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中山 > 文旅概况

中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7-05-03 分享:

    广东省中山市,一颗镶嵌在珠江口西岸、珠三角腹地的明珠,是中国第一个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是拥有85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片文脉深厚、名人辈出的热土。在这片总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300多万常住居民,以及80多万旅居海外的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荣誉。

   中山古称香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 广东音乐宗师吕文成、中国著名电影人郑君里、当代著名花卉画家萧淑芳等一大批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着力推动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经济相融合,全面推动“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

    以市重点文化设施为核心、以镇区文化场馆为基础、以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节点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现代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覆盖中山城乡各个角落,遍布城乡的数字化影院大大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初步建成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每一个中山人得以随心享受着精神文化的滋养。

    近年来,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馆、市美术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漫画馆等一个个文化地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等在我省率先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11年,市属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正在筹建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和139文化街区项目也奏响了序曲,即将铺展开其华丽的乐章。

    “天天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是中山群众文化的写照。每当夜幕降临,在全市城乡300多个文化广场上,歌声与舞姿,幸福与欢乐,随徐徐晚风,吹进人们的心窝。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和扎实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群众合唱基地,全国“群星奖”合唱决赛、中国合唱节、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国家级合唱赛事在中山这个“合唱之城”轮番精彩上演。成功举办了央视“心连心”慰问演出、中山粤剧文化周、中山社区文化节、中山读书月等多项重点大型文化活动。多年来,“绿色暑假•缤纷文化”、“香山讲坛”、“周末广场舞会”、“全民修身公益培训”等普惠型文化活动早已融入中山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财政补贴举办“艺术之门”讲座和“星期二艺术沙龙”等高雅艺术公益普及活动,拉近人们与高雅艺术间的心灵距离。

    全市镇区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和本土特色产业文化,为文化活动提供了鲜活的养分,“西区醉龙文化节”、“沙溪民俗文化节”、“石岐休闲旅游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每年近6000场次的公共文化活动已成为中山市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300多万新老中山人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牵手社会力量,培育、引入文化团体办文化是新时期中山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气象。目前中山已成立了中山合唱协会、游戏游艺行业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等一批文化行业协会,拥有近700支业余文艺团体,建立起5000多人的公共文化志愿者队伍,他们已然成为我市文化建设新的生力军。

    丰厚的人文土壤催生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在文艺精品战略的引领下,名家、名作、名牌“三名”文化工程稳步推进。近年,中山共有50个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原创大型交响合唱《神话中国》荣获文化部国家直属艺术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舞蹈《流动娃》一举夺得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市文化馆的小品《壶》在全国小品小戏比赛中喜获优秀剧目奖。在近三年的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中山的综合成绩稳居全省地级市前三名。

    在本土特色产业的驱动下,在一支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保驾护航下,规模庞大、飞速发展的中山文化产业“舰群”正在破浪疾行。 中山文化产业涵盖了九大主要行业,现有文化企业3822家,形成了游戏游艺产业、创意展示产业、红木文化产业为代表的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品牌,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19亿元,同比增长19.7%。从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创展、国际游戏游艺(香港)展、中山文化消费节,到古镇镇的灯饰文化艺术节和首届中国 (三乡)古典家具文化节,“中山创造”的每一次亮相,皆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品牌价值,也让更多人从中感受这方水土的文化活力。文化经贸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中山游戏游艺产品现已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的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年成交额均超过30亿元,纳入广东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为珠三角重点文化产业会展。

    文化产业品牌化和集聚化催生出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如今,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中山760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创意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阳光健康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中山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坚实基石。我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方法,积极开展文化市场“平安细胞”建设和创建文化娱乐场所无“三害”城市;出色完成了文化部“游戏游艺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工作。宽进严管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力保障着文化行政审批全程阳光透明;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大优化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生态。

    漫步中山各处历史街区,你不时会邂逅一间老屋,一条古街或是一座祠堂;每一步,你都能踏出一段历史,读出一个故事。2011年,国务院授予中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中山目前拥有孙中山故居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观应故居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

    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着中山人悠久而斑斓的生命记忆。目前已成功申报中山咸水歌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民歌等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建设了非遗展示馆和全省首个市级非遗资源数据库。

    绚丽多姿的文化,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中山市焕发了迷人的风采。充满期待的未来,为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中山文化人点燃了奋进的激情。在新的时代征程上,中山文化人将以崭新焕发的精神面貌,扬起梦想的风帆,在“中国梦”导航灯的指引下,驶向辉煌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