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街道紧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窗口机遇期,统筹推进,以“四个一”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打造“颐养东区”养老服务品牌,构建彰显东区特色、高标准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统筹布局
坚持一个“强中心”
一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建物业为服务阵地,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产业。定期开展街道部门联席会议,民主协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例如,香山长者饭堂建设方案、高质量养老机构选址规划等。
二是高位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把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十大民生实事、“百千万工程”等重大工作事项,扎实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银龄学堂”“智慧养老”“防风险,反诈骗行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老旧居民住宅电气线路改造项目”“推进香山长者饭堂建设”等,先后列入近三年东区街道十件民生实事。
三是扩容提质老年消费市场。以重阳节“银发经济”嘉年华、“颐养东区”新闻发布会等多元化举措为依托,激发老年人潜在消费需求,繁荣老年用品市场,丰富养老服务业态,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培育发展银发经济。积极招引银发项目,建设多功能高端康养中心,满足老年人的高品质养老需求。
阵地全面覆盖
织密一张“服务网”
一是形成“自上而下”的服务矩阵。以“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抓手,以“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个长者饭堂服务点、助餐点”为服务矩阵,采用“到站+入户”服务模式,为长者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
二是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涵。着力搭建党建+养老、文化+养老、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等多维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一条龙”服务的“老人之家”,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难题。升级改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增加“生活照料、安全援助、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全面提升“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质量。
多方协同共建
架好一座“连心桥”
一是职能部门落实主责主业。全力破解长者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改造,优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等,全面打造老年人宜居环境,实现长者“老有所安”。优化老年人体检服务,共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万余人。全市首推4款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包,构建“医患合作、患者互助”慢病管理模式,实现长者“老有所医”。
二是联动社会力量践行“互助式”养老。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引导老年人建立互助网络,探索抱团养老、健老助弱老等养老模式。培育40支品牌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各类“五老”人员发挥余热,推进“互助式”养老服务品牌建设。
三是街道红十字会助力养老事业发展。2024年,东区街道红十字会设立养老事业发展项目,累计支出132.47万元用于助力街道养老事业发展,支持长者饭堂建设和运营、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联合市红十字会在竹苑、花苑、东裕社区成立“中山市博爱家园—完美益家健康养老志愿服务驿站”,投入4.5万元建设经费,积极培育3支养老志愿队伍,开展“健康养老+生命教育”活动17场。
政企合作运营
构建一种“新模式”
一是做优“香山长者饭堂”。坚持“公益性+市场化”原则,通过“政府统筹+市场化运营”模式,引进优质社会力量运营香山长者饭堂,与“饿了么”携手创建“助老专送”项目,实现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聘请专业养老社工团队运营,持续落实“4+N”养老服务模式(“4”即助医、助餐、助洁、助安,“N”即其他养老服务,如关爱探访、居家照料、康复理疗等),由专职康复师、社工为老年人提供细致贴心的服务。
三是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联动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共同打造多元服务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