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镇街民政

坦洲镇“双百”社工深入“民生一线”,深耕“最后一米”

信息来源:坦洲镇公共服务办 发布日期:2025-09-16 分享:

  中山市坦洲镇结合本土化实践,以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为核心,设立4个村(社区)服务点,形成“1站4点”社会工作服务网络,配置17名专职“双百”社工,实现全镇社会工作服务网格化覆盖。2024年以来,社工站累计入户服务超4000户次,链接慈善资源近5万元,撬动公益资金近7万元。

  一、突出上下联动,紧扣中心大局融入高质量发展主线

  坦洲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为坦洲镇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全面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高位统筹部署。扛好打造中山“南大门”的职责使命,将“双百”社工深度融入坦洲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需求,纵深推进底线民生保障实事,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系列专业服务。二是深化党建引领。整合社区党员干部力量,通过“党组织搭平台+党员干部参与”的运作模式,联动50名党员干部,协助“双百”社工深入村居一线精准识别需求。同时,在入户过程中,积极动员受助者加入志愿服务,推动其向助人者角色的转化。三是把实品质监管。实施每月“双百”社工服务质效汇报机制,常态化向分管副镇长汇报服务进展与关键数据,形成“即时发现——协同推进——高效反馈”工作闭环,通过常态督导强化服务落实责任链条,全面推进“双百”工作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每月定期调度“双百”社工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jpg

每月定期调度“双百”社工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

  二、突出本土互动,深化服务改革打造个性化社工品牌

  坦洲镇社工站立足辖区资源禀赋,通过开展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需求调研,系统摸排困难群体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围绕“一老一小”“一残一困”四大重点群体,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坦洲特色的服务品牌。一是建立四大“双百”社工服务品牌。紧扣重点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创设四大服务品牌,累计开展能力提升及社会融入类服务活动142场次,覆盖群众7000多人次。“护苗行动·童路相伴”儿童青少年服务:聚焦儿童青少年群体多层次需求,开展特殊教育政策宣讲、亲子互动等主题活动;“情牵夕阳·幸福相伴”老年人关爱服务:依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长者集体生日会、康乐运动会、民俗游园会及节日主题文艺展演等品牌活动,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筑爱助残·温暖相伴”残疾人增能服务:联动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残疾人增能小组、兴趣班等主题服务,切实提升残疾人社交适应力与个体效能感。志愿之光·公益联盟志愿者培育服务:采用“1+N”的孵化模式,共孵化6个公益表演、便民服务、助残、助老等志愿服务小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4场,服务近4000人次。二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内容。持续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档案,通过“问卷+入户访谈”的方式,精准识别困境儿童、低保特困、重残老人等群体诉求,累计完成低保特困建档、重残老人建档348户,同时,按照“紧急程度(红黄绿三级)+服务领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双维度标准完善《坦洲镇低收入人口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台账》,精准匹配帮扶方案。

组织开展养老嘉年华系列活动.jpg

组织开展“养老嘉年华”专项系列活动

  三、突出资源撬动,扩大社会协同增强资源与行动衔接

  坦洲镇社工站更多地关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质量及效能的提升,着力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切实的帮助。一是做强人才动力源。创新打造“需求导向式”社区服务供给机制,推行社区合伙人服务体系,与4家专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开发舞蹈、美术、音乐等九大类素质教育优质课程,累计服务覆盖580人次。二是做大资金蓄水池。积极拓宽资金整合渠道,运用项目化运作机制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前期已形成7万元资金储备。依托此基础,精准撬动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1万元,聚焦本镇老人、兜底服务对象、社区儿童,开展孝亲敬老、儿童成长等主题活动,预计惠及辖区群众450人次。三是做实慈善资源库。积极联动中山市“博爱商城”网上捐助平台、慈善超市、村(社区)以及热心人士与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格局,累计链接轮椅、衣物等社会慈善物资超5000件,促进救助模式从“单一救助”向“多元帮扶”转变。

依托“慈善超市”,充分调动社会资源.jpg

依托“慈善超市”,充分调动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