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为切实做好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工作,古镇镇全镇上下均已行动起来,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各村(社区)群策群力、各出奇招,聚焦清除蚊虫孳生地核心任务,打出“提级管控+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组合拳,全方位筑牢防控屏障。
市镇干部变身“网格员” 三级联动压实“最小单元”责任 古镇镇将蚊媒防控作为当前重点工作,迅速启动联防联控响应机制。全镇总动员、全民齐参与,以防蚊灭蚊为重点全覆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镇村三级工作人员协同作战,镇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层层压实到最小单元,全面动员家家户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在镇党委统筹协调下,市交通运输局、市第二市区检察院、市公路事务中心、市统计局、投控集团、城建集团等市直单位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号召,带着疾控手册走村入户,“变身”成网格员,严格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层层压实”机制,将防控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确保措施落细落实。把防疫要求转化为“翻盆倒罐清积水”的具体动作,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场所、机构同步实施孳生地清理和成蚊消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人防+技防”织密全域网格化管理体系 连日来,古镇镇各村(社区)群策群力、各出奇招,充分发挥全域网格化管理体系优势,依托“条块结合、全面覆盖”原则,以70个网格为主战场,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整治。 网格化底数排查:古四村安排网格员逐户上门排查,重点关注返乡人员和务工群体,建立健康台账; 立体化监测预警:党员志愿者在开展流动宣传的同时,同步收集村民健康反馈,形成“门诊+入户+流动”立体监测网络;曹一村则联合“双联双助”和市结对共建单位力量,分六大网格、五大功能组,整合力量,做到抓早抓小抓细抓实。 分类识别调度:古一村、古四村还推行“门前标签”制度,网格员入户时可根据环境卫生、人员居住等具体情况,张贴不同颜色小标签,便于工作人员能迅速识别每户的实时状态,后续可精准锁定需重点复查的房屋,大幅提升入户工作的效率。 科技化无死角巡查:古四村、曹一村等还启用无人机智能防控模式,针对楼顶积水、卫生黑点、闲置房屋、隐蔽角落等人工难以触及的区域进行重点标注,极大提升排查效率。 从网格入户到高空巡查,古镇镇把“科技手段+贴心服务”充分结合,构建起一张全域覆盖、动态响应的“智能防蚊网”。 综合施策力促蚊虫密度“速降” 古镇镇积极组织专业消杀队,展开科学消杀、科普防蚊知识,实施科学灭蚊“组合拳”。 高频专业消杀:古一村基于往年登革热防控经验,于年初设立了蚊媒传染病防控专项资金,并联系专业团队全年开展常态化消杀工作。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出现后,古一村进一步加强村场消杀频率,实现每周村场1次全域消杀;并聘请专项工作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提升防控工作效率,布雷图指数和蚊虫密度大幅下降。 探索生态防控:各村在水井、农耕地投放泥鳅捕食蚊虫幼虫,推动蚊媒防控从单一化学防治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延伸。 压实常态清理:持续发动并指导群众常态化开展室内外环境整治,清除小型积水容器,阻断蚊虫孳生链条。 线上线下群防群治 群防群控是打赢蚊媒防控战的关键,古镇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开展防控宣传,移动“大喇叭”穿梭于大街小巷,普通话、粤语、本土方言录制的防控音频循环播放,确保信息传递“零障碍”,尤其提高老年群体的知晓率。各村(居)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密集发布图文、短视频科普知识,详细介绍防蚊灭蚊技巧、疾病症状识别及就医指引。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小分队,逐户上门发放“健康防疫包”(内含蚊香、灭蚊片等实用物资),同步开展面对面宣教,耐心指导居民特别是行动不便的家庭清理积水。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有效提升了群众“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参与度。 古镇镇通过构建“上下联动、科技支撑、科学消杀、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正全力以赴斩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构筑坚实防线。全镇上下严阵以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切实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