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台资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236家,现有台资企业1033家。行业涉及电子、IT、化工、婴儿车、五金、机械、制鞋、制衣、食品、运动器材、健康医药等30余个,累计合同台资53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台资33亿美元。投资超千万美元的有105家,其中投资超亿美元的有6家,分别是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讯芯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台达化工(中山)有限公司、祥丰电子(中山)有限公司、中山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福懋兴业(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61亿美元,注册资金为2.34亿美元,是我市最大的台资企业。2018年以来,新增登记台资企业77家,合同台资0.7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0.72亿美元。
(二)对我市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台资企业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台资企业规模迅速提升。如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2018年产值380亿元,税收2.26亿元,是火炬开发区的龙头企业,也是我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对我市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值增长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的台资企业多是买地自建厂房,企业到资率、开工率和履约率普遍较高,土地闲置现象较少。早些年投资我市的台资企业,大多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由暴利进入微利时代。尤其是今年以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端的疲软给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台资企业冲击很大,企业普遍反映生产订单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三)台资企业集聚效应凸显。台商在我市投资分布不平衡,呈集聚性,主要集中在火炬开发区、三乡镇、东升镇等镇区。在集聚效应下,台湾大企业集团作为龙头带动投资,一批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跟进,逐步形成多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火炬开发区以IT、健康医药、运动器材为中心的产业群,三乡镇以箱包、制鞋为中心的产业群,东升镇以婴儿日用品为中心的产业群,民众镇以纺织及棉纱原材料为中心的产业群。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群的扩大,婴儿车生产基地、箱包生产基地、高尔夫球杆头生产基地在我市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台商投资更趋理性化、长远化和根植化,台资企业质量越来越高,结构趋于优化合理。传统产业的台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将高端环节留在我市,并整合国内国外资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粤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引导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台资企业的成长发展还离不开如五金、灯饰、服装、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这些传统产业的台资企业也是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之一。建议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台资企业对接大湾区的“广州 —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优势,支持台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我市大多数的台资企业较看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和投资环境,但台商们对内销模式运作不熟以及渠道不多,很多都表示希望能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建议针对台资企业,以政府举办地方性会展活动或相关部门支持、引导参与国内产业类会展活动等搭建平台,组织企业抱团聚力、集群推广,从线上和线下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
(三)着力推动台湾青年在创业就业等方面享受粤港澳大湾区有关政策同等待遇。目前设立的青创基地亦以粤港澳青年为主体,台湾青年未能纳入享受湾区青创待遇。建议就台湾青年与湾区青年享受同等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到中山、到湾区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