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沙溪镇再获平安中山建设考评优秀镇街称号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3-03-06 分享:


图片

日前,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为中山市“十佳政法集体”和平安中山建设优秀镇街颁授荣誉。沙溪镇继2021年以来再度荣获2022年度平安中山建设考评优秀镇街,群众安全感测评得分名列全市第一,沙溪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荣获中山市“十佳政法集体”称号,沙溪镇公安分局获评全市公安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执法优秀单位等。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沙溪镇以“四个重构”为引领,不断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赋能“五治”融合,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平安沙溪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平安领导

沙溪镇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成立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安沙溪建设领导小组,建立“1+9”工作专班,设立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组。镇党委会定期听取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并专题研究部署,强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制定平安建设考核办法及考评细则,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完善工作督查考评机制,推动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与各村(社区)、各部门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奖惩办法,综合运用督办督促、约谈问责等措施强力推动落实,构建了权责分明、奖惩明晰、上下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
图片
图片

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坚持“支部建在网格、资源整在网格、服务沉在网格”理念,在全镇设置1级网格1个、2级网格16个、3级网格92个,依托“社区吹哨、机关报到;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的“双报到”机制,组织全镇3200余名党员入网格,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排查、创文巩卫、志愿服务等社会治理大行动中,形成了支部覆盖、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图片


突出法治建设,强化平安保障



漫步在沙溪镇土瓜涌,上游成群的白鹭或嬉戏,或觅食、或休憩,俨然一幅美丽画卷;下游渔翁垂钓、亲子游玩,成为周边群众郊游的一个好去处。殊不知,昔日的土瓜涌,臭气熏天、杂草丛生、群众诟病,曾于2021年10月被央督点名通报,成为沙溪人民的心头之痛。


沙溪镇党委痛定思痛、痛下决心,请来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定下水产城共治的总基调,实施水岸同治、源头治理,奋力将土瓜涌打造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板,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

图片

说到做到。沙溪镇一方面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景观修复等措施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源头治理,对土瓜涌流域周边违法排污、违法搭建、违法养殖等行为进行依法处置。各执法部门先后出动检查人员853人次,排查企业331家次,发现隐患23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3起,关闭取缔2家,停产整顿1家,并处以罚款。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执法和广泛宣传引导,土瓜涌周边企业负责人及居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整治后的土瓜涌容貌大转变,河清岸通、绿意盎然,引来大群白鹭栖息。2022年7月18日,广东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到土瓜涌视察,对整治后的土瓜涌大加称赞,将其树为沙溪镇河涌整治示范样本标杆。

图片

这是沙溪镇推行依法治镇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沙溪镇坚持依法决策,有效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和根本上减少矛盾发生。健全完善信访、安保、维稳等十多项制度,实现以制度做保障,靠行动抓落实。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化解,落实领导包保责任,挂账销号、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始终保持对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全镇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6.73%、18.06%,电诈警情数同比下降43.14%,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减量控大、交通安全月等多项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认真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有效运行。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法律服务工作,服务群众达30万人次。切实推动法治乡村建设,龙瑞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让这些“法律明白人”转化为全村(社区)的“法治带头人”。成立首个专门调解住宅小区物业纠纷的工作室——剑锋安居调解工作室。
图片


突出德治教化,涵养平安沃土

沙溪镇港园村居民李展甜,今年68岁。她的邻居吴静文今年57岁,因小时候患脑膜炎治疗不及时导致肢体一级残疾,20年前其父母相继离世,姐弟又相继前往香港定居,作为邻居,李展甜自告奋勇地照顾起了吴静文。16年来,李展甜不求回报,日复一日地照顾吴静文的生活起居,一手包揽了她家中的大小家务,为她准备一日三餐,帮她洗漱擦洗、洗衣服、打扫卫生、修缮窗户等,事无巨细一一照料妥帖。李展甜退休前为保洁员,退休后她仍每天自发与丈夫一起清扫街道,奔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李展甜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中山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图片
图片

沙溪镇积极探索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广泛开展善行义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议活动,广泛宣传“中国好人”李展甜、市“十佳政法人物”肖达强等文明典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好沙溪感人的文明故事,感染、带动、感召更多人参与文明实践中,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全面实施市民素质养成、城市秩序提升、志愿服务品牌创建、隆都文化弘扬“四大行动”,以支部“下单”、居民“点单”、“四支队伍”“接单”的模式,分领域、分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联互动活动,积极创新“美丽沙溪”志愿服务行动,打造“党员义工”、“蓝卓义警”等志愿服务品牌,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社区治安联防、弱势群体帮扶等活动,使小服务汇聚成大能量,用小行动撬动大文明。2022年共开展志愿活动1.3万次,志愿服务时数超20万小时。

强化文化养德行动,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和文字,在文化长廊、民房墙壁进行政策法规、道德文化、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建起村史文化馆、申明亭革命史迹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活动,将优秀文化浸润到社会治理中。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出龙瑞村文旅商融合体验路线、圣狮村非遗、秀山村美食文化等一批游客“必到必游”的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突出自治强基,创新平安治理



作为市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圣狮村成立村民“议事厅”及各类“议事会”,对村内涉及公共利益、公共资源的议题,比如:圣狮旧市场的升级改造以及狮滘河南岸滨河绿道征拆工作,利用村民“议事厅”、现场议事会等形式,充分发扬民主,统一各方意见,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推动村中重大公共事务开展,营造“有事好商量”的社会氛围,将议事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和基层治理创新贡献力量。
图片

沙溪镇着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切实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管理、服务、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细化公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全镇17个村(社区)均建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等委员会。组织各村(社区)制订村规民约,全面落实“三议五会”工作法,涉及村级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均由“五会”协商解决,全面落实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在溪角片区成立住宅小区党组织和新型社区,推动支部建在小区、党建引领小区创新治理,聘任党员楼长带领居民实行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智治支撑,提升平安能力


沙溪镇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托科技赋能,着力构建“智治”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图片

一是推动平台建设,形成“1+N”综治体系应用。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了以镇综治中心为主体的“1+N”综治体系,实现综治信息互联互通、综治资源整合共享、综治工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1”即镇综治中心,设有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综治视频互联网等系统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心理咨询、联动指挥5个分中心,实现多元化解、指挥调度、预警研判等功能,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中枢统筹作用;“N”即整合信访、司法、人社等19个部门职能,设置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劳动保障等23个功能室和窗口,多方位接待和受理群众事项,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一体化”运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进体系建设,构造横纵贯通的治安防控格局。采用“政府引导+民企共建”模式,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动14所学校完成安装智慧校园安防系统,486家规模以上出租屋签约“智能门禁”;采购“智慧消防”设备1445套;全镇17个村居安装村口人脸识别监控103套,搭建起“数字围城”的基本框架。为镇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爱心慈善铃,提供紧急救助服务以及送水、送米、送油等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