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古镇镇庙前洲大街路上,儿童主任尹焕萍和“双百”社工提着精心准备的“六一”礼物,前往小锋(化名)家。门一开,困境儿童小锋和奶奶开心接过这份来自古镇镇慈善超市等单位的暖心礼物。这一幕,正是古镇镇儿童关爱服务“从政策文件走向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在中山市民政局指导下,古镇镇围绕“聚焦特殊群体、聚焦资源整合、聚焦教育引导”这一主线,构建起覆盖筛查、干预、成长的全周期保护网络,为像小锋这样的困境儿童们提供更多的成长可能。
聚焦特殊群体,筑牢困境儿童兜底保障网
“第一次见小锋时,他的父亲刚刚去世,神情非常哀愁。”儿童督导员杨婕玙回忆起首次入户的场景。这个男孩与79岁奶奶相依为命,每月收入仅有退休金及孤儿生活补助金,奶奶连智能手机都不会操作,学校发布的在线作业常因延误提交被批评。如今,古镇镇贯彻落实“分级分色”走访机制,让小锋家每月都能不定期迎来“老朋友”——儿童主任与“双百”社工,他们帮小锋奶奶使用智能手机、教小锋伯父操作家校沟通APP、组织志愿者周末辅导功课,这些细节构成了古镇镇关爱儿童的日常图景。
精准管理是做好困境儿童精准保障、精准关爱的前提和基础。儿童主任手中的电子日志详细记录着每个家庭的需求,小锋家的灯泡坏了、小敏(化名)需要冬季衣服……2025年“六一”前夕,工作人员联合社工带着礼包来到小锋家,礼包里有米、油和一些学习用品,儿童主任和“双百”社工将礼包里的物品一件件拿出来,给奶奶和小锋详细介绍。
古镇镇儿童主任和“双百”社工为困境儿童送上“微心愿”。
除此之外,分类保障机制则提供了新的支撑。在中山市民政局指导下,古镇镇建立“一人一档一策”保障机制: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对低保家庭儿童实施教育补贴全覆盖,对残疾儿童链接康复器械适配服务。数据显示,古镇镇已为全镇困境儿童实现分类保障100%覆盖,仅2025年就发放儿童福利补贴9万余元。古镇镇公共服务办负责人区淑芳介绍:“我们建立了与教育、卫健部门的数据比对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儿童都能覆盖到位。”
“微心愿”征集清单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心愿,有的许愿要一套书籍,有的希望获得更多朋友。截至目前,古镇镇征集了60个困境儿童微心愿,通过“微心愿”“微梦想”和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持续发动社会爱心人士、社会爱心企业认领困境儿童的小小心愿,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兜底保障生态。
聚焦资源整合,激活困境儿童成长新动力
“下节课是羽毛球!”低保家庭的小臻(化名)背着球拍跑出家门,暑期来临,他再次参加古镇镇“未”爱向“阳”公益兴趣班。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总是躲在角落的腼腆男孩,如今能在球场上自信地挥拍扣杀,休息时还会主动拉着小伙伴讨论战术。小臻妈妈感慨:“现在不仅身体结实了,还爱和同龄人说话了。”古镇镇撬动社会资源打造的公益服务矩阵,正为像小臻这样的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公益课堂中可以窥见困境儿童们的成长。这个面向全镇困难家庭及困难残疾人家庭未成年人开设的公益班,自开办以来就收获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与赞赏。暑假来临,报名推文刚发布,儿童主任就第一时间为辖区符合条件的孩子报名,课程席位很快被一抢而空。翻开由古镇镇未保站联合社会机构精心设计的公益课程表,篮球、足球、图形化编程等丰富课程排列有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素质拓展体系。开展第八期以来,这个公益项目已累计开课百余节,惠及42名困境儿童。在这里,羽毛球教练特意为肢体协调能力弱的孩子量身定制渐进式训练方案;编程课上,志愿者用积木教具帮助孩子理解逻辑思维。“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课程,更是一个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负责项目对接的社工说。这些公益课堂正在用专业与爱心,为困境儿童搭建起通向未来的阶梯。
古镇镇“未”爱向“阳”公益兴趣班。
除了公益课堂,古镇镇的关爱儿童保护工作还做了什么呢?
据介绍,社会资源的整合正在为困境儿童提供文化和实践支持。2024年起,古镇镇依托“博爱100・善治灯都”公益创投平台,开展12场亲子研学活动,带领250对亲子家庭走访灯饰博物馆、非遗工坊。在晴阅流动绘本馆项目中,志愿者用本土故事改编的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古镇文化。
聚焦教育引导,构筑心理健康防护新堤坝
“她现在愿意上学了。”古镇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颖(化名)的转变,让父母和班主任感到惊喜。这个曾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厌学的女孩,在古镇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心理老师的干预下,通过大六人格卡牌分析、清醒催眠等专业辅导,逐渐重建自信。“许多孩子在第一次咨询时,会把卡牌扔得满地都是。”心理老师分享道,“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他们最终能平静描述自己的感受,这种转变令人欣慰。”古镇镇将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为未成年人筑起心灵防护堤。
专业力量构筑心灵防线,温情服务传递人文关怀。古镇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4月组建以来,已汇聚5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会爱心人士。这支队伍坚持每周三、周六晚开展公益心理咨询坐班服务,两年来累计接待92人次,成功干预35宗心理个案,涵盖厌学情绪、家庭冲突等多个领域。在进校园活动中,心理老师为师生开展多场心理健康讲座,传授情绪管理技巧,助力青少年成为“情绪的主人”。
关爱项目需要情感联结。古镇镇“未”爱向“阳”项目为困境儿童定制的服务清单上,“送蛋糕上门”“亲子手工DIY”等活动格外暖心。2023年以来,古镇镇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实现入户服务全覆盖,通过心理测评、亲子团康等活动,帮助家庭建立良性沟通模式,让关爱服务既有专业深度,又充满人情温度。
点滴变化见证成长,细微之处彰显大爱。当小锋捧着“六一”礼物露出灿烂笑容,当小臻在羽毛球场上挥洒汗水,当小颖背起书包重返校园——这些温暖的画面,正是古镇镇儿童关爱工作最生动的注脚。“每一个孩子的蝶变都让我们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区淑芳表示,下一步古镇镇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古镇镇的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织密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