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

2021年工作安排(节选自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3-03 分享: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也是南朗镇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担当,抢抓“双区”驱动和深中通道建设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聚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2021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巩固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力争GDP增长8%,“头号工程”“三个年”“六大战役”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镇经济总量进入全市前五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重大产业平台“头号工程”,打造湾区生物医药中心。

  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落实市委“3+4”重大产业平台头号工程,加快推进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提升平台、拓展空间、调整规划、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工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发展。

  提升战略平台,增强政策优势。主动承接翠亨新区的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产业化项目和深圳等地重大制药集团项目落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研发制造高地。发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东省医药健康特色小镇创建单位的优势,积极申报省级以上专项建设资金、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探索试点化妆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争取落地药品进口口岸政策,同时加快推进省级工业园和特色产业园申报工作。

  拓展用地空间,调整功能规划。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计划给予中医药城新增2000亩用地规模用于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主动做好新增用地的范围划定和征地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指标,以及特色小镇核心区约1平方公里“小镇客厅”的功能业态和控规设计,加快落实园区文旅商贸酒店、中医药商贸综合体以及1000亩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百草园的选址规划等。

  加快创新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科技孵化器大楼一期建设、内部功能设计和配套项目引进,启动二期规划设计;坚持园区高标准建设,完成制造功能区待出让工业用地指标报批和“五通一平”,启动茂南路、沉香路、丹溪路等道路和中医药文化健身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多种方式提高园区人口出行便利度,改善园区居住生活和文化娱乐配套,推动100亩商住用地高水平开发,提升园区吸引高端项目和人才的环境,争取园区早建设、配套早完善、项目早落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科技合作能力。争取引进1个100亿级、3个10亿级重大投资项目,培育一批亿元以上领军企业或总部、上市企业,同步招引文旅酒店度假村、医药商城、国医馆等,力争2021年中医药城园区总产销值达80亿元。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外合作功能,积极与新区的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合作推动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探索与深创投、省中医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山海关检验检疫中心等大湾区知名机构合作运营,设立1个国家级检验检测分支机构,推动2个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申报,设立人才平台中山留创园分园,创建湾区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二)推进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整体升级,打造滨海国际商务文旅胜地。

  庆祝建党100周年和5A景区复评、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契机,推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快速发展,并带动南朗滨海碧道、美丽乡村建设和消费升级,提升南朗的城市品牌形象。

  全力做好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复评和文旅招商工作。加快推进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复评准备工作,确保复评顺利通过,加快“杨殷故居”和翠亨旧村修缮工作,年内向广大游客开放。配合市政府引进一个百亿级文旅项目,带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整体升级。推动组建镇文化旅游公司,进一步盘活翠亨宾馆、翠亨旧村、停车场、翠亨大道两侧商铺、兰溪河两岸村落等资源,高质量建设5A级景区。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标准完成南朗镇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两居”“十景”“两线”“两村”“‘三点一线’天际景观”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将翠亨、崖口、左步、冲口、榄边、濠涌的田园风光、古屋村落、庙宇宗祠、人文风俗等乡村旅途路线和杨殷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路线串联起来,发挥文旅体验教育功能,在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风貌改造中适当增添餐饮、民宿、商业、文化服务内容,让乡村全域旅游成为南朗富民产业。同时,发挥南朗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和海上温泉特色资源优势,面向大湾区高端商务旅客打造健康医疗、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养生健康度假村”和“海上温泉度假村”。

  积极推进国际商务旅游滨海碧道体系规划建设。打通连接珠海市情侣北路和翠亨新区马鞍岛滨海岸线,提升南朗26公里美丽海岸线公共可达性和人行贯通性,积极推动打造集生态涵养、生活休闲、环境美化、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游憩观光滨海碧道,同步在滨海岸线内侧规划一条可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国际赛事和群众休闲的“赛道”,打造万国风情步行街,为群众营造一条大湾区国际精品活力都会长廊。

  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细化落实《中山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打造“统一标识、集中宣传、品牌经营”的环山、面海、近田、入村南朗民宿体系,鼓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公司与广州、深圳等国内外知名民宿、酒店、文创等文旅品牌合作,重点在翠亨、崖口、左步、榄边村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把民宿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南朗画家艺术、海鲜美食、名人故居、健康医药等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文创艺术品、特色农产品、中山装、休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零售业态,以及亲子研学、特色餐饮、中医保健等高端服务业,形成丰富的“民宿+”高品位文旅发展态势。

