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守护百年“绿色瑰宝”:读懂古树名木的价值与行动指南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9-25 分享:

  亲爱的朋友们,眼下正值9月22日-28日的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今年活动主题为 “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当你漫步在古村落的街巷,或是驻足于风景名胜区,被一棵枝繁叶茂、饱经沧桑的大树吸引时,这些被称为 “活的历史”“绿色文物” 正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树的世界,探寻它们的价值,学习守护的方法,用行动响应保护号召。

  何为古树名木?这些“绿色瑰宝” 不简单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300年以上的为二级古树,100-299年的为三级古树;名木则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无论树龄长短,均被列为名木保护。

  为何要拼尽全力保护?价值远超你想象

  生态价值:古树的树冠庞大,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其发达的根系还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是城市和乡村的 “天然生态氧吧”。

  科研价值:年轮中储存着丰富的气候、水文、生态等信息,是研究当地历史环境的 “天然档案库”。比如通过分析古树年轮,科学家能还原过去几百年的降雨量、气温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文化价值:不少古树与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紧密相连。比如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的 “皂荚树”;云南丽江古城的古槐树,曾是茶马古道上商人歇脚的 “地标”。这些古树,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 “乡愁符号”。

  截至目前,全国已普查认定古树名木 508.19 万株,其中古树 503.99 万株、名木 4.2 万株,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的设立,正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 “绿色遗产” 的珍贵,凝聚全民保护力量。


  为了让古树名木“延年益寿”,坦洲镇农业林业服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硬核” 保护措施:

  建立 “电子档案”:为每一棵古树名木拍摄照片、记录树龄、胸径、生长位置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 “一树一档” 动态管理,随时查看古树的生长状况;

  科技赋能养护:对树干中空的古树,采用 “填充加固” 技术,用环保材料填补树洞,增强树干稳定性;对根系受损的古树,通过 “土壤改良”“根系复壮” 等手段,改善生长环境;部分地区还安装了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古树的生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预警;

  开展修复工程:对因自然灾害受损的古树,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抢救性修复,比如为古树枝干搭建支撑架,帮助其重新扎根生长。

  

  全民参与!这些小事你也能为古树做:

  保护古树名木,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让我们以更积极、更实际行动响应活动号召:

  1.文明观赏:不刻画树干、不采摘枝叶、不攀爬古树,不在树下焚烧杂物、堆放垃圾;

  2.环境维护:路过古树周边时,若发现落叶堆积过厚、杂草丛生,可协助清理(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遇到干旱天气,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可适当为古树浇水(注意控制水量,避免积水伤根);

  3.传播知识:分享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向家人、朋友讲解古树名木的保护意义,带动更多人关注古树、爱护古树;

  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为这些 “绿色老人” 撑起 “保护伞”,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枝繁叶茂,将故事和生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