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中山市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代表建议(议案转建议第2021050号)答复的函

        文号:中发改重点函[2021]683号          信息来源:本网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1-07-01 分享:

陈彬海、张承华、黄月红、王彩阁、吴茂军、许岚、陈旭成、欧冬梅、高志龙、周婧、吕新军、谢绍刚、陈炽昌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统筹引领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工业信息化局、财政局、科技局、政务数据管理局、金融局商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们认为完善我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统筹引领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立意精准,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完善优化重点项目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培育“双十”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我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和年度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关于重点项目定目标、定实施策略、定时间节点的建议

我市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山市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负责统筹省市重点项目工作。一直以来我局致力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参照省发展改革委(省重点办)工作模式,借鉴周边城市先进经验,形成了规范性的中山市重点项目管理机制

(一)加强年度重点项目铺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启动下一年度重点项目编报工作,明确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申报条件,向全市各部门、镇街、国企征集重点项目,形成下一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和前期预备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根据各申报项目实际情况,逐个核定项目下一年度投资额度,汇总制定下一年度重点项目总体计划任务

(二)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实施分类分策管理。按照重点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将重点项目划分为前期预备项目(暂不具备当年开工条件)、新开工项目(原则上三季度底前具备开工条件)、续建项目(正在建设但当年未能竣工)、计划投产项目(正在建设、当年可竣工),形成四类清单管理。对于新开工项目,会同责任单位共同梳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图,明确项目招商签约、立项、供地、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等关键节点完成时限,通过协调、督办、通报和集中调度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于续建项目,加强项目走访,依托重点项目协同办公系统实施调阅查询现场施工形象进度和投资完成进度,实时监测钢筋、砂石、水泥、用工情况,协调解决施工期间各类问题,督促加快投资建设进度,力争确保完成当年投资任务;对于计划投产项目,我局会同市住建局等单位提前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辅导工作,指导重点项目单位按规施工并靠前准备好竣工验收材料,加快竣工验收审批效率,力促早日投产。

(三)加强重点项目时间节点进度管理。一方面将责任单位年度投资任务拆分成逐月进度管理,按月监测各责任单位、各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通过通报、报告等形式公布,采取提醒函、现场督导等形式对进度靠后的责任单位进行督促;另一方面,按月铺排新开工项目阶梯节奏,如2021年计划铺排5月份开工项目11个、6月份开工项目20个等,对于未能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前期工作的,加强项目调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街合力攻坚项目前期难点堵点,落实资源要素保障、创造有利条件力促项目早日动工。

二、关于建设重点项目PDCA管理机制、实行项目闭环管理的建议

PDCA(Plan、Do、Check 和 Act)管理是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的先进经验,我局积极采纳应用,并应用到重点项目管理实践当中。依托中山市重点项目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重点项目计划信息化管理,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实施查询调阅年度重点项目计划、项目信息、进展情况、协调督办事项等内容,我局在统筹推动落实年度重点项目投资任务和新开工任务的同时,侧重项目问题综合协调督办和回访,例如欧谛特光电项目计划落户三角镇,前期项目规划调整(调整高度)环节需加快推进,我局积极协调市自然资源局及市府办责任科室,加快安排项目上会审议,落实环节手续,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报建,下一步将协调代办团队继续跟进项目施工报建;我局已将PDCA先进经验模式应用在具体工作当中,定期汇总项目进度,分析原因和提出问题解决做法思路,争取支持督促问题落实,加快推动完成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目标任务。

三、关于规范项目管理的流程和赋能和明确项目管理的职责和职能的建议

按照职能分工,我局负责统筹省市重点项目(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统筹重点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双方建立的项目库是互相包含且各自独立关系。根据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最新要求,重点项目落地前期工作分为“4+N”阶段,“4”代表项目报建过程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发改部门负责)、工程建设许可阶段(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施工许可阶段(住建部门负责)和竣工验收阶段(住建部门负责),“N”代表各不同类型项目应办理的个性审批事项,此外我局将项目前期招商签约、土地出让等环节纳入项目周期管理,参照省发展改革委经验模式在重点项目协同办公系统定制“新开工进展”功能模块,按月更新调度,力促项目开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针对项目落地涉及审批部门众多、项目建设周期长、遇到困难和问题多等情况,研究制定《中山市重点招商引资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机制的工作方案》,从细梳理项目落地推进工作14个阶段49个环节,从制度上明确每个环节镇街和部门的职责和办理时间。市政数局强化工程报建政务服务赋能,组建专职导办代办团队,为重点项目提供无偿审批报建代办服务,实行“一名专员、一套方案、一份委托、一次承诺”服务制度,有针对性的助力重点项目实施。同时实行靠前辅导一次性告知,受理时由各相关审批部门一次性将重点项目审批所需的标准、要求及条件告知申请人,工程建设综合业务专窗梳理后出具审批所需资料名目清单提供给申请人。全面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重点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总计不得超过29个工作日。总体而言,我市重点项目落地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绿色通道”常态化运用,2020年小榄广恒合优、板芙智隆ITO靶材等项目自供地之日起7日内动工,火炬开发区利诚检测项目做到“拿地即动工”。

