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区2020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0-02-06 分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关系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举全区之力参与“双区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深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优服务、惠民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推动西区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中山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贡献西区力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努力完成区“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启动西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持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落实好各项巡视巡察整改措施,把主题教育和巡察整改的成果运用到各项工作中。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学习。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西区形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定并实施《2020年西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发挥领导班子领学带学督学作用。运用“学习强国”等学习载体,提高党员群众学习的参与度。结合党校主阵地和分教点作用,探索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工作机制。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强化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增强各级党组织党建主业意识。发挥区党政领导班子驻点领导挂点包片督导机制,推动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党建“四化”、党建主体责任清单等工作要求。坚持“六联系”制度,提高驻点工作实效。加强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党员教育、发展党员、制度落实、组织生活“四个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换届选举、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等基础工作,用基层党建水平的提升,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党委班子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建和服务工作水平。

  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和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及时督查检查,严肃追责问责。二是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及时研判处置。三是进一步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固边”等专项行动,坚决扫除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坚决打击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和侵权盗版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容错纠错机制运用,健全即时奖励机制,增强正向激励效果,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大力发现储备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加大干部多岗位锻炼力度,有序开展干部选拔任用、缺员招考工作。更高起点完善区级人才政策体系和配套政策,围绕西区“三大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探索建立“一门一师”制度,引入“高精尖”专门人才。优化雇员管理制度,提升广大雇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社区领导班子和“三肩挑”工作开展分析研判,提前谋划2021年社区换届工作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全方位筑牢反腐倡廉的“护城河”和“防火墙”。拓宽线索渠道,将专项检查、巡察反馈、扶贫助困等领域作为重点,加大问题线索的处置力度。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法问题。继续做好受处分人员的回访教育,巩固和扩大纪律审查的整体效果。做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既做好正面典型的宣传,又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基层正风反腐典型案例,切实加强警示教育。抓好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启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努力完成各项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加快“三大平台”建设。一是推进城市更新,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再加速。积极寻求省、市支持,重启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继续开展本项目的补偿决定申报工作,确保项目依法征收工作顺利开展。尽快完成第一期安置房的交付工作,启动第二期安置房建设,拆除已签约的可拆物业,争取实现已搬迁房屋的拆除率80%以上。二是做好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园建设。加快金昌工业路“工改工”项目建设,解决项目规划条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抓紧落实土地注入、补出让工作,争取早日投入运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外溢的创新产业资源。促进园区企业合作交流,提升园区项目乃至整个片区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加快拓展健康养生集聚区业态。筹办健康养生招商推介会,开展靶向招商,吸引市内外中医健康养生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湾区之心”康复医疗项目和中智大药房产业项目的立项、规划、报建等工作,力促项目早日落地动工。开展项目引进对接工作,盘活健养悦生园、稻香围等片区。优化医疗服务业态,引进医疗设备和科研成果,建设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示范区。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坚持主动服务意识,营造优良“软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主题式走访“送服务”活动,集中力量攻破企业发展关键问题。逐步完善质量服务平台各项功能,向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提升全区质量发展水平。认真落实管家式服务机制,实行“一项目一团队”,为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控规调整,集中土地要素资源,保障优质项目用地。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行业影响力大、发展前景好的规上企业成为行业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提升存量发展水平。实施质量带动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产业促进模式,扩大我区汽车销售、健康养生、互联网产业的影响力。抓好卓梅尼总部等续建项目和日丰、龙族等新上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项目早投产、早出成效。

  盘活改造低效厂房。研究制订厂房改造补助政策,推动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建设,为优质项目引进提供更多土地资源。利用西区商会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参与低效厂房的升级改造。选取区办事处自有物业为示范点,将旧厂房改造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工业载体。整合社区集体物业和工业园区资源,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成现代标准化工业厂房,扩大低效厂房升级改造的覆盖面。

  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优质创新服务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引入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与市内各类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对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分梯度多层次培育发展创新标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积极对接科创板,鼓励创新型标杆企业上市。发挥西区商会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发展科技金融,研究在成长贷政策基础上增加科技金融扶持内容。探索增加担保金的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质押融资,对知识产权评估费用予以补贴,提升科技信贷规模和质量。深入实施“小升规”培育工程,加大对新升规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

  三、紧紧抓住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全面落实机构改革。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发挥党建的轴心作用,凝聚机构改革的最大合力,高质量完成我区机构改革各项任务。通过机构改革,为西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启动中层副职选拔任用以及部分干部和雇员的轮岗工作,优化干部配备,提高机构改革的成效。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研究推动大数据在促进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应用市“一窗改革”支撑系统,提升“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服务效能。推广应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智能终端,拓展自助服务功能。宣传推广应用“粤省事”服务平台,推动高频事项“指尖办理”,实现用户数和访问量“双提升”。推动数据共享共用,探索利用“粤省事”电子身份凭证在实体大厅取号办事。推进商事登记与食品药品经营许可备案事项并联审批改革,实现审批效能提速。推出“利企便企、扶企促企、助企稳企”补助政策向导清单、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便民利企创新举措。

