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满仓,鱼满仓,稻鱼综合种养效益高。秋冬丰收时节,走进中山市坦洲镇安阜社区五昌围“鱼稻共生”生态种养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金色的水稻田里,稻谷颗粒饱满,肥硕的稻花鱼在泥田里四处游曳,俨然一幅“稻香鱼肥”双丰收的美丽图景。
“这片鱼稻米熟了,今年种稻喜获丰收,晚稻亩产可达800斤左右,另外还有两万多斤稻花鱼。”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关瑞泉介绍。随着收割机进场收割,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脱粒后的稻谷就盛满了货车。
“稻鱼共生”是一种新尝试,一方面能稳定水稻生产,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塘底肥泥和含有丰富营养的塘水,形成良性的种植养殖循环生态体系,进而产出更多优质、绿色稻米,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双水双绿”。“稻鱼共生,对稻谷和鱼的生长都有好处,鱼把稻田里的杂草、浮萍吃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滋养稻谷,减少施肥。”关瑞泉介绍,今年共投放36000尾鱼苗,其中包括鲫鱼、鳙鱼、草鱼等水产品种。
为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坦洲镇农业农村局、农业服务中心不断探索“稻鱼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地双收”。今年,坦洲镇推广种植的117亩“鱼稻米”水稻已进入收割期,与传统种植相比,“鱼稻共生”模式下,每亩田预计可增收约3000元。这些特色粮食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让农田实现了增产增值,农户实现了增收。同时,基地在田头尝试直播带货,收割完成的鱼稻米预计将于12月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