四、关于实施重点项目绩效考核挂钩评价的建议

重点项目工作涉及全市各职能部门、镇街、国企,责任单位多、项目类型多、统筹难度大。为深入完善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我局积极探索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工作紧迫感和执行力。印发《中山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亮灯预警和协调督办工作机制》(中府办〔2019〕89号),文件要求凡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应遵循亮灯考核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推进。

一是强化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考核,截至当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未能完成立项、用地报批、规划报建等审批环节的,予以黄或红灯处理;二是强化在建项目投资进度,截至当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未能完成30%或55%的,予以黄或红灯处理。相关考核工作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会同我局联合实施,亮灯记录纳入该责任单位年度重点项目绩效考核,按一定比例运用到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当中。自《中山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亮灯预警和协调督办工作机制》印发实施以来,重点项目工作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升,多个镇街成立了专职重点项目工作小组开展重点项目攻坚,成效明显。

五、关于加强省级部门沟通、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相关职能部门致力加强与省对口部门沟通,争取上级对我市重点项目、政策试点、示范区创新区建设等支持,相关部门均开展系列工作。

市发展改革局积极推动市重点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例如2020年我市32个项目纳入20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17个项目纳入前期预备项目计划;2021年我市51个项目纳入202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个项目纳入前期预备项目计划。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争取国家、省政府对我市产业政策支持。一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支持中山科学城建设,我市积极向上争取,恳请省级部门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重点要素和政策集聚、战略性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我市予以支持。二是通过积极争取创建生物医药国际合作创新区工作,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共同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申报创建和示范应用等系列工作,助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市工业信息化局积极沟通对接省工业信息化厅,争取省级产业园、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政策支持,为我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打造产业提升承载源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是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园支持。邀请省工信厅专家,为市级产业平台所在镇街开展申报培训,重点分析讲解政策要点、申报注意事项,联合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形成合力,靠前指导镇街开展省级工业园申报工作,推动省工信厅容缺受理申请。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正在抓紧推动南区、南朗、民众、板芙、坦洲等镇街首批申报省级工业园。二是积极争取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成功争取省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是省内第二个开展该项工作的城市。出台产业链协同创新系列政策,采取“政府政策+智能制造供应商+融资担保+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模式,对实施智能化转型的企业进行组合支持。3家企业项目被认定为2020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市金融工作主动对接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政策支持2020年以来市金融工作局立足珠西产业集聚发展的需要,多次向省金融局协调沟通增设法人金融机构,省政府批复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在符合有关条件下可以给予支持。针对我市产业特点和企业融资需求,正在全力推进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公司的相关工作,计划通过设立供应链金融公司,进一步完善我市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为符合条件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六、关于扩充重点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上级发展基金支持,创造满足政府专项债融资要求,降低建设资金瓶颈和融资成本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丰富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动整治未达标水体,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加强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财政负荷压力较大,扩充重点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上级发展基金支持,力争更大额度专项债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市相关单位多头发力,拓展渠道获取建设资金,抢争资金促建设,持续探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

2021年市发展改革局积极向省发展改革委争取省重点项目前期专项经费,市商务局积极与省商务厅对接沟通,为我市外资企业争取资金奖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密切跟踪上级部门各项政策信息,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我市产业项目。市金融工作局在传统银行信贷资金基础上,扩充项目融资渠道。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多次沟通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加强重点项目申报包装和前期储备,向省申报专项债项目

综上所述,市委市政府重视重点项目工作,市相关单位也紧密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向心聚力、多头发力,造机制、夯基础、强服务、硬考核、争政策、拓财路,构建起了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重点项目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