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养老服务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中山市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从启动“香山长者饭堂”标准化建设,构建“政府补助+商家让利+个人支付”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到指导镇街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山正逐步织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此举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以精细化举措破解长者“吃饭难”问题,更让银龄群体在热气腾腾的餐食中感受城市温度,实现养老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即日起,南方+推出“长者饭堂”系列专题,分享中山各镇街养老服务创新实践与成效,共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
“桥岗食堂办得好,饭茶可口质量高。服务周到笑脸迎,不是在家胜似家。”日前,中山市东区街道桥岗社区长者饭堂的联系微信群里,这首《赞社区饭堂》被老人们反复转发点赞。几乎同时,东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也收到了两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是对东区街道养老服务的真挚认可。从赞美诗到感谢信,这不仅是长者心声的流露,更是东区街道在中山市民政局指导下,以香山长者饭堂为纽带构建优质养老服务体系的体现。
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李亮表示:“养老服务的核心是‘走心’,我们始终以‘颐养东区’为目标,通过‘五星服务’打造有温度、有质感的长者饭堂,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舌尖上品味幸福,在服务中感受关怀。”在年初的标准化建设中,东区街道三个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因“选址布局贴心、环境设施舒心、菜品质量放心、结算取餐省心、延伸服务暖心”的五星标准脱颖而出。
践行“膳食守护行动”,让每一餐都有“家的味道”
东区街道的香山长者饭堂总是座无虚席。 受访者供图
桥岗社区香山长者饭堂,推开竹纹屏风,饭菜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厨房里,海带黄豆筒骨汤在砂锅里沸腾;餐台一角,老广传家手艺马蹄蒸肉饼刚出锅,土猪肉经千次摔打后韧劲十足,嵌入其中的马蹄在蒸汽中释出清甜。七旬的刘伯吃过后说:“和我家里的味道一样。”旁边的餐盘里,清蒸红薯冒着热气,入口即化的绵密口感,是特意为牙口不好的长者准备的美味。
桥岗社区以“蒸”的方式进行烹饪,推出“一荤一素一汤”“两荤一素一汤”两种套餐。受访者供图
膳食是养老服务的基础,既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得舒心。在市民政局“香山长者饭堂”标准化建设的指导下,东区街道三个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均以“五星标准”打造:桥岗社区饭堂3/4面积设为老年用餐区,配备防滑地砖、安全扶手;东裕社区引入全电清洁能源的智能光波高聚能烹饪柜,实现“零餐余垃圾”;竹苑社区建立带量膳食营养分析系统,为长者定制“科学营养餐单”。
食材上,桥岗社区香山长者饭堂的蔬菜来自中山万谷天空农场有限公司运营的天空农场,大米选用黑龙江的五常大米,煲汤用的水来自山区的矿泉水;菜品设计紧扣长者需求,桥岗社区以“蒸”的方式进行烹饪,推出“一荤一素一汤”“两荤一素一汤”两种套餐。政府补贴4元,商家让利4到6元,长者最低6元就能吃饱吃好。
践行“配送暖心行动”,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东区街道创建“公益性+市场化”送餐模式,联合“饿了么”推出“助老e餐”项目。 受访者供图
7月的一个雨天,竹苑社区70多岁的李婆婆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雨幕。上午11点,门铃响起——外卖骑手捧着保温箱站在门口,“婆婆,您订的餐到了!”
“以前用燃气炉差点出事,下雨女儿不让出门,现在叫送餐就好。”李婆婆笑着说。
竹苑社区长者饭堂运营负责人冯俊峰介绍,每日发布菜单后,长者多通过微信订餐群下单,家人也可代订,需求记录同步发往厨房和配送单位,由运营人员匹配配送员。
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展宇提道,长者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到所在社区提交申请,待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送餐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双百”社工等基层工作者会定期入户探访辖区困难、独居长者,了解送餐需求,若发现长者有送餐需求,便及时协助其办理送餐手续,让长者感到暖心。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行动不便的长者也能吃上热饭。”李亮提道,东区街道创建“公益性+市场化”送餐模式,联合“饿了么”推出“助老e餐”项目:长者通过微信订餐群下单,骑手在配送高峰前取餐,确保11点前送达。
数据显示,饭堂送餐服务开通以来,已有超过1.5万人次受益。从晴天到暴雨,从独居老人到行动不便者,送餐队伍用“风雨无阻”的坚持,让“最后一米”成为“最暖一米”。
践行“共治提质行动”,凝聚养老大合力
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纷纷捐赠物资,形成“大家共护老人好生活”的氛围。 受访者供图
竹苑社区长者饭堂的常客琴姐,扫码捐出了自己的心意。“饭堂帮我解决了吃饭难题,这点心意不算啥。” 她的善举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位长者与工作人员。墙上,“银发之家,国色功高”的牌匾熠熠生辉——这是一位阮姓长者赠送的,感谢饭堂不光用热饭热菜暖了肚子,还靠生日会的热闹劲儿、健康讲座的实在提醒,把老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照护得妥妥的,让这儿成了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东区长者饭堂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东区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竹苑社区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通过有偿康复服务反哺饭堂;桥岗社区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依托万谷广场场地资源,实现“公益+市场”平衡;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纷纷捐赠物资,形成“大家共护老人好生活”的氛围。
如今,东区街道香山长者饭堂已从“吃饭点”变成“精神驿站”:老人们在这里话家常、学急救、庆生日,还创作了名为《赞社区饭堂》的诗歌。从一餐热饭到一片真心,东区街道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养老服务的温度,就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映照着银龄岁月的幸福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