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靖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谋划布局创新应用场景的建议》(第2025148号)收悉,经综合市政府办公室、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投促局、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小榄镇意见,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应用场景创新就是供方和需方、市场和政府联合,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批展示台和测试场。通过应用场景创新,能够实现技术供给方、需求方、政府三方的互利共赢。你们提出通过支持谋划若干个应用场景、争取推荐纳入省的应用场景“首选载体”和支持多元主体协作参与应用场景创新等方式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市发展改革局及相关会办单位予以吸收采纳,并切实融入今后的各项工作中。
一、关于支持谋划若干个应用场景的建议
吸收采纳。应用场景建设是为新技术、新成果提供市场化应用需求,是当前广东培育产业新动能,支持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抓手。应用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探索实现新技术加速迭代、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培育、城市治理提质、民生服务优化的新模式、新路径。
在政策支持方面,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标准化人才队伍,支持中山企事业单位参与新产业标准制修订。2023年至今,共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和基础设计要求》(GB/T 42600-2023)、《增材制造用镁及镁合金粉》(GB/T 44151-2024)和《绿色制造评价指标》(GB/T 43914-2024)等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新兴产业领域国家标准65项、行业标准36项,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我市制定《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要素供给、场景应用、产业培育、生态优化四大维度推出17项举措。2025年7月发布《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实施细则》,紧紧围绕“赋能千行百业,以应用牵引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优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引育”等共计15条扶持政策,为培育招引骨干企业落地,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在招商引资方面,聚焦我市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先后成功招引落地圣湘海济生物医药、华毅乐健生物科技、非夕科技等一批引领性产业项目;在新能源储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好谋划,积极探索场景招商,把产业需求转化为招商资源,已成功招引深信无人低空飞行器、小榄镇储能项目、坦洲无人机试飞测试基地等,进一步完善我市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引进清华团队的神舞科技并推动其脑机接口产品商业化落地,招引中科大团队的安徽中科元创以及国内工业软件领域重点企业蜂巢互联落地中山,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导联合光电、读书郎、乐心医疗、悦辰科技、众能物联、天启智能等中山本土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生产智能产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落地应用方面,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民生领域,目前正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智慧医疗领域,以“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 三位一体为框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持续深化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创新,目前已在我市部分医院落地一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相关案例覆盖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智能门诊分诊、配送机器人等领域。以“患者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为核心,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链条,开展全流程一体化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自助机等实现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医保支付、检查结果查询等全流程服务。稳步推广互联网诊疗模式,实现在线问诊、中药茶饮开单、远程会诊等功能,惠及广大患者。推动AI辅助诊断深度应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基于数十万例影像数据构建AI系统,实现肺结节早期检出率90%、肺炎筛查时间缩短75%,其AI质控系统对诊断报告逻辑矛盾点识别准确率达89%,危急值预警敏感度99.2%。中山市人民医院构建“1+5+X”多模态影像集成平台,实现PACS、病理、超声等数据统一调阅,数字化病理平台为国内首个全流程系统。下一步将加强“人工智能+医疗卫生”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在智慧教育领域,我市建成全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中小学数据互通共享,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撑。通过打造智慧课堂示范点20个,推广AI作业批改、虚拟实验等应用场景。联合大湾区城市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利用5G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下一步将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动VR/AR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完善“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助力中山建设成为大湾区智慧教育创新高地。
翠亨新区积极构建“4+X”产业体系,其中“X”指的是未来产业,旨在布局一批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打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一是积极培育、打造低空多元应用场景。2025年6月30日成功举办低空签约暨首飞仪式,当日顺利实现深圳大中华机场至中山客运港机场的直升机载人航线首航,迈出跨市低空客运常态化运营的关键一步。二是聚力谋划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区。翠亨新区目前已集聚明阳、中科富海、大洋电机、氢源智能等一批在氢能领域具备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中科富海依托中科院理化所的强大科研力量,成功攻克氢液化关键技术,实现国内氢液化出口产品“零的突破”。明阳电气积极布局,建设了氢能制储加一体化示范项目,创新性地利用工业园自发光伏电源和谷电水电解制氢,并配套氢燃料物流车及叉车开展示范运营,初步构建起从上游制氢到下游应用的产业闭环。氢源智能研发制造的全球首款固体氢动力无人机——“理工氢源—翠亨1号”成功在翠亨新区马鞍岛首飞,这些企业的发展,为新区氢能产业生态的构建搭建起关键框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雏形。三是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旅游客运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氢能在分布式发电、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氢能在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应用可能性,努力实现氢能在更多场景的落地生根。
火炬高新区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光学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依托“湾区智谷”“湾区药谷”“湾区光谷”三大集聚区,以及明阳智能、康方生物等领军企业,为应用场景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一是深入开展智慧医疗场景实践,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于2025年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并对现有流程进行深度优化,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二是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激发场景创新活力,出台并落实《中山火炬开发区质量管理品牌发展和标准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提升场景技术壁垒。叠加市级政策红利,充分利用并发挥《中山市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得许可并进行转化的新药,分四个阶段予以支持,支持创新药的发展,吸引企业落地场景项目。
