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南开大学在广东省设立的首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在中山市横栏镇正式揭牌,标志着知名高校与基层镇街的校地合作取得重要突破,这是横栏镇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12355”发展规划,建设中山西现代化湾区名镇的重要举措。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指导组组长、市政协副厅级干部林少明,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杜雨津,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指导组组员、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付克俊,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黎锦辉,中山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赵鹏,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季鲁,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郝丛艺,南开大学校友、中山市雅望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佘勇,横栏镇党委书记李翔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哲,镇党委副书记陈华添,镇党委委员陈子慰、赵国明参加揭牌仪式。
牛文利表示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建设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允公允能”的校训,让学术研究扎根田野、让人才培养对接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南开力量。今天签约的南开大学——横栏镇“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站”填补了南开大学工作站全国省级版图上的最后一片空白。双方将共同锚定“赋能发展、协同共赢”的目标发挥所长。聚焦花木种植、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升级,助力农业全链条增值;联动企业推动照明灯饰产业向“精造”“智造”转型;通过“产学研技”合作平台,让南开大学的科研优势与横栏的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师生四同”社会实践、精品科普宣讲,让南开智慧融入基层治理、让科学精神点亮乡村未来。
李翔宇表示
代表横栏镇对南开大学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南开大学将在广东省的首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建在横栏镇,是对横栏镇的信任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横栏镇将全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期望工作站成为本地产业振兴的“助推器”,依托南开大学的科研优势与学科资源,帮助横栏培育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
◆期望工作站成为人才振兴的“孵化器”,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的教育优势和校友网络,为横栏培养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期望工作站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平台”,依托南开大学的智库力量,帮助横栏镇探索具有横栏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和乡村治理新模式。
工作站的建立将进一步凸显横栏的发展优势,为横栏实施“12355”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山西现代化湾区名镇贡献力量。
赵鹏表示
◆倍感使命光荣,深知责任重大。中山市技师学院携手南开大学、横栏镇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横栏镇转型升级,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号召,肩负使命,贡献力量!
◆未来可期,对合作的广阔前景充满期待。工作站的建成有望实现校地合作、校地产学研协作等方面的深度优化,打造促进乡村产业升级的中山样板。
◆全力协同,矢志共创产教融合发展新未来。中山市技师学院将充分发挥技能优势,通过整合学院资源、提升专业建设、夯实社会服务、优化技能人才供给,助力产教融合发展,筑实推动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储备基础。
▲三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牛文利为三方站长颁发聘书,季鲁任校内站长,陈华添任本地站长,佘勇任校友站长
根据协议,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将负责工作站的发展建设规划、校内资源供给、校友资源协调等,横栏镇人民政府、中山市技师学院将负责工作站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活动指导、提供实践基地和应用场景,双方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高度赞扬了张伯苓老校长著名的“爱国三问”,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2023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启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建设,为破解“三农”领域难题、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开方案。
中山横栏站作为南开大学在广东建设的首个工作站,基于横栏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作为“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木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以照明灯饰为核心产业,入驻工业企业超2万家;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和2028年深茂高铁中山西站建成投用,为横栏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本次建站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资源向横栏聚集,助力解决发展难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横栏镇人民政府、中山市技师学院将携手并进,将南开大学——横栏镇“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站”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校地合作的典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横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