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 >意见征集

关于征求《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2018-2020年)》意见的函

信息来源:中山市横栏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08-01 分享:

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精神,进一步促进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我镇文化部门组织起草了《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2018-2020年)》,现恳请贵部提出宝贵意见,协助完善该规划的编制。

附件:《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2018-2020年)》

       

            

中共中山市横栏镇委员会

201881

联系人:陈志坚电话:877677811371567****邮箱:78148320@qq.com

附件

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为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绘就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未来三年,是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建设文化强镇,进一步提升我镇文化软实力的攻坚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山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镇文化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趋势和发展需要,特编制了《横栏镇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2018-2020年期间横栏镇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是未来三年横栏文化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一、横栏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一)横栏镇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横栏镇综合文化站拥有站舍建筑面积4443平方米,站内设有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民俗展览馆、老人活动室、培训室、舞蹈室等18个功能场室,除图书阅览室每周免费开放39小时以外,其余功能场室每周至少开放56小时。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藏书28000余册,配置绿色上网电脑10台。镇综合文化站自2003年起至今连续4次蝉联省特级文化站称号。我镇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引进了金逸利信环球影城和逐影国际影城等2家大型电影院,文化服务环境进一步提升。

此外,全镇11个村(社区)均建有高标准文化室、农家书屋,累计建成室外文体广场79061平方米、室内室场6749平方米,设有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老人活动室和儿童活动室等,藏书共计44660册,配置可供上网的电脑和免费Wifi服务,文化室配备专人管理,每周免费开放至少42小时,保证了农村文化阵地功能社会化、服务均等化,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据统计,目前全镇每千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为160平方米。

2015年起,我镇制定了“1325”(即2015年完成1个村,2016年完成3个村,2017年完成2个村,2018年完成5个村)实施计划,至2018年年底全镇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覆盖。通过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横栏分馆及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融入中山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市镇村三级图书通借通还,全镇公共图书馆供给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2.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我镇组建了文学协会、民间艺术协会、咸水歌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等文艺团体。镇内大部分村(社区)均建有舞蹈队、曲艺社、篮球队、咸水歌队和醒狮队等传统文化团队,部分村(社区)成立本村(社区)书画协会、合唱队等。据统计,截至201712月底,全镇建立各类文艺团队、社会组织55个,会员1200多人,文艺骨干500多人,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196名。随着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镇内各类民间艺术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取得明显进步,为我镇公共文化服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三沙金星粤剧团成立于2002年,是市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进行粤剧全剧演出的团体,已经成长为中山业余粤剧团体的佼佼者,屡获市内曲艺比赛金奖。横栏太极拳协会同样是业界的翘楚,荣获2017年全市太极拳汇演中获一等奖。横栏咸水歌协会与镇咸水歌传承基地(横栏小学)在2018年中山市民歌民谣大赛中均荣获二等奖。  

    文艺团体的蓬勃发展,有效提高和保证了我镇文化活动的质量,打造形成了咸水歌下乡巡演粤曲下乡巡演迎新春送春联贺新春醒狮展演等常态化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此外,电影下乡、文艺下基层、我们的节日、文化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贯穿全年,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超过200场次,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选择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创造的需求。

    3.文化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让更多优秀文化项目开花结果。自2017年起,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制定并出台了《横栏镇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创投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横栏镇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创投活动组委会,探索创新文化扶持机制。2017年,吸引了26个村(社区)、文化单位及文艺团队积极参与,扶持资金累计129万元;2018年,文化创投活动共有36个项目参加,扶持资金累计110万元。开展文化创投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文化创新创意项目,让更多优秀项目能成功落地,成效显著。

(二)横栏镇文化事业的主要问题

 1.全镇公共文化设施基础仍十分薄弱.近年,因受财政、用地等条件制约,全镇大型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至今缺少美术馆、体育馆、大型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公园等场馆设施,并存在文化设施规模小、数量少,基层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未来我镇文化建设硬件基础的夯实工作任务艰巨,需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协力推进。

