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

沙溪镇打造“历史场景+现代业态”新模式 解锁夜间经济“密码”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9-17 分享:

  沙溪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消费场景,强化宣传推广,打造大湾区夜间消费亮丽名片,推动夜间经济持续升温。


图片

刘诗觉 摄


  一是做大业态。深入打造“一小时沙溪牛肉”特色美食IP,联合美食协会、网红拍摄探店视频,在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各大平台作进一步宣传推广;协调肉联厂调整宰牛时间至下午4-5点,精挑细选镇内20-30户食肆,实现屠宰场到餐厅“一小时”内直达配送,让食客品尝到新鲜的沙溪牛肉,把沙溪牛肉打造成继“石岐乳鸽”“东升脆肉鲩”“三角生鱼”等又一中山出圈食材。


图片


图片

张景天摄


  推动星宝商圈塑造“沙溪夜韵·多元共生”超级IP,利用星宝广场舞台现有场所,联合池畔烧鸟、小胡子餐吧等品牌食店,举办澜沃全民联欢大舞台、“牛肉之夜”池畔啤酒派对等夜经济活动,推出“时尚造型+穿搭体验”套餐。


图片


  盘点现有侨房252家、宗祠40间,选取可改造、有亮点的场所积极引入驻唱酒吧、非遗夜市、深夜食堂和剧本杀等经济新业态。沙溪村将旧宗祠按照新型社交空间进行改造,引入“扶赐”驻唱式餐吧,狮滘河畔引入“来来”观景式咖啡店,龙瑞村引入“隆都故事”剧本杀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挖掘篮球与美食两大核心资源,打造夜间消费场景,龙瑞村成功承接2024年、2025年全国“村BA”广东省赛、广东时装周等大型活动,现场汇聚隆都九大簋、中山霸王鸭、沙溪扣肉、龙瑞粥品等数十家地道美食店,实现体育与美食的夜经济跨界融合。


图片


图片

刘诗觉 摄


  二是做优配套。强化政策引领,推出支持夜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构建“1+2+3+N”夜间消费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星宝商圈为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兴工路、狮滘河“一河两岸”两大夜间消费带,提升汇豪广场、时代芳华里、珑城1560等三大商圈服务功能,培育一批网红打卡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诗觉 摄


  全面铺开从城市客厅到云汉桥,再到龙瑞、龙头环、圣狮村的灯光升级工程,滨河公园城市客厅整合生态、人文与产业资源,运用1180米灯带勾勒云汉桥轮廓,利用14套投光特色灯饰照射河边,布置形成光影、河面相映的开放式夜间空间。


图片

刘诗觉 摄


  用藤球灯、彩灯装饰古巷与文保区域,延长古街区夜间观赏时间;圣狮村投入超20万元对居民区、海傍街建筑及公园照明进行全面升级,提升照明质量、彰显夜间乡村魅力。


图片


图片


  龙瑞村盘活美食街区周边闲置区域,设置3000个停车位,增设周边停车场标识、智能化车位存量展示屏等,做好停车位供给服务。


图片


图片

刘诗觉 摄


图片


  三是做严监管。针对夜间餐饮消费特点,建立“网格化+错时监管”机制,2025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夜间专项巡查300余次,覆盖主干道、网红夜市等区域的烧烤摊、大排档等经营主体。聚焦夏季夜市食品安全,强力开展“午夜护航”行动16次,对网络订餐食品进行监督抽检10批次,切实守护“深夜食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动“老字号+夜经济”融合发展,引导隆都渔村、荔苑隆都菜馆等头部企业在夜间消费集聚区开设分店,精心打造“隆都深夜厨房”特色品牌。积极推动餐饮企业等各类评选认证,2024年以来,助力福田酒楼申报的“九大簋夜宴”斩获中国文旅金马奖,支持白鹤咀种鸡养殖场的产品通过“中山香农”区域品牌认证,品牌溢价率提升25%,拉动美食餐饮消费。


图片

缪晓剑 摄


  四是做强宣传。利用新媒体,邀请广东体育频道、粤城记和摩游中山等媒体推介沙溪美食、非遗文创、品牌服装等特色,讲好“千年隆都、百年沙溪”的故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夜间消费;邀请网红主播推介沙溪美食、品牌服装等,设置一批网红打卡点和独特标识,打造宣传矩阵,推动夜间经济从“星星之火”走向“全域燎原”。


图片


图片

张炜 摄


  依托省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构建多元化夜间宣传矩阵,创新推出“银龄食安观察员”活动,招募退休人员组成志愿巡查队,在夜间餐饮场所开展科普宣传,形成“老年人带动年轻人”传播效应;利用夜宵店电子屏播放“食安沙溪”系列标语,总播放量超1万次。


图片

刘诗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