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以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
伊蚊俗称“花蚊子”,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分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 成蚊在室外主要栖息于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 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居家环境中各类瓶罐缸盆等积水容器,室外蓄积了雨水的塑料垃圾、闲置容器、废旧轮胎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地方。 专家提醒 6-10月份是登革热流行季 广大市民要做好防范措施 防蚊灭蚊是关键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换: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建议改为沙石种养。 清理积水很重要 切莫在家“养”蚊子咬自己! 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清: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醒! 一旦出现发烧伴头痛、全身酸痛、皮肤潮红等登革热可疑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