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境外疫情发酵,防止境外病例输入成了当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妥善做好对境外人员的政策解释、情绪安抚等工作,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抽调四名外语专长人员组成“翻译志愿者”队伍。截至今天,已经是“翻译志愿者”们上岗的第25天。让我们跟着其中一名“翻译志愿者”——区惠仪,走近了解她们的日常工作……
新一年的工作:加入抗“疫”阵线
区惠仪原本是一位基层食药监执法人员,今年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她就接到单位的通知取消休假,全员上班上岗。“我们主要是到餐饮店张贴宣传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对辖区农贸市场、超市、药店进行不间断排查,”在她看来,这些日常的工作因为疫情变得不寻常起来,“随着疫情的升级,我们还开始到高速路出入口24小时轮流站岗排查”。
当上翻译志愿者:24小时随传随到
3月3日一大早,区惠仪意外接到了“特殊”的工作安排——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当一名翻译,协助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到广州的隔离点把外籍人员接回中山。来不及多想,她迅速学习一些防控要点和注意事项后直奔广州。出发的时候是中午,结束回家已是深夜。
“在穿上防护服之前,我是不安和惊慌的”,区惠仪说。然而“全副武装”后,身上突增的重量让她真切感受到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她的心慢慢坚定起来。当脱下护目镜的一刻,区惠仪看着脸上留下的深深印迹,虽感到痛,却觉得暖……
用语言传递力量:古镇欢迎你“回家”
一天深夜,区惠仪接到了从也门回来古镇的一家5口人,是一对夫妻带着3个小孩,最小的小孩才一岁多。他们辗转多地,签了很多表格文件,做了很多检查,历经3天才得以到达古镇,全家都已经疲惫不堪。“面对语言的不通,他们充满慌张,对我们工作人员也充满了防备,对集中隔离14天表示不理解,”她回忆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他们终于放下紧张和防备,配合社区排查员做完所有的工作。
离开的时候,那对夫妻对区惠仪说:“我从我的国家回来的时候,我的亲戚朋友都在劝我不要回来,但是我热爱这个国家,我在古镇生活了5年,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了,我喜欢这里,这里的人们是我的朋友。谢谢你们。”
在2月23日的日记中,区惠仪曾写到:
看着攀升的确诊人数,很揪心,那些确诊的数字,那些逝去的人,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数字,但是对很多家庭来说它是毁灭性的灾难。我没办法做到感同身受,但那种难以诉说的心疼和无力却一直缠绕在我心中,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的小孩变成一个数字……我想做点事,真的,只要是行动就行,哪怕只是给这场疫情带来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也好。
小链接:
“翻译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疫情防控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外籍人士防控知识普及、政策宣导、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翻译服务。在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语言就是中外沟通的桥梁,翻译志愿者转换的不单是语言,而是传达一种理解,是缓解外籍人士在异乡焦虑情绪的强心针。
疫情下的我们都很平凡
但我相信平凡的我们能战胜疫情
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打破疫情的阻隔
摘开口罩拥抱彼此
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