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敬老情浓。在“敬老月”活动期间,中山市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同步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助餐服务让长者拥有就餐“好食光”,持续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安享幸福晚年。

中山市举行长者集体婚礼。
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给老人送服务和温暖
“除了居家改造,工作人员还提供上门居家服务,真的很贴心很好。”家住石岐凤鸣社区的梅姨说道。她点赞的正是中山市正在进行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据悉,中山市养老服务总体呈“9361”态势,即93%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6%接受社区养老服务,不到1%选择机构养老。为此,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尤为迫切。为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今年中山市成功获批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该项目是民政部在全国推行的惠民工程,中山市也是全省本年度唯一入选的地市。
这个项目聚焦失能半失能困难老年人需求,通过为老人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配置智能化设备以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配套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让失能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类机构”的专业照护,进一步织密织牢养老服务保障网。
梅姨正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她家里的墙面进行了翻新,并安装了防滑地垫、可移动床边扶手、洗手间扶手、紧急呼叫等装备。梅姨还享有居家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可提供30次上门,包括清洁、烹饪等服务。虽然肢体二级残疾,但梅姨为人爽朗健谈,她每天都坐着轮椅去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上手工课,还报名了老年志愿者。“这个项目让我没有家庭后顾之忧,我挺满意现在的生活,每天都挺充实的。”她说。
石岐街道民权社区78岁的肖叔,也是“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受益者。他介绍,护理人员上门提供居家服务,除了清洁之外,还提供助医服务。肖叔中风后,左脚脚踝一直很肿,护理人员每次上门都会专门留出时间为他按摩、疏通经络。此外,定期给肖叔测血压、量心率,叮嘱饮食注意事项,帮忙联系社区医生跟进等。“特别感谢上门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好,帮了我们大忙。”肖叔说。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中山已为924名老人完成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1648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实施以来,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与肯定,期间还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

工作人员上门提供居家服务。
高标准建设老年助餐场所
让长者拥有就餐“好食光”
在东区街道桥岗社区香山长者饭堂服务点,海带黄豆筒骨汤正飘着香气,马蹄蒸肉饼刚出锅,七旬的刘伯吃过后说:“和我家里的味道一样。”这里以“蒸”为主,推出两种套餐,政府补4元、商家让4至6元,长者最低支付6元即可享用。在中山,长者们可以自主选择到“饭堂”里就餐,享受好“食”光,这有赖于中山继续坚持高标准建设老年助餐服务场所。
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老年人助餐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广东省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中山召开,对中山老年人助餐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肯定。2025年,中山继续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部署,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此外,中山优化选点布局,以“中心城区15分钟、外围城区25分钟”助餐服务圈为原则,在保障长者助餐需求前提下,采取“撤并提质”等方式优化饭堂布点。截至目前,全市经优化保留的“香山长者饭堂”共133家,今年新增了7家标准化、高品质的“香山长者饭堂”,例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的香山古城服务点、凤鸣社区的幸荟住家菜服务点、三乡镇雍陌村服务点等,都收获了长者们的一致好评。今年1-10月全市香山长者饭堂供餐超11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
“香山长者饭堂”作为中山老年助餐服务的特色品牌,在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便利、优质助餐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运营成本控制、服务需求适配、增值“造血”等现实挑战。为进一步推动“香山长者饭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助餐需求,中山从设施场地保障强化、运营扶持政策落实、多元筹资机制构建、服务延伸功能拓展等方面强化举措,全力保障品牌可持续发展。

中山市“香山长者饭堂”持续健康发展。
为老年人搭建平台
发挥余热实现个人价值
让长者不仅老有所养,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直以来,中山十分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致力于让长者生活更丰富多彩。今年的“敬老月”,中山继续组织开展关爱慰问、健康普及、养老服务、精神文化、权益保障等一系列活动。其中,长者集体婚礼让长者夫妇重温了当年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时刻,在社会层面传承了敬老爱老、夫妻和睦的优良家教家风,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
中山还举行了太极拳、八段锦展演活动。百余名长者生动展现出当代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中山十分重视长者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中山历来高度重视并珍惜老年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优良品德,始终注重为老年人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与作用。
年逾七旬的麦老,是中山市老干部“乐为”志愿服务总队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队长,他带领涵盖经济建设、农林牧渔、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16名队员,走遍了中山23个镇街、200多个村(社区),结对助力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提出100多项可操作、可落地的意见建议。
在中山,还有很多个“麦老”。2018年,中山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2023年,服务队提档升级,正式成立中山市老干部“乐为”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助学助困、乡村振兴、医疗保健、社会治理、禁毒宣传、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1支老干部大学志愿服务队,统筹成立全市23个镇街志愿服务队,500多名队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300多场。
这是中山“银龄行动”品牌化培育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成立“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71支,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06场,公益服务总时长超过6万小时。中山积极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到家庭发展、互助养老、社区治理、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中,让他们能够继续发挥余热,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