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中山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醉龙舞

信息来源: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日期:2018-01-12 分享:

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舞是海内外乡亲凝聚乡情的一条纽带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俗传至当地。醉龙由自发的即兴舞蹈跳神,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中山的醉龙舞在澳门也得到传承

      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沙龙舞、草龙舞等,但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会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乌丙安教授来到长洲观看醉龙舞

      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发掘整理,主要传承人年事己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况。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