 2.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需不平衡。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模式尚未成熟,对应群众需求的具有较高品质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还不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需求表达瓶颈尚未突破,促进供需平衡仍是重任,供给主体仍以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为主,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以及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相关制度仍未建立,社会力量办文化市场运作兴文化的多元供给格局尚未形成。同时,文化活动资源分割散落、运作方式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整合,非文化领域社会主体力量尚未得到激发,公共文化活动品质有待提升,活动热度不均有待改善,城乡文化协调、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3.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文化强镇顶层设计不足,促进全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引导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项规划、政策数量少、配套不完善、覆盖面窄,与国家级、市级文化发展政策衔接不紧密、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导致我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不明确、战略不清晰、统筹不力,未能形成全镇一盘棋、持续推进的快速演进格局。

4.公共文化人才、资金投入有待加强。主要体现为专业文化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薄弱,农村基层工作队伍未实现专管、专岗,群众文化队伍素质与活力不强,社会文化人才队伍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公共财政投入文化事业总量明显偏少、占财政支出比例显著偏低;此外,文化投入基本依赖公共财政,来源单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5.缺少本土特色文化品牌,至今仍没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还是社会力量创建的,全镇在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上仍是空白。受硬件设施、活动经费、组织策划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我镇甚少举办或承办市级的大型文化活动,而是以分散的小型活动为主,缺少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项目。

    6.文化产业、旅游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工作目标要求,中山市镇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求2018年比重5.0%,到2020年的目标是占比6.8%。而我镇2017年规上限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约1.1亿元,占GDP比重为1.51%,仅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32.3%。文化产业工作任重道远。另外,我镇目前仅有广骏生态农庄、德华湿地花海两个对外开放的休闲旅游点,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开发有待加强。

   (三)横栏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机遇

    1.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助力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支持文化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文化改革发展的顶层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判断新理念新举措,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2.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文化生产者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情感、心理、个性需求,为不同收入阶层、教育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文化消费的发展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自觉调整,而文化产品供给侧的优化则能满足并进一步激发居民文化消费。

    3.互联网+文化,让超车成为可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技术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文化需要交流和传播,文化需要创造和创新。互联网为文化的交流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手段;互联网上汇集的资源洪流,又为文化的创作创新提供了空前丰富的选择和营养。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只要将横栏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及提炼,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将有机会实现几何级的传播效果。

    4.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向好,为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横栏镇GDP增速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实有市场主体达2.17 万户,排名全市第五,增长35.19%,增速位列全市首位。实有市场主体户数排名前五位的镇区分别是小榄镇、古镇镇、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和横栏镇,实有市场主体分别为4.26万户、3.43 万户、2.29 万户、2.26 万户和2.17 万户。2017年,横栏税收收入已逼近,甚至赶超邻近较发达镇区。横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文化事业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作支撑。

    5.屡获国家级荣誉,坐拥优质乡土资源。我镇是中国花木之乡、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这些荣誉让文化事业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做。同时,我镇也是中山最早开发和最早形成的沙田地区,疍家文化历史悠久。渔家、农耕、桑基鱼塘、生活习俗、精神品格等原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为文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6.周边镇区品牌活动先试先行,横栏仍保有独特传播点。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交易会、中国灯都(古镇)灯光文化节、东升脆肉鲩美食节、小榄菊花会等,周边镇区已形成一镇一品,甚至一镇多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格局。就目前情况来看,横栏的花木、疍家、西江等独特文化卖点仍未被市内其他镇区大规模大范围采用,我镇在这些领域的活动还存在着成为第一提及品牌的可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横栏镇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要求,围绕建设文化强镇的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和发挥我镇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横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增强文化活力,提高文化品位,推动横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基本原则

    1.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2.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原则。加强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文化组织,努力构建政府与社会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促进原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两促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

    4.群众文化和精品创作并重原则。在积极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加大对本土原创文艺作品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精品文化艺术,提升文化活动品位,提高横栏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5.改革创新与继承弘扬相衔接原则。推动文化发展,基础是继承,关键在创新。在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衔接、相得益彰。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横栏文化品牌,构建体现新时代发展趋势和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推动我镇文化发展和繁荣,务求显著提升全镇文化软硬实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全面实现文化强镇的建设目标,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横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018年至2020年,重点培育和打造三张城镇文化名片:现代城镇人文景观文化、花木文化和农村生态旅游文化。

