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 > 大湾区资讯

中山抢抓大湾区机遇的8个关键词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9-05-28 分享:


中山连续三年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图为中山树木园、金钟胡公园片区。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印发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近日,中山市召开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一员,中山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上大胆谋划城市未来,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结合此次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记者梳理了中山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八个“关键词”,从中观察中山未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关键词1

产城优化

内通外联推动城市向东发展

在中山东部,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被寄予厚望。前不久,《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草案同步向社会征求意见,一批实力企业闻风而动。一批高端项目、创新团队正以新的速度在中山东部沿海片区集聚:红润医药、贶佑医药、库利艾特医疗器械等15个项目意向落户东部组团的南朗镇;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在火炬开发区成立……

从中山城市内部发展的角度看,近年以来,中山探索实施组团式发展,推动城市环湾布局。以东部组团、东北组团等为主战场,促进人口人才、高端产业、创新资源等向东汇集。通过推动火炬国家高新区扩容,加快翠亨新区科学发展,统筹推进火炬区、翠亨新区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东部片区竞争力。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可以预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山东部沿海片区作为中山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交通枢纽、科技创新等领域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从整个大湾区协作发展的角度看,中山正加强与周边城市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具体而言,中山主动向东对接香港、广州、深圳等发展,强化向西连接江门等功能,推进向南与珠海、澳门等联动发展,实现向北与佛山等协作优化发展。

中山提出,将加强规划衔接,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主动谋划发挥深中通道主动脉作用,构建珠江西岸区域经济发展轴带,促进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向珠江西岸地区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珠江东西两岸统筹协调、融合互动发展。落实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布局,畅通珠三角到粤西的要素流动。

关键词2

科技创新

强化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4月2日,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正式落户中山;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山倡议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联盟”。《规划纲要》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

过去一年,中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速——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部、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中山—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地,使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56家。

在相关鼓励政策和举措的支持下,中山以“借脑借力”的方式加速布局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和实力,重塑自身的“创新链”,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圈。

中山将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境内外高校、高端科研院所在中山建立分校、分支机构,提升基础研发、应用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在中山布局建设,努力在重大科学装置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

同时,中山着眼加强与周边科学城的错位协同,积极吸纳和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引进建设一批科学装置、研发平台、中试平台和创新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创新能力最强、高端科技要素集聚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中山打造“创新链条”的又一重要途径。

中山提出,将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行动。合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对接建立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机制,鼓励创新人才、创新主体使用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通过加强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协同创新,建设一批与港澳高校创新合作平台。争取一批创新科技成果在中山转化。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大力引进港澳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与广深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在中山转化应用;强化与港澳科技创新创业交流,在翠亨新区谋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青年人才来中山创新创业。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山将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生态环境。

关键词3

交通提速

打造枢纽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西人工岛工程岛上段隧道基坑开挖工程已开始施工,沉管隧道工程基槽开挖、深层水泥搅拌桩隧道基础处理施工、试验段足尺模型浇筑也已动工。

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划纲要》中,数次提到“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战略通道”,将大大缩短中山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进一步联通粤东和粤西。

紧抓深中通道建设窗口机遇期,中山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港口、通用机场、市政交通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积极畅通对外联系通道,着力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大交通网络。

未来几年,中山计划投入超过1400亿元,打响大交通建设攻坚战,全力打造珠江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半小时可达广州、深圳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在公路方面,中山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和中开、西环(含小榄支线)、东部外环、广中江、香海等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启动南中高速公路项目,完善深中通道中山侧路网布局,推进高效对接港珠澳大桥延长线,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出入口连接道路,消除上下高速出入城堵点,实现与城区中心15分钟互达。

在港口方面,加快建成中山港马鞍岛区新客运枢纽工程,大力拓展水上巴士航线,增开至深圳、香港等周边城市高速客轮,打造大湾区西岸异地候机航运中心。推进中山港货运港口和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山推动深茂铁路项目加快启动建设,规划建设广中珠澳高铁。加强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互联,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项目,谋划与佛山城市轨道11号线等连接。争取开通更多轨道交通列车班次服务,推动实现与大湾区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化、通勤化、公交化,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关键词4