小榄镇的奥尼低空经济科创园项目,拟规划1栋厂房作为首期低空经济产业孵化区,并在园区主体建筑楼顶建设B类高架直升机场,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打造集研发生产、展示服务、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现代化、创新型科技园区。截至2025年6月底,已完成园区停机坪建设,候机楼正处于装修图设计阶段,预计10月份竣工,并同步开展B类通用机场备案申请。小榄镇通过支持奥尼公司建设低空经济科创园,示范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二、关于争取推荐纳入省的应用场景“首选载体”的建议
吸收采纳。2023年至今,市发展改革局在全市范围内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项目等方面,围绕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20个重点领域,共征集三批次共26个应用场景创新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其中,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新型储能重大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面向社会公众推介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中,我市的“中山液氢储能综合能源利用系统项目”和“中德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多元交互实训教学”成功入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发布了两批“人工智能+”创新清单,共计108个典型案例,从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三个方面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成果。
2024年出台《中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并认定了首批市级中试平台3家、培育单位5家。依托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建设的中山市精密仪器与智能装备中试平台,自成立以来累计与11家企业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在真空镀膜装备核心器件、先进光学制造及光电材料等关键领域与技术及中试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品研发及中试验证服务,中心建设及研发金额累计1000万元;累计申请各类专利107项,已获授权专利31项;通过成果转化及中试服务,累计孵化22家科技型企业,围绕20多项精密光学仪器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前沿产品开展产品研发及中试服务工作;自2024年11月认定以来,共承接技术服务及产品研发类项目27项,累计金额911.68万元,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湾区光谷”建设。依托于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山市创新型制型CMC/CMO“一站式”服务中试平台,具备符合药品GMP要求药品中试研究与工艺验证生产线13条(其中,2条符合欧盟标准、1条符合美国FDA标准),自成立以来已为100家以上医药研究机构/企业提供150个品规药品CMC/CMO服务,累计合同金额超1亿元,累计取得药品注册证书批准上市产品17个;自2024年11月认定以来,为48家客户提供中试服务,涉及服务产品42个,取得药品注册证书批准上市品种2个,累计签订合同金额2063万元,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新”提质、向“高”攀登。
2025年6月出台《中山市关于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光电光学、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先进材料、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及相关细分产业,分批次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满足应用场景需要的产业链中试平台,推动中试平台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加快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投资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产业生态,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关键产品实现“中山试、中山造”。
三、关于支持多元主体协作参与应用场景创新的建议
吸收采纳。在金融支持方面,聚集数字金融发展,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探索公共数据赋能融资模式、打造数字化金融产品体系等,持续推进中山金融服务领域应用场景创新。借助中山市数据协同服务平台,在“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算法动”的基础上,试点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创新隐私计算技术,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创建个性化数字加工模型,依托公共数据提升企业画像精准度,实现审批、风控、管理等应用场景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识别企业融资需求、融资能力等信息,围绕现有的、成熟的数据供给设置亟需拓展领域的获客、预警等数据模型,因地制宜将供给端和需求端紧密结合进行探索。二是深入发掘客户偏好与需求特征,从业务链条中提取更多的场景进行模型设计,做好已落地数据模型优化和新开发数据模型验证的比较、借鉴,实现新旧模型优化“双推进”。三是注重公共数据与一线应用需求的结合,强化对金融风险的智能感知、穿透分析与联动处置,将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与提升模型搭建、运用操作性紧密结合,提升企业获得信贷、银行风险防控精准度、便捷度。各试点银行重点围绕小微企业建设多个数字金融模型应用场景,相关模型兼顾贷前、贷中、贷后等全流程管理,实现政银联动点“数”成“金”,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截至目前,推动辖内9家试点银行共计落地10个公共数据(信用信息)数据加工模型,助力1360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超190亿元。
在加强人才集聚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体系,配套出台《中山市综合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实施细则》《中山市青年人才奖励金实施细则》《中山市落实青年后备人才待遇实施细则》《中山市人才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联合印发《中山市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吸引更多境外紧缺人才参与中山现代化建设。二是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水平。2025年1月,将来我市工作的台湾青年纳入市场化租赁范围,人才安居保障范围全面覆盖港、澳、台青年。截至目前,累计供应市级人才房515套,出租率77%,394名人才轻松实现“拎包入住”。三是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中山市推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2025年工作方案》,建立起“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人社部门搭建招引渠道,镇街动员挖掘岗位需求,市直部门开展专题招聘,人才港提供人才服务”的全域联动体系,形成“1+1>2”的强大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在北京、香港、澳门等城市举办了15场中山市级专场招聘活动,以及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长沙、南京、广州等重点城市参加9场省级招聘活动,“线上+线下”累计有1530家次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招聘岗位5192个次(招聘人数38275人次),为重点企业引进相关专业毕业生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四是深化技工院校专业适配为产业赋能。鼓励技工院校积极顺应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我市技工院校已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为赋能AI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相关专业在校人数253人。
中山国企积极支持推荐应用场景“首选载体”。兴中集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投运宥南综合能源站,落地中山首个智慧低碳园区和“风光储充放”一体化新能源微网系统,完成首次绿证交易460万MWh,助力完成全市节能降碳目标。人才数字集团下属企业西湾智慧公司积极配合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开展全区低空巡检应用模式,在低空经济城市巡检方面应用创新。2024年3月至2025年6月期间,累计完成飞行巡查15658架次,总飞行时长约9719小时,覆盖里程约121676公里。目前,翠亨新区积极开展低空经济领域基础建设,计划推动建设低空经济智联试验场、无人机培训基地等,拓展低空飞行器综合测试功能,为微、轻、小、中各类无人机提供全方位的融合飞行测试条件,吸引企业落地。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