  (三)加强重大项目和技改投资,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投资促内需经济发展,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全流程跟踪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预审批制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抓好省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和动工建设。完成工业投资14亿元,推动新盛世增资扩产项目、红润药业生产项目、乐歌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一季度动工;国源药业二期、华南包装三期二季度动工;广弘生命健康项目一期、洋溢生物医药项目、创惠科技产业园项目年底前动工。完成明阳智能电气产业项目配套建设及南朗医院新综合大楼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进“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项目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和技改投资。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争取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战略合作取得突破,发挥镇属企业在建设创新平台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承担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依托中医药城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好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孵化、公共检测服务等科技服务体系以及种子资金、投资基金等金融服务体系。2021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0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争取完成技改投资1亿元。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高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工程,加快南朗快线(纵二线南朗段)建设,争取6月底前开通,全力配合做好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完善对接深中通道高速路网系统。二是加快镇内交通路网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明珠路”“海湾二路”等交通路网建设,改善翠亨槟榔山片区、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片区、冲口门新五孔水闸等重点片区和乡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疏导能力,推动中医药城茂南路北段与火炬开发区连接纳入市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计划。三是加快推进重要节点景观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左步村南冲路美丽乡村廊道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完成横门工业新路人行道绿化亮化设计施工。

  完善招商环境,推进镇属公司改革。出台统一的招商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与各园区产业定位相匹配的招商引资政策,探索实行工业项目供地价格差别化制度。探索工业园区与第三方合作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产业平台开发市场化。规范工业园区综合管理,逐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创新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专业的招商和管理团队。深入推进镇属企业改革,做大做强镇属企业,扩大国企市场化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充分发挥镇属企业支撑全镇建设发展投融资的主体功能,加快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物业,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稳企安商加强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关心关爱守法企业,包容企业意见,重视企业诉求,协助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引导和帮助企业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制造高附加值产品、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增加投资,并把产值和税收结算在本地。主动解决企业骨干子女入学问题,在就医旅游等公共服务方面给予优待。

  (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按照大湾区一流的城市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空间格局,重新设计改造主要街区关键节点,大手笔打造横门新港经济圈、朗城新区综合体,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区,重塑南朗的产业形态、承载能力、发展格局,真正实现蝶变振兴。

  高起点规划提升城镇空间格局。对标深圳、雄安新区等一流城市开展南朗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镇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开发区域和产业用地,调整优化各片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公共配套、景观绿化,重点改造提升南朗主要城区、5A景区、中医药城等景观节点和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管养水平,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街头文化小景、城市景观标志的打造,营造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新形象。

  高标准改造主城镇新形象新业态。年内计划启动改造升级横门新港片区,参照国际渔港建设,制定片区发展规划,完善片区公共设施配套,升级横门出海游服务设施,建设集出海观光、捕鱼休闲、海鲜美食、娱乐购物的渔港经济圈。启动部分南朗主城区旧村改造,推进朗城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完成城市设计、产业规划以及建设发展方案编制等工作,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科创研发、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

  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横门工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大车、东桠工业片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南朗工业区和第一、二、三工业区连片开发,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芯片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加快处置闲置、低效土地,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启动南朗工业区、明阳新能源工业园等500亩“工改工”连片改造。

  (五)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宜居宜业生活圈。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坚战,保护发挥南朗镇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为建设滨海国际商务文旅胜地营造优美的城镇生态环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从风貌提升、农房管控、产业发展、文化融合等方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种养产业,引导村集体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把横门水产、崖口富硒米等优势产业发展起来,打通公司化生产运营销售链条。探索以集体土地整体承租等方式,推动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招商。探索调整村集体收入分配方式,调动村、组和农民各方积极性。3月底前集中解决一批宅基地办证问题,集中清拆一批违建。严格落实山林防火巡查制度、包片巡山制度等,重视彩色树木育林。

  完善生态环保设施。对全镇森林公园、郊野休闲公园、街头四小公园等实施全面品质提升。在实施中心一河镇中心区段等河道水体和岸线综合治理的同时,增加其旅游景观服务功能,做好儿童公园、逸翠公园等滨水休闲文化景观长廊。扎实推进乡村垃圾分类试点工程。坚持上游源头治理,优先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加快推进翠亨片区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长沙铺村和平顶村污水治理工程、大车村南北渠截污工程、新佳鞋厂段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纪念中学污水管渗漏溯源项目、泮沙村排水渠整治工程等建设。推进南朗镇中心一河水闸重建工程,争取上半年完成招投标工作,年底完成一半以上工程量。实施南朗镇排水厂网一体化运营,提高南朗镇横门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

