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中山市民政局关于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31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中山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1-12-29 分享: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试点提供“喘息服务”的建议》(第125031号)提案收悉,此件由市民政局局长廖小康领办,于2021年5月21日与提案人及会办单位召开办中沟通座谈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常态化“喘息服务”项目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试点提供“喘息服务”的建议,我局认为该建议非常好,对完善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市正积极开展对该类项目的试点工作并探索制定相关政策。

  (一)积极开展具有中山特色安宁疗护模式试点工作。

  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试点城市,全力打造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植根于社区等多层次安宁疗护服务模式。项目试点是广弘康复医院、东凤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机构,试点项目工作正有序开展。

  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省第一家真正把安宁疗护服务落实到社区的医疗机构。该机构立足于社区医院医养结合基础上开展安宁疗护,将安宁疗护融入医养结合,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提升更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服务,自主研发了养老监控IT系统,实现家属远距离亲情“无缝”沟通。全力打造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多团队多学科协作,构建“家居为主,机构(安宁疗护中心)为辅”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不仅符合多数患者的个人意愿,也能大大提升安宁疗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住院医疗费用。海滨社区为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安宁疗护”的安宁疗护服务新模式,研究并开发“裕永医生”APP,结合医疗资源及可穿戴设备,已成功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居家监护养老服务体系,能切实解决群众的养老和就医等健康问题。

  (二)积极探索制定“喘息服务”养老政策。

  市民政局将于今年出台《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办法里明确要求各镇街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需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日间托管、临时托养等服务,链接资源提供家政、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安全援助等服务。以上服务将有效地缓解家庭照顾者的身心压力,让家庭成员在繁重的陪护工作间隙“喘一口气”。

  (三)积极探索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目前,我市保险公司已提供“银龄安康”老人意外伤害险、平安臻享照护护理保险、“爸妈好”保险产品计划等保险产品,保障范围覆盖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失能失智护理资金支持、老年医疗费用补偿等方面。其中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联合市老龄办为50周岁以上老人推出的“银龄安康”老人意外伤害险,具有保障高、保费优惠、投保年龄无上限的亮点,2020年承保人次29万,赔付保险金773万元。由于长期护理险制度全国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只有部分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广东省的试点城市为广州市。中山市作为非试点城市,暂无设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依据。市医保局正着手积极争取成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城市,下一步将按国家和省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推进养老服务个性化和普惠型相结合。

  2006年以来,对户籍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将服务对象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类,政府按照“保障兜底,适度普惠”的原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机构为散居“三无”、“五保”和困难独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每年服务特殊困难群体老年人1000余人,每年发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400多万元。近年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委托社会组织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逐步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得到群众好评。

  二、关于构建社区“喘息服务”网络

  (一)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面。

  市民政局自2020年起全力推进社区居家养服务中心(站)全覆盖,以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服务调度中央枢纽,逐步在村(居)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形成“一中心多站点”的服务格局,就近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目前,全市建设社区居家养服务中心(站)261家,实现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0%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86.7 %,内设午休床位2204个,“十三五”期间社区居家养老硬件、软件累计投入约11122.32万元。每个站点均配有急救包、阅读架、宣传栏、休息床、电话、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等,基本满足服务需求。

  (二)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开通便民的服务项目。

  市卫健局高度重视健康中山APP建设,实现了居民健康管理电子化,涵盖居民从便捷寻医、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到报告查询的就医全过程。在健康中山APP通过输入亲友或陪伴人的身份证信息绑定老年人账号,即可帮老年人进行预约挂号、诊间支付、预防接种、预约上门护理等,也可帮助老年人与家庭医生进行签约服务。老年人就诊结束后无需再次上医院拿报告,亲友或陪伴人在健康中山APP上同意授权或人工审核授权通过以后,即可查看老年人的检查检验报告、个人健康档案、就诊记录等重要信息。整个就医流程均可由亲友或陪伴人代办,这样从时间、劳动量上大大节约了成本,也给亲友或陪伴人缓解了一些压力。

  (三)互联网医院就诊,有效解决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我市正在加快建设互联网医院,可以不受空间限制为患者提供就医服务体验,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服务,实现医院业务拓展延伸,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便捷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一是互联网医院就医者可通过线上支付工具,一键实现在线申请续方和支付。二是可以自行选择取药地点或者送药上门,节省了时间,通过社区家庭医生续方,无需反复上大医院挂号排队,而且随着慢病续方的逐步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追踪随访机制,促使社区家庭医生建立和不断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四)网约护士上门,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全市模式。

  2019年7月11日,“健康中山APP‘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正式上线,2020年8月份正式全面推广。现我市共有29家医疗机构上线提供预约服务,范围覆盖全市24个镇区,实体医院派出本院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云平台上注册,家属可以在健康中山APP在线申请护理服务,也可以由护士在护士端进行代下单、代付费服务,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卧床老人、孕产妇等居民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截至2021年4月底,预约上门护理服务达到了2300人次,在线护士960人,上门护理总时长3308小时,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既便民利民又有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价值。 

  三、关于专业规范“喘息服务”队伍建设

  (一)加大职业(技工)院校培养培训力度。

  市人社局鼓励职业(技工)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一批家政服务类重点和特色专业,特别是养老护理方面专业,支持聘用行业能手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大与养老机构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着力培养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现我市三所技工院校均开设幼儿教育、烹饪、现代服务业等与家政相关的专业。

  (二)开展家政“四大类(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培训。

  市人社局积极做好家政类培训合格证书项目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一是扩大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养老护理服务领域为重点,在养老机构(企业)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支持技工院校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畅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良性生态链。二是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培训。引导企业转岗人员、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满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取得相应证书的,可按有关规定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三是加强新上岗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在岗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 1 次“回炉”培训, 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和“回炉” 培训。

  (三)出台《中山市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我市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筛选一批办学条件较好、培训质量较高的机构承担养老护理培训任务。扶持建设具有中山特色的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对认定为省级、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的, 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2020 年认定通过 2 家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2021 年拟建设 8 家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

  (四)大力发展养老志愿服务。

  一是以市慈善总会为依托,建立中山市博爱行动义工服务总队,组织博爱行动义工为有需要的对象提供相对固定、持续的无偿服务,成功打造了“情暖夕阳”、“邻里互助”等博爱行动义工服务品牌。二是发挥农村优势,探索互助型服务模式,积极发动农村社区力量参与服务,通过培育低龄健能长者义工、发掘热心居民等方式壮大为老志愿服务力量。鼓励农村为老服务志愿者参与长者饭堂及站点服务管理、上门助洁、助餐、探访等服务,促进了农村邻里间互助,充分发挥农村乡土融合,邻里亲和的优势,营造敬老爱老乡村氛围,力争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农村老年人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保障。

  诚挚感谢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对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

  专此答复。


  中山市民政局

  2021年7月7日


  (联系人:刘芳;电话:883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