲置用地。

  着力建设特色小镇。精选着力点,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2个特色小镇,为推动产城融合、转型升级提供新平台,形成西区特色。一是休闲商务小镇。利用“两江夹一山”的优越地理环境与紧邻传统商业区的人文环境,合理布局商业、商住和公共设施发展空间,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平台,打造休闲商务中心(RBD)。在马山片区,配合启动狮滘河西区段“一河两岸”建设,塑造“山水共生”高端生态形象。在彩虹片区,重点发展“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山)示范园”。在富华道商圈,突出“休闲+商业”,结合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做文章、出特色。二是中医养生小镇。以中医养生为龙头,围绕“一核两翼”,打造涵盖中医药、养生、科普、旅游等产业的健康未来城。在核心区(中医养生基地)开发多个错位发展的特色示范园区,今年投入1000万元与市中医院共建中医药文化馆。在南翼(中医健康养生谷)建设“智慧健康产业孵化园”,在北翼(休闲健身径)升级改造隆昌悦生田园健身径。完善中医养生基地发展规划,深化项目后续的开发运营模式。加快“御水湾养生基地示范园”落地,探索成立“中山西区健康养生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四)深化社会建设,构建创新、多元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在创新治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平台,以楼宇、物业小区、社区为基本单位,以居委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为主体,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自治积极性。以西区全民公益园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慈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社会服务人才扶持、社会服务项目研发、社会企业扶持引导等创新工作。借鉴沙朗社区“政经分离”经验,以稳定为原则制定工作方案,启动隆昌社区“政经分离”工作。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继续以全民创建“10+2”活动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优化“平安”服务,进一步提高“平安西区”建设的群众知晓度。落实社会平安创建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维稳促安的屏障作用,不断提高对各种社会矛盾的防控力度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服务,不断提高出租屋技防水平。推进食安西区工作,创建15个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和1条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强化消防硬件基础,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协同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精准扶贫,落实人员资金,切实做好怀城镇5条自然村和潮州县域的帮扶工作。构建西区全媒体宣传矩阵,更广泛传播“西区好声音”。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成征兵工作任务,重点推进国防教育入校园活动。按时完成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补查工作。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各项规定,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举办职工歌唱家大赛。全面推进并完成各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打造全市首个群团活动中心,举办第三届公益文化节。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档案、方志、物价等工作。

  (五)改善民生福祉,构建为民、惠民的幸福工程新品牌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构建更加公平、普惠、均衡的民生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全面实施“互联网+”创业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创业学院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互联网+”创业技能培训、渠道供应、服务保障等“一条龙”就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创业培训广播创业种子500人。继续推进青年就业预科计划,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为就业困难人员及特殊群体就业开拓新渠道。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推动落实企业(职业)年金工作,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为辖区老人提供娱乐、康复、生活照料、助餐等服务。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做好低保低收入、三无人员、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的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精神康复、功能性康复、居家无障碍改造和就业工作。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开展文化惠民,提升文化强区建设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社区两级数字书屋建设,建成1个智能化图书馆。制定方案,谋划建设新的西区文化中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办好第七届醉龙文化节。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增加规范化幼儿园学位。加快公办中小学建设,高质量建成剑桥郡配套中学和奥园配套小学并如期开学,实现市要求“两为主”目标。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举办西区第五届运动会。

  全力建设健康西区。创建国家健康促进试点,不断推进卫生强区各项工作。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将60%的医院、50%的学校和机关、30%的社区和居民、20%的企业创建成为健康细胞单位。加快建设卫生强区,落实“强基层、补短板、优供给”三年行动计划。以社区为主导,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持续开展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老年人免费体检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新增社区卫生康复服务,保障群众健康。全力推进西区医院创建二甲医院,提高我区医疗卫生各项工作水平。巩固创卫成果,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害防病工作,努力防控传染性疾病。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推进道路畅通;二是提升水质水体;三是推动创业惠民;四是帮扶特殊群体;五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六是开办剑桥郡配套中学和奥园配套小学;七是推行法律便民服务;八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九是开展绿化提升活动;十是完善医疗便民服务。

  (六)加强自身建设,构建高效、务实的政府服务新形象

  巩固“两学一做”活动成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廉洁行政,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作风常态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先进典型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尊崇践行党章党规。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工委、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议事规则,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能。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工作,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按时按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法治公益修身网络平台,成立“流动法律服务岗”,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抓牢抓实基层党建。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巩固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继续推进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畅通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切实加强隆平社区党委班子建设,确保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创新举措,积极打造“醉龙”文化党建品牌。从严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严格落实“一岗四责”,使廉政、安全、维稳职责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干部的道德品行、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政情况纳入考察内容。继续开展部门正职(负责人)和社区党委书记述职,发挥好部门、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时公开财政预决算、工程招投标、就业创业、公益事业、公共安全、教育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发挥网络问政平台等政民互动平台作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抓早抓小,强化追责问责,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及其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社区换届选举顺利开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公有资产运营体系,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的彻底分离。清理一批、外包一批、重建一批、投资一批、培育一批资产或项目,盘活、优化公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