  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横门片区环境整治工作,研究落实混凝土搅拌站搬迁工作;进一步整治5A景区和中心城区沿街商铺占道经营、乱摆乱放、违法户外广告、废品收购等行为。深入开展全镇范围窝棚拆除清理工作,高水平保持“四线”周边环境景观管控。针对农村焚烧、施工扬尘、工业废气排放等问题做好大气污染监测,保持优良天数在全市排名靠前。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严格落实村级河长日常监管和巡河清理工作,做好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设,加强排水许可管理,规范污水排放行为,探索建立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河制度,将治理效果纳入乡村绩效考核。

  (六)大力发展文教医疗事业,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完善、提升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着力打造中山东部医疗高地和教育高地。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改造升级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部旧址修缮和白企抗日游击大队展览工作。办好左步稻田音乐节,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策划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制定出台《南朗镇文物单位保护条例》,保护性开发宗祠、古宅等各类文物场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中心幼儿园搬迁扩建工程,满足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学位需求,完成用地调整、土地证办理、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并启动建设。推进海湾城小学建设工程,满足片区住户的子女就近入学,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并适时启动基建工程。投入450万元,完成南朗中心幼儿园、博爱幼儿园、横门幼儿园教学楼抗震加固及园舍安全改造工程,提升幼儿园教学楼及园舍安全。加快制定南朗镇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注重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管理。

  推进卫生强镇建设。支持南朗医院病房改造装修工程和研究启动医院新大楼建设,加强与市人民医院深度合作,逐步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快推进中医康复、骨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等特色专科和医疗信息化建设,改善社区卫生站医疗服务条件,逐步提升医疗硬件和人才培育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打造湾区东部特色医疗高地。做好计生特殊家庭“10+1”项目服务工作,开展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和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七)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创新落实“十项民生实事”工程,在社会民生事业方面实现均衡发展进步,为南朗人民提供具有温度、值得可靠、便民利民的社会服务保障。

  做好十件民生实事。镇政府前期通过“海选”“票选”等环节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经镇党委会议同意及人民代表大会票决形成了2021年南朗镇十件民生实事。分别是:(1)实施南朗镇教育提质工程;(2)南朗镇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3)全面改善水环境,推进水利工程保民生;(4)推进智慧畅通工程;(5)南朗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6)完善南朗镇交通路网建设;(7)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设;(8)深入推进老年人养老和就餐保障服务;(9)实施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工程;(10)实施“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项目。

  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低收入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维护退役军人权益保障,落实优抚津贴、临时救济、住房困难帮扶等政策。

  关心关爱弱势群体。落实长者普惠性补贴、优抚津贴、临时救济、低保、城保、大额医保、低保危房改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关爱女童 护苗成长”保护女童人身权益三年行动。推进美丽园区创建,实现工会职工服务普惠化。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优化青年成长环境。

  (八)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平安南朗建设。

  精细化管理城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纵深推进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一体融合思路,整合各类网格资源,构建镇“综合网格”“综合指挥中心”,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控、综合监测。创建“全科网格”,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网格员队伍。创新实施“1+3+3+8+N”信息化“大巡防”工作机制。发扬枫桥经验,开展创建无刑案村居活动,争取创建市示范派出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发挥民兵在应急和社会管理的作用。坚持安全发展,落实安全责任,着力遏制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做好学校、农贸市场等关键环节的监控,推广“商户信息一码通”,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搭建交流平台和定期政企会商机制,建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推行“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上办”“开办企业零跑动”、容缺承诺受理、内部并联审批、网上评价考核等,争取做到全市最快限时办结。放宽加快市场准入,创新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电子政务一张网,加快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住宅小区逐步增设自助办理区,特别是公安、国土、社保等紧贴民生的业务,解决好就近办、全时办的问题。规划将行政服务中心搬迁至佳兆业上品雅园公建配套楼盘,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抓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格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防控管理。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重点人群闭环管理,常态化监测重点场所和冷链环节产品、人员、环境。保障好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和应急物资储备,完善规范隔离场所管理。压实网格化防控,加强对大数据推送人员、境外来南朗人员、高中风险人员排查,分类落实健康管理。

  创新做好其他社会治理工作。加大乡村治理工作力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提升志愿和社工服务水平,关心关爱涉毒致孤致贫家庭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认真做好外事和港澳台侨、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不断增强审计创新力度和保障发展的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化改革,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入推进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把政府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推动干部管理改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权限,创新人才招聘制度,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深化廉洁政府建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惩治发生在民营企业身边的“微腐败”,坚决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审批监管、“三资”交易、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切实防范廉政风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广大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履职者尽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监督,增强重大行政决策法治保障。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全面推进执法两平台应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机制,强化考核监督。创新人大监督方式方法,每月开展一次“群众‘点单’民生实事活动”。推进数字财政建设,着力提升财政信息化建设和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