产业升级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

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上马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焕发出新的活力;那边厢,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布局5G产业,正在以5G基站天线等拳头产品抢占世界通讯行业发展先机……

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中山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本。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中山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项目招商选资力度,推进一大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山的优势传统产业也在加快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时尚化发展,集中力量在高端环节形成新优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中山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具体而言,中山将规划建设一批高端要素集聚、功能错位协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挖掘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潜力,增强火炬区、翠亨新区等服务功能。抢抓大湾区对港澳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对接港澳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会展及专业服务,谋划建设中山—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试验区。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信息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珠江西岸生产服务枢纽。

关键词5

生态保护

争当绿色发展的“领跑者”

总规划面积达625公顷的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验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和南沙湿地和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立占全市面积九分之一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去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连续3年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山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携手加强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争当绿色发展的“领跑者”。

为此,中山建立完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区三线”。建设绿色发展体系,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落实开展大湾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价。

在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坚持以预防为主,统筹陆海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蓝、地绿、水净、低碳工程,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实施15个流域黑臭(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推动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深化区域水、大气等污染联防联控合作,为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

关键词6

服务提升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在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216卡办公室内,“90后”澳门创业青年李志红连日来带着创业团队,为跟进公司新的合作项目日夜加班。创办文化传媒公司——至红传媒,进驻孵化区两年,李志红逐渐忙碌起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位于易创空间内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成为了港澳青年的一片创业热土,目前共有22个港澳青年项目进驻。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国(江门、增城)“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

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山而言,积极拓展与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创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第一资源,中山将积极争取复制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优惠政策,落实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拓展港澳专业人才的执业范围。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港澳高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山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凝聚留学归国优秀青年人才。合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建立健全“一站式”“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

同时,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便利港澳居民到中山就业创业。落实中央、省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各类政策,消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障碍,健全设施配套、服务供给、项目落地、成果转化、融资支持、住房保障等创新创业生态链,搭建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

《规划纲要》特别提到,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按照规划,中山将高标准建设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推动岐澳古道与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步行系统的连接,推动历史人文景点“串珠成链”。联合开发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整合中珠澳“大香山”精品线路。

关键词7

全面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地理位置相邻的湾区,也是市场一体化程度迈向更高水平的湾区。这对中山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午提交完材料,不到半小时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很快很便利!”今年3月,在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A区企业设立登记窗口,中山高亮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梁锦标从窗口工作人员手中取过公司的营业执照。这也是今年中山颁出的全市首张新版营业执照。企业可通过小程序自行下载电子营业执照,还可通过电子签字功能,授权给其他人使用企业的电子营业执照,减少了携带营业执照副本的麻烦。

这是中山对标国际最优、最好、最先进,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案例。近年来,中山大力落实推进简政、减税、降费。以“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广“证照分离”,推进“照后减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间。推动商事登记“银政通”服务向港澳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实现商事登记服务前移、离岸受理、远程办理。

今年1—4月,中山市进出口总值及出口值同比增幅在珠三角均位列第二。来自港澳地区的投资占中山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过70%。截至目前,来中山投资的4300多家外商企业中,港资企业超过2400家,占55.8%,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

数据增长背后,与中山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密不可分。中山落实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承揽大湾区业务。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大“单一窗口”的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推动口岸提效降费工作,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快对外开放重大政策平台建设,促进中山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8

平台效应

发挥重大平台试验示范作用

与广州南沙相望,与深圳前海一水之隔——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未来将成为中山对接深中通道、对接珠江东岸、乃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山提出,加快推进翠亨新区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中山与港澳全面合作。

其中,加快启动建设翠亨科学城。主动加强与周边重点区域对接合作,重点协作发展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现代金融、高端医疗、高端教育、现代会展等产业。争取落地实施一批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

同时,对标国内外先进总部经济区,统筹加强岐江河“一河两岸”各片区规划设计,合理布局金融商务区、中央服务区、滨水娱乐休闲区等,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建设区域性总部,加快发展现代楼宇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发展新客厅。

另外,《规划纲要》提及,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中山将建立健全与澳门两地领导定期互访等机制,结合实际落实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及补充协议等,发挥好中山澳门合作专责小组作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共同争取大湾区创新政策率先落地,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一批条件成熟的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