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榄镇敬老院的认知症照护专区,82岁的吴伯正跟着护理员哼唱《帝女花》选段。三年前,吴伯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逐渐丧失语言能力,甚至无法辨认家人。 2024年,小榄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通过“和祥基金”启动失智老人关爱项目,吴伯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经过“音乐记忆疗法”等专业照护,如今,吴伯已能完整唱出多段粤曲,还能叫出老伴的名字。 “小榄镇推动‘慈善+养老’融合,核心是依托慈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可持续的公益性服务,让养老从‘有保障’向‘有品质’升级。”小榄镇慈善会副会长何圣棕表示。 音乐疗法唤记忆:慈善助力认知症照护专业化 “阿伯,今天继续听您喜欢的粤剧唱段吗?” 在小榄镇敬老院认知症照护专区,护理员每日会推着播放设备来到吴伯房间,为其开展“音乐记忆疗法”——通过播放吴伯年轻时喜爱的粤剧唱段,配合旧唱片、戏服照片等实物触发,以及肢体律动引导,逐步唤醒其情感共鸣与远期记忆。 这一照护方式,是小榄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依托“和祥基金”失智老人关爱项目推出的本土化服务之一。 据何圣棕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启动,已在5个社区开展试点。 项目不仅为照护对象定制个性化服务,还在敬老院打造“记忆走廊”,挂满“小榄中学旧址”“龙山公园牌坊”等本土地标老照片与老物件,通过地域记忆激活老人认知功能。 截至2024年底,项目累计为89名失智老人提供服务,其中62%的老人情绪波动明显减少。同时举办脑退化普及讲座14场,围绕老年人融合、兴趣培养、失智预防等主题开展特色活动25场,累计参与1565人次。 此外,项目还支持建设专业培训体系,全年培训认知症照护专员46名,开发本土化照护方案12套,进一步提升认知症照护的专业化水平。 刷脸用餐解难题:慈善支撑养老服务科技适老 “对着镜头眨眨眼,谭姨今天想吃烧鸭饭对吗?” 在新市社区长者饭堂,服务员引导86岁的谭阿姨完成人脸识别后,快速协助其完成点餐。 “以前要揣着用餐券,总担心弄丢,现在忘带卡也能吃饭,机器还会提醒我少吃高盐菜,特别方便。”谭阿姨提及的用餐便利,源于2024年小榄镇长者饭堂人脸识别系统的升级建设。 何圣棕表示,此次系统升级由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提供支持,核心是取代传统代金券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与适老性。 前期,村(社区)工作人员会提前采集老人信息,系统可自动结算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金额,同时记录老人用餐偏好,辅助健康用餐;在适老化设计上,系统屏幕字体自动放大3倍,语音提示采用本地粤语,若老人操作超时,还能自动转接人工协助。 截至目前,小榄镇已建成27家长者饭堂,依托该系统及“政府补贴一点、社会资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个人自付一点”的“四个一”共建助餐模式,实现公益慈善与品质效益兼顾,日均服务超800人次,累计投入慈善资金超600万元,有效破解长者饭堂可持续性难题。 在小榄镇的长者饭堂,老人完成人脸识别后,可以快速进行点餐。 贴心服务渡难关: 慈善为失能家庭增添保障 “如果没有他们贴心服务,我可能真的撑不下去。”困难独居长者冯姨2019年曾因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女儿黄女士精神压力大,又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照料母亲,家庭陷入困境。 小榄镇“双百”社工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该情况后,立即启动“7+6+N”分类关爱机制,通过政府帮扶与慈善补充结合的方式,为母女俩提供多维度支持。 “针对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照护压力,我们整合养老服务与公益慈善资源,构建‘贴心服务’体系,从经济、照护、用餐等方面提供帮扶。”何圣棕介绍,在冯姨案例中,“双百”社工协助其申请镇红十字会“因病致困”帮扶基金,成功申领每月500元医疗救助金及1.2万元一次性医疗补助,减轻经济负担;“双百”社工经常与黄女士谈心鼓励,开展心理辅导;2024年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排护工每月上门4次,提供助洁与康复服务;申请长者饭堂送餐服务,解决日常用餐问题。 同时,小榄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还链接慈善资金以支持临时托养服务,让黄女士每周拥有12小时外出打工或学习的时间,从此,冯姨病情也趋于稳定。截至2024年,小榄镇已为137户失能老人家庭提供贴心服务,累计链接慈善资源超200万元,帮助多个家庭渡过难关。 小榄镇慈善会工作人员走访辖区老人,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政策宣讲。 在中山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小榄镇公共服务办公室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可持续、多元化、公益性养老服务模式为目标,持续整合公益慈善资源。 通过搭建“1+29”全覆盖养老网络(1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中枢”,29个村(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站为“末梢”),联动“双百”社工、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专业团队,依托镇红十字会和慈善会专项资金,已为近5万名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2024年以来,送餐上门、居家清洁、康复护理、“平安钟”紧急救援等项目累计服务近34万人次,平均响应时间仅8分钟。同时针对“双低”、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分类服务机制,累计为1180名重点关爱对象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动“慈善+养老”深度融合,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