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直面“桦加沙”!沙溪镇逆行者风雨同舟护家园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9-26 分享:

  当第18号台风“桦加沙”——这个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携17级狂风与特大暴雨逼近广东沿海时,沙溪镇全体干部群众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从9月22日启动防御部署,到9月25日6时市三防指挥部解除应急响应,全镇上下与风雨赛跑、同险情较量,实现“零人员伤亡、零重大险情”的目标,用坚守与担当守护了家园安宁。这份平安的答卷,离不开每一位逆行者的无畏付出。


靠前指挥,以“精准部署”抢占防御先机

  台风来临前,沙溪镇便以“早预判、早部署、早行动”的节奏,织密防御网络。9月22日上午,镇党委紧急召开防台风工作部署会,党委书记黄景辉,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威良等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前置防御、应转尽转、协同作战”三大核心要求,将117个在建工地、5处地质灾害点、220艘渔船、32个应急避护场所纳入“网格化”管控,为后续防御工作划定“路线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防御期间,黄景辉以“脚步丈量责任”,带头深入一线督导。9月23日下午,黄景辉先后前往大信活力城在建工地、西南物流园、龙瑞村农田、康乐村农田等点位,检查“五停”、人员转移等防台风措施落实情况;当晚风雨加剧,黄景辉带队冒雨前往龙山村、象角村农田及沙溪体育馆,实地劝导窝棚人员撤离,慰问避难场所入住人员。9月24日台风风力最猛时,黄景辉又带队赶赴秀山、濠涌码头,登上堤坝查看渔船停靠情况,要求值守人员“24小时盯紧渔船,绝不让群众擅自返船生活”……领导班子的“一线身影”,成为全镇抗台的“定心丸”。


图片


图片 图片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威良深入村居巡查村内风险隐患点、市场、庇护所等查看防台风工作情况;前往应急管理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消防救援大队、保安服务公司等“三防”工作重点单位,实地调研防台风值班值守、装备和物资准备等情况;到岐江河边了解外来船舶的停靠管理情况,要求加强船舶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所有船上人员应撤尽撤;深夜到商圈、企业检查“五停”工作开展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员坚守,以“协同作战”筑牢安全屏障

  在镇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沙溪镇各部门、各村居、各救援力量化身“风雨逆行者”,用专业与坚守织密全域防御网。


“硬核”守护城市骨架

  城建局干部职工与建筑企业人员组成50人的“清障先锋队”,在乐群路、宝珠路等主干道,顶风冒雨切割倒伏树木,保障应急通道畅通;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穿梭在主次干道,排查236块广告牌,对松动广告牌连夜加固或拆除,在隆都路发现半空悬挂的受损风管后,迅速拉起警戒带、转移周边车辆,避免险情扩大;交警大队队员在积水中合力扶起倾倒的道路护栏,用身体筑起“安全屏障”,确保道路通行秩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暖心”守护群众安全

  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秀山、濠涌码头,逐船通知渔民“船靠港、人上岸”,400名渔民全部安全转移;工改办巡查人员对5处地质灾害点开展12轮次排查,在山体松动处设置警示标志,转移110名危险区域群众;各村居420名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从田间窝棚到危房陋室,累计转移群众3576人,其中521人被妥善安置在应急避护场所——康乐村应急避护场所内,李女士突发腹痛,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驱车送药,次日凌晨又协调消防车将其送医,用“零距离”关怀化解危机;圣狮村羽毛球馆应急避护场所克服困难,为100余名群众准备热饭菜,让风雨中的温暖直抵人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守护生命健康

  彩虹救援队队员携带专业设备,冒雨切割倒伏树枝、排查安全隐患,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橙色身影;沙溪镇隆都医院急诊中心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即便窗外狂风呼啸,依旧有条不紊地接诊病人,用责任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指挥中心,实时调度8支救援队伍594人、3艘橡皮艇、3000个防洪沙袋等物资,确保“险情发生时,力量能第一时间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清障者”到“转移者”,从“守护者”到“救治者”,不同岗位的逆行者们,用“同向而行”的默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风雨过后,逆行者接力“重启家园”

  9月25日5时46分市三防指挥部解除应急响应,沙溪镇迅速从“防御模式”切换为“恢复模式”:城建局第一时间开展市政设施核查,修复受损道路护栏、清理残留树枝;农业农村局指导种养户有序返回农田,协助开展灾后复产;各村居对应急避护场所进行防疫消杀,整理物资以备后续之需;应急管理局汇总灾情数据,确保“无遗漏、无错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截至9月25日中午,全镇主干道全部恢复通行,供水供电正常,群众生活逐步回归常态。这份“快速恢复”的背后,是前期防御工作的扎实铺垫,更是全体逆行者“防救并重”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