    1.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镇村人文环境和人居品质。推动镇、行政村(社区)、住宅小区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推动重点文体设施提档升级。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体设施建设,优化设施运营和服务能力,让文体设施成为我镇人居环境的重要配套。镇文化站要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覆盖,到2020年,全镇每千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多元化、社会化,推动文化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为出发点,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新格局。实现每年为村民放映电影12场以上,每年组织村民观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3.艺术创作全面繁荣,各艺术门类有序发展,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围绕新时代的需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横栏本土文化特色。依托镇内各级文艺团队,调动文艺骨干的积极性,注重作品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作品。

    4.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树立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塑造文化形象,树立文化品牌,打造一镇一品的基层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打造本土精神文化符号,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坚持开展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不少于4项。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传承机制基本健全,传统文化空间得到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完善横栏镇咸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举办珠中江咸水歌公开赛。

    6.积极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扶持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7.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进一步创新,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一支现代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立镇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以及下属11个村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分队的组织架构,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志愿者名册,注册文化志愿者达300人以上。村(居)委会有专人负责文化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1个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推进大型文化场馆建设,打造宜居横栏文化核心设施。一是加快推进街区自助图书馆建设。推动镇属图书馆升级改造,完善市镇村图书通借通还系统建设;加快镇内街区自助图书馆建设,并推动街区自助图书馆向村居延伸覆盖,逐步实现布局合理、管理到位、富有成效的图书馆建设格局;大力招纳品位高、服务优的大型实体书店(书屋)进驻,进一步改善读书环境;充分利用街区自助图书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全民阅读空间,推动全民阅读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打造横栏·阅读品牌。目标:到2020年,全镇新建或改建4个街区自助图书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扎实推进新文化馆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定,加强对建设项目公建配套设施的科学安排,明确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的比例。选择有条件的新建居民住宅区,开展公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试点,探索建设和管理运行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扎实推进宝裕臻美花园8+9公建物业配套楼宇用作横栏镇文化馆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我镇集展示展览、文艺演出、书报阅读、培训教育、报告讲座等功能于一身的理想文化阵地。目标:2019年筹建,2021年交付使用。三是扎实推进拱北河文化街区建设。依托拱北河一河两岸建设,挖掘横栏本土在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选择适当的载体作具体化呈现,将其打造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乡风民俗、传颂乡贤好人的人文设施。目标:2018年开工,2019年建成。四是扎实推进镇体育中心文化区域及镇中心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两个大型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建成后将成为我镇文化领域的新亮点,填补我镇缺乏大型户外文化活动场所的空白,解决我镇创建文化强镇短板。力争两项目在2019年年底前动工。

2.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宜居社区文化生活平台。按照《中山市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方案》,以构建标准化、特色化、数字化三元服务空间,形成以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和委员会为主导、社会组织和社工专业人才参与运作的 三方联动格局,实现文化服务与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的三项服务融合三三三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到2018年年底,全镇11个村(社区)均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二)构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文化为民为原则,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根据社会需要,多组织主题性、专项性大型文化活动,每项活动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每年汇聚一批有标志性水平的成果,逐年对比提升;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将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如晚会、巡演、巡展、电影、讲座、培训班等送到镇内各村(社区)和企业,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坚持持续普及推广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大众文化,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升群众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借势移动互联网,逐步加大线上文化活动的开展,扩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目标:每个行政村每月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不少于1场。

4.引进镇外优秀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积极扩展政府间交流与民间交流渠道,依托镇内文化资源和文艺组织资源,积极开展各类对外交流活动。2017年,横栏神湾两地书画家联展和中山市太极拳展演等活动开启了镇际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探索实践。2018年起,继续加大文化引进力度,加强跨区域文化交流,筹办好珠中江咸水歌公开赛、横栏神湾民众板芙四镇书画作品联展等活动,并坚持每年不断创新举办,打造成促进文化交流的活动品牌。

5.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特殊群体均等化。重点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以及职龄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落实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内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活动区域、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进一步做好镇、村两级老年人文化服务工作。镇公共图书馆要设立少儿阅读专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少儿读物及相关阅读设备。

