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中山市火炬高新区,阳光漫过居民楼时,火炬高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社工已带着“爱心父母”的慈善物资包出发——这样的上门陪伴,自2023年10月起从未间断。作为市民政局推动精准慈善的重要实践,火炬高新区联动广盛运动器械有限公司启动“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核心,为辖区十余名困境儿童搭建起“专业帮扶+情感陪伴”的温暖桥梁,而智力残疾(唐氏宝宝)患儿小杰(化名)的蝶变,正是这份温暖最生动的见证。
“爱心父母”暖童心:专业陪伴照亮困境儿童成长路
项目启动前,小杰的世界几乎只有家与学校两点一线。因智力残疾,他极少外出社交,面对陌生人时总是沉默低头,甚至不愿与家人过多交流。“孩子眼里没光,我们看着也着急。”社工初次走访时,小杰家人的话语里满是无奈。确定小杰为项目重点关怀对象后,“爱心父母”社工第一时间制定帮扶方案——他们没有急于推动交流,而是以社工的专业敏感度,发现了小杰对色彩的特殊兴趣:每当看到绘本里的鲜艳图案,这个沉默的孩子总会悄悄伸手触摸。
从此,绘画成为连接小杰与世界的“钥匙”。社工们每月定期上门时,总会带着颜料、画本和画笔,从教他握笔涂鸦,到听他用色彩“讲述”想法:蓝色的线条是“想和小鸟一起飞”,红色的圆圈是“温暖的太阳”,而画里并排的三个小人,小杰会轻声说“这是我、爸爸妈妈和你们”。这份耐心陪伴终见成效:原本躲闪的眼神变得明亮,沉默的孩子开始主动分享画中故事,遇到熟悉的志愿者时,还会笑着挥手问好。“他现在愿意出门散步了,还会跟邻居打招呼,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小杰家人的欣慰,正是项目“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最佳诠释。
“爱心父母”慈善项目的社工以 “大手拉小手”形式上门探访困境儿童。 受访者 供图
这份温暖并非个例。“爱心父母”项目以社工专业服务为支撑,构建起“一人一策”的帮扶体系:除为小杰这样的孩子提供个性化陪伴,还通过“每月上门探访+每季度户外研学”的模式,为11名困境儿童全覆盖提供学业辅导、情感疏导;2024年8月,项目更联动多方资源,为孩子们实现了36个“微心愿”——从崭新的书包、心仪的绘本,到益智玩具、运动器材,总价值5822.76元的礼物,让孩子们在开学前收到了最实在的祝福。
“不是简单的物资帮扶,而是用专业和耐心,帮孩子打开心门、建立信心。”项目社工说。如今,在火炬高新区,“爱心父母”项目已成为市民政局推动慈善精准化的典型样本:它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纽带,撬动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让善意从“微光”聚成“暖流”,不仅照亮了困境儿童的成长路,更让“博爱之城”的温度,在专业与用心的服务中愈发真切。
据统计,近五年来,火炬高新区红十字会累计接收社会捐赠善款超5800万元;会员与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9支志愿服务队565名志愿者成为基层服务中坚力量。与此同时,火炬高新区强化基层建设,擦亮“慈善万人行”名片。自2021年以来,约1494万元用于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中山及助学奖学、养老服务提升等民生工作,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社会慈善力量。
薪火暖“火炬”:慈善前辈与后浪共筑善意长河
2012年,王凯悦偶然听闻有慈善团队坚持十年探访空巢老人的故事,内心深受触动,“火炬有爱・耆乐融融” 空巢老人关怀活动的想法,自此在她心中扎下了根。2014年7月,该活动正式启动,团队每月以“一对一”形式探访孤寡老人,她带领团队挨家挨户摸底,记录下独居老人的详实情况,服务规模最盛时覆盖40多户家庭,这份坚持一延续便是十年。
如今,老人们早已将这支团队视作家人,团队成员的电话成了老人手机里的默认快捷键;即便医生上门检查时老人心生抗拒,只要团队成员一句“只是例行检查”,老人便会安心配合。“虽都是小事,但关键在坚持。”王凯悦说,团队成员多利用周末、下班等业余时间投入活动,未取分毫报酬却始终热忱不减。更让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慈善二代”的成长——8月夏令营中,近半数参与服务的人员,是曾跟随家长接触过关怀活动的孩子,“从前一米多高的小朋友,现在已长到一米八,能独立承担服务工作了,”她感慨道,“播下的善意种子,终会在不经意间长成参天大树。”
在火炬高新区,1998年出生的翁宏铨则以青春力量拓展善意边界。“帮助他人,本质是帮扶同胞,这是我理解的责任担当。”现任火炬高新区群团中心活动策划的他,早在大学期间便参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曾定期前往广州市鳌头镇西塘村,陪伴一名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通过跟孩子聊感兴趣的话题、每月上门关怀,一年后,孩子性格逐渐开朗,不仅愿意与家人沟通,还将他视为朋友,“每次过去,他们一家都会热情邀请我留下吃饭”,这份双向的温暖,让他更坚定了投身关怀事业的决心。
2024年6月,翁宏铨推动群团中心落地特色品牌活动——“无声服务日”残疾人咖啡师培训就业赋能计划。活动开设免费咖啡培训班,面向残疾人与爱心人士开展教学,还于每月第二周周日在公益咖啡厅设立实践岗位,助力学员积累经验。“希望打破社会对残疾人的固有认知,帮他们发现自身价值,找到就业创业方向。”他介绍道。截至目前,翁宏铨与同事在群团中心开展或参与的关怀活动已超60场,服务逾3000人次;此外,他还承担起12355青少年平台的宣讲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支持。
火炬高新区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无声服务日”活动。 受访者 供图
一位是坚守十年的善意践行者,一位是勇担责任的青春力量,王凯悦与翁宏铨虽在不同领域深耕,却怀着“以行动传递温暖”的共同初心。在这些慈善人士的带动下,火炬高新区持续构建精准关怀体系,发动565人组成“助老、助残、助学、急救”四支专业服务队伍,打造“爱心陪伴成长”“博爱送万家”等品牌项目。2024年,仅健康养老类服务便开展6场,惠及420名长者,让点滴善意汇聚成覆盖民生需求的温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