  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推进“照后减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施行行政审批“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证”,实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区域、业务、市场主体全覆盖。深化“互联网+商事登记”改革,逐步实现“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登记模式。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并落实集团化办学方案措施,努力提高中山一中西区中学和中山一中铁城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探索公办中小学管理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创新幼儿园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开办新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和“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深化社区管理改革。在后山、彩虹、长洲社区管理改革基础上,总结经验向其他6个社区推广。针对部分社区居民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阻碍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的情况,集中力量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把改革工作纳入社区“两委”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充分调动社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紧紧抓住宜居这个共同追求,持续创优城乡环境

  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美丽宜居社区,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精细化,推动区容区貌显著改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聚焦重点任务,坚决落实好59大项120小项任务,做好迎接市乡村振兴考核工作。培育发展农业产业,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隆平社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

  完善道路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裕福南路、环境服务中心北面15米路建设,提升改造金沙路、粤信路、沙朗市场侧道路、沙朗商业中心侧道路、金业路,积极推动翠湾路等6条“瓶颈路”建设,配合市住建局做好“白改黑”道路提升工程,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加强河涌水体治理。继续落实好“河长制”工作,加大节水减排及河涌污染源头治理,积极协调市级部门与周边镇区,加强跨界河涌水环境治理和河涌水质监测。大力整治黑臭水体,继续加强对偷乱排污水等违法行为的环保执法,形成铁腕治污高压态势。配合市住建局完成5.3公里污水管道铺设和4公里污水支管建设。加强河涌水环境常态化监测,促进主要公共河涌水环境提升。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继续深入开展水、大气、固废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危险废物处理和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加大重点风险源和环境安全敏感区域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安全。把好项目审批关,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企业监察执法检查工作力度,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环卫保洁工作巡查力度,督促保洁单位加大投入,提升辖区环卫保洁水平。

  规范土地管理使用。完成我区2020-2035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沙朗东控规调整方案以及马山城市设计的实施,做好后续相关工作。推动沙朗西控规调整研究,加快余下片区尤其是富华道南片区以及长洲与岐江公园片区的控规调整工作。抓牢、抓好、抓实土地出让工作,积极推动闲置土地的业务办理。加大对违法违规建筑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整治工作。

  深入开展市容管理。着力整治农贸市场、汽车总站、学校、医院周边的无照流动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等问题,强化执法力度。提高整治工作精细化水平,重点区域实行“拉网式”整治,推进市容整治工作向背街小巷、社区延伸。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依法有序清拆楼顶和建筑立面违章、残旧广告牌,严格落实年度违建拆除工作任务。构建“政府负责、社区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五、紧紧抓住人民这个核心,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市前列。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实事,让全区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开展肇庆怀集县怀城镇、潮州、云南昭通永善县松溪镇和黄华镇、西藏工布江达镇四地扶贫工作,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面貌。全力以赴迎接省考核,做好迎检工作。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在上半年帮助富扬、梅石两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加大对云南昭通的帮扶力度,及时对接西藏工布江达镇帮扶工作,确保帮扶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国同步实现脱贫。

  加大扶助弱势群体力度。全面落实市、区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政策,做好各类困难群体的救助和服务。加强居家养老站点建设、上门康复业务、长者助餐配餐服务等工作,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加快新工疗站建设,打造残康服务综合体,提升我区残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女儿童保障知识宣传,结合“爱心父母大联盟”行动关心妇儿弱势群体。

  统筹促进人员就业。开展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见习岗位、参观创业孵化基地等活动,促进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见习岗位”,为“4050”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托底帮扶。

  提高公益事业管理能力。做好2020年慈善万人行工作,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深化公益园管理,提升入驻社会服务项目的服务水平。规范微基金会使用,提升公益慈善资金监管、使用水平。强化社工服务管理改革,优化与社区需求对接机制,服务好民政兜底人群和弱势人群。统筹全区志愿者资源,构筑“大志愿”公益体系。

  持续推进文化西区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面向基层的文化服务和群众文化活动。落实《中山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好黄健故居、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等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以文化人”和“资政育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加强区、社区两级文化场馆建设,重点抓好区级文化活动中心的筹建。

  切实提升健康医疗服务。加强继续巩固国家健康促进区建设成果,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加强全民卫生健康管理,继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签约服务。购买第三方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为更多的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协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探索建立以“调解优先”为主的劳动争议快速化解通道,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格局。提升西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服务能力,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持续开展各社区博爱家园建设,完善红十字会和博爱家园管理机制。全面开展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规范化试点建设工作,打造成为市规范化亮点服务中心。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工作。继续加强人大参政议政功能,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完成西区工商联(商会)换届选举,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工会、统计、档案、方志、物价等工作。

  六、紧紧抓住稳定这个第一责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全会精神。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全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全力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谋划推进我区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区。

  深入开展平安西区建设。继续加大线索摸排力度,力争破获一批涉黑涉恶案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行霸市霸,不断巩固扫黑除恶成效。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检查,整治食品领域无证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持续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提高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全面排查各领域不稳定隐患,认真研判存在隐患特别是乐8小镇等问题楼盘,加强防范和调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标准和要求,推进三年全民禁毒工程,巩固禁毒成果。落实“10+N”创建工作要求,建设“平安志愿者”工程,完成市“平安细胞”工作任务。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检查。通过第三方服务,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能力。推动冶金、机械、有色、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企业落实特殊作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继续加强对出租物业、租赁物业消防安全检查监督力度。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确保“平安春运”。

  身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应奋斗其时。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扛起责任担当,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西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作出西区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