6.重点做好外来务工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据我镇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实际,实施新横栏人文化服务工程,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重点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结合文化下基层、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开展送电影下工厂、进社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看书难、上网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开展主题鲜明、易为广大员工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如同是横栏建设者歌唱比赛、舞蹈展演、才艺展示等活动;开展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各类公益艺术培训、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提供免费的少儿电影放映服务;面向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子女举办免费文艺培训班。

7.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服务供给多元格局。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共同发展的多元供给格局。逐步开展文化活动的商业化运营,让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实文化活动经费。商业形式包括:活动冠名赞助、现场广告位招商、现场摊位招商、宣传资源权益体现、活动名誉权等。  

    (三)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8.加强文艺培训力度,确保培训经费投入。培训是群文工作的生产力,是继往开来的接力点。要充分调动职能人员的自身优势,分类举办艺术培训、辅导班,为新一轮文艺振兴积聚力量。一是开办横栏镇文艺夜校。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利用晚上业余时间,邀请市、镇的优秀老师在我镇开展戏曲、音乐、歌唱、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的公益教学,培训对象包括村级文艺工作者和社会群众两大类。2018-2020年,累计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二是开办横栏镇文艺夏令营。在每年的7-8月,利用暑假假期,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公益夏令营。通过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文艺兴趣,提高青少年的文艺素养。2018-2020年,累计培训不少于600人次。

9.建立健全文艺竞赛奖励机制,鼓励本土文化精品创新创作。一方面,继续发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创投项目对文化事业的帮扶支持作用,鼓励更多社会团体及个人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激励和扶持机制,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由政府出资并出台相关政策,每年向本镇获得市级或以上文艺竞赛奖励的团队及个人进行奖励,提高文艺团队的参赛热情及创作水平。2019年,获市级以上奖励10个以上;2020年,获市级以上奖励15个以上。

10.培育优秀骨干人才,设立文艺名家工作室。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文艺创作,激发群众文艺创造活力。推进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完善名家工作室人才培养制度。采取免费提供场地、筹建资助、项目扶持等方式引进市内外或扶持本镇的文艺名家开展精品创作和项目运作,让名家名师常驻横栏、扎根横栏,繁荣横栏文化。2018-2020年,建立名家工作室2间。

(四)培育和打造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创一镇一品的文化品牌新格局

11.全力打造中国·横栏岭南花木灯光文化节。加强本土文化品牌培育,通过挖掘、提炼、开发、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激活本土文化的生产动力,丰富活动载体,带动基层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近年,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花木产业的兴起,本土文化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和利用,从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均具备一定的基础。现阶段,通过精心谋划举办花木博览会,同步开展花木高峰论坛、花木展销,以及粤曲、咸水歌、醒狮、武术等活动,并利用2~3年时间,持续丰富、提升活动内涵,逐步打造中国·横栏岭南花木灯光文化节。此外,为让文化节既能吸引人,又能留得住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发布、房地产置业投资计划、工业园投资考察、人才招聘计划等亦可以借势推广。

    (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12.完善横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项目选址镇文化活动中心副楼二楼,面积约80平方米,设展示区、舞台区、培训区等,计划2018年底建成。建成后,每周免费对外开放不少于8小时,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期,并利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和岁时节令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提高群众认知度、参与度和自觉性,扩大社会化保护范围,使之成为我镇咸水歌知识普及、群众口口传唱的教育基地。

13.举办珠中江传统民歌公开赛。中山咸水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山大沙田地区传唱几百年,富有地方特色,深受水乡百姓的欢迎,在横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沙田水乡传统文化,推动咸水歌传承与发展,增添水乡群众的生活色彩,营造和谐美丽的社会氛围,自2018年起坚持持续举办珠中江传统民歌公开赛。通过政府搭台,邀请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区民歌爱好者参加的形式,在加强咸水歌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横栏作为咸水歌大镇的对外影响力,致力打造水乡传统文化品牌。

    (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14.将文化产业纳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得到有效落实。结合本镇实际,重点推动景观灯饰、高端印刷、居家花卉养殖、悠闲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型领军文化企业。鼓励和支持花木文化、休闲生态旅游文化、灯光文化和工业旅游文化等企业与市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我镇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的比重。

