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进入台风季,气温升高、雨水频繁,湿米粉、木耳、银耳等高风险食材极易出现霉变和腐败。为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坦洲市场监管分局迅速部署,聚焦食材储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全面加强辖区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中用餐场所的监督指导,坚决防止问题食材流入消费终端。
一、加强宣传引导,压实储存管理责任
结合季节性风险特征,坦洲市场监管分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贸市场、商超、学校食堂、小型餐饮单位、工业区食品经营店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普及食材识别与贮存知识,引导从业人员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重点督促各单位加强仓库、冷藏设备等贮存设施管理,科学控制食品存放时间、调控温湿度,严格落实食品分类分储和先入先出等制度,防范因储存不当导致的食材变质及食品安全事故。
二、强化规范管理,防控加工环节隐患
为进一步管控湿米粉类食品在加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坦洲市场监管分局持续加大现场巡查力度,深入农贸市场、商超、学校食堂、小型餐饮单位、工业区食品经营店开展检查,重点核查湿米粉等高风险食材的索证索票、标签标识、包装密封、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管理等情况,核实冷藏贮存是否符合要求。对发现的过期、变质或未售完的湿米粉类食品,工作人员要求及时清理并做好销毁登记,确保高风险食材在加工前得到有效筛查与处理。
截至目前,坦洲市场监管分局共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份,张贴海报50张;累计检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120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处,进一步夯实了辖区食品安全防线。
下一步,坦洲分局将继续紧盯夏季食品安全薄弱环节,扩大巡查覆盖面,强化问题排查与源头防控,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精细化、常态化,全力保障群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