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东南村位于三角镇政府北偏东3.2公里。辖区总面积6.453平方公里。全村下辖33个村民小组。
东南村党群服务中心位于三角镇东线路43号,占地面积约4520平方米,其中办公楼约占400平方米,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约占120平方米,文化广场约占4000平方米。办公楼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党团服务、农业服务、计生服务、国土、调解和民政残联服务六大类,日平均服务群众约100人次;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图书(电子)阅览室、母婴室、多功能活动室和青年之家构成,日平均服务群众约50人次;文化广场集运动健身和娱乐休闲于一体,日平均服务群众约200人次。
历史沿革
1947年为九区三角乡第一保。
1950年分设立东安村和南洋村,属十区三角乡。
1955年属民众区三角乡。
1958年2村合并,设立东南大队(村),属三角公社。
1958年为黄圃公社三角耕作区三角营东南(红旗)连。
1959年复称三角公社东南大队。
1961年属民众区。
1962年复属三角区。
1963年东会、新村2大队并入,属三角公社。
1965年东会、新村分出,仍称东南大队。
1983年设立乡。
1986年设立东南村委会。
1990年称东南管理区。
1998年复称东南村委会至今。
2002年东会、新锋并入东南村委会。
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村共有常住人口9217人,其中户籍人口2047户,7814人,流动人口1403人。
东南村党总支部于2018年10月升格为东南村党委,现有党员196名,“两委”干部8名,下辖村民小组党支部30个。2014年,东南村荣获“中山市生态示范村”称号;2017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录;2019年,纳入新农村镇级示范村项目,同年,东会片被列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2021年1月获评三角镇先进党组织,同年6月荣获中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东南村被评为中山市文明村。
一、高站位把握“一个引领”
东南村党委把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作为基层工作实践的重中之重,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向心力为原则,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强化阵地建设、深度融合资源、凝聚党群力量,固本强基,突出引领,在党员教育、为民服务、带动群团等方面彰显先锋作用。
二、高效率规划“一个示范带”
东南村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重要契机,精准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以岭南水乡为主题,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岸绿水清,村美业兴”的建设理念,依托自然水乡田园资源特色和便捷的交通枢纽优势,以乌沙涌为轴线,涵盖东村片和下南片一河两岸区域,向村党群服务中心地带辐射延伸。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00万元,改造建筑物19间和围墙4面,总面积2670平方米。
三、高标准推行“一个模式”
为全面、及时收集民情民意,扎实、高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东南村党委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将全村划分出东村、东安、东会、东荣、上南、下南、甩洲和新锋八大片区,由八名村“两委”成员负责对接一个片区,联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辖区党员深入各家各户问需求、听建议、解难题。2023年累计落实民生实事32件,涵盖民政救助、志愿帮扶、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方面,其中道路排水、护栏增设、危房改造等群众反映较多的民生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高质量打造“一个体系”
东南村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文化惠民”的核心理念,依托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常态化开展“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023年,东南村累计举办艺术展览、亲子活动、文艺演出、阅读分享、技能培训等主题文化活动63场,惠及群众超4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