15.培育、打造横栏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一是评选横栏新八景,推出横栏旅游地图。促进文化与农业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湿地公园、现代乡村游、西江生态游及花木文化节等项目,挖掘与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灯光文化、花木文化、西江休闲文化、水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推动传统旅游业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式、休闲养生式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转变。由各村推选辖区内的优美景观,再由群众选出横栏新八景,让横栏景点从无到有,踏出第一步。届时,横栏新八景,联同广骏生态园、德华湿地花海、水印江南苑等景区,集结成册,发布横栏旅游地图。二是推出横栏美食地图,发展乡村农家乐,深度体验美丽水乡魅力。六沙烧鹅饭店、六沙市场早餐档、三沙白濠头河鲜茶楼、横西木棉树猪头粥、四沙荷叶蒸饭……横栏美食地图,正餐、小吃、早餐、宵夜,一图在手,回味无穷。另外,传统旅游业已经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式、内涵式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转变。在文化体验式、内涵式旅游上,横栏具备一定开办条件的五沙村(中山六条美丽城乡精品村之一)和横西七村,环境优美、乡风淳朴,通过整合农家农舍资源,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为周边市镇居民提供农家乐家庭体验,既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也能促进农民增收。游客可白天参加美丽休闲乡村游,亲身体验钓鱼、煨番薯乐趣,傍晚西江边骑车或散步赏晚霞,晚饭则通过APP平台预约,到附近村民家中享用水乡特色的时令农家菜。三是打造水乡游精品线路。通过公开征集或评选的形式,推出最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并着力推广。

    (七)统筹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6.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性,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做好面向基层、面向剧团、面向百姓的文化活动策划人才、组织人才、专业人才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举办文化管理人才、文化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等培训班,注重普遍轮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逐步形成集中培训、在职学习和业绩考评相结合的培养格局。目标:镇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7天;村(社区)文化管理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17.加强文化志愿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载体,完善文化志愿者培训上岗、供需对接、服务激励等配套制度,采取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专业化培训、项目化拉动、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品牌化引领等举措,建立更科学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全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镇注册文化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3‰,文化志愿者年人均服务时数要达到15小时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将文化工作纳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化设施建设纳入镇建设整体规划;能按规划实施。将文化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文化工作汇报,有针对性地解决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健全考评体系。以文化强镇考核指标体系及文化系统绩效考核要点为基础,完善全镇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各项文化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将文化发展纳入村(居)两委年度工作考核。

3.强化执行实施。以文化强镇考核工作为抓手,加强对镇区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部署、过程指导、经验总结,加大文化建设实地督查力度,做好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村(居)两委的年度考核工作,确保文化建设工作各项目标切实推进。

(二)政策和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加快促进文化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引领作用,推动我镇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相关财政保障措施。强化镇财政资金统筹,确保镇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要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逐年增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改进投入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领域。

2.建立和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依法加强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文化政策法规,构建保障文化创新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精品生产创作、专项资金管理、版权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我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文化制度规章社会宣传,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培养文化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保障健康良性的文化发展环境。

(三)财政保障

保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增长相适应。镇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支持力度,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优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依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创意性、先导性、带动性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四)人才保障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镇内文化队伍建设,落实相关机构编制政策,配齐配好基层文化单位人员,切实保障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相应待遇。发展和完善专兼职结合的村级(社区)文化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和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发挥其文艺特长。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制度,鼓励和倡导热心人士投入文化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领域专家等高层次文化人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以现实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作用,深入挖掘培养既有人才。鼓励并扶持文化产业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专业培训,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文化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文化人才档案库,切实推进文化人才管理,创造条件完善文化人才上升通道,充分发挥文化系统中评委作用,鼓励文化人才积极争取职称晋升,形成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追求创新、充满活力,想干事、能干事、最终能干成事的文化队伍。

【名词解析】

1.文化及相关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计算公式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2.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指按一定时期内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包含文化体育与传媒在内的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计算公式为: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年平均常住人口

3.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指年末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的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设施(文化馆、文化站)建筑面积。

计算公式为: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图书馆建筑面积+博物馆建筑面积+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年末常住人口(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