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4日至4月20日,按照隆都地区“清明祭扫在谷雨前”的传统,大涌镇祥安仙福园迎来祭扫高峰,期间最高日接待祭扫群众约9500人次,车辆达2500车次。在镇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与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下,镇公共服务办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祥安仙福园以务实的服务态度和便民利民措施,积极提升群众的祭扫体验感,把“厚养礼葬、丧事俭办、绿色生态”等殡葬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以实际行动推动殡葬改革,通过算好“三笔账”,将移风易俗的殡葬新理念传递给每一位群众。
在倡导绿色殡葬,算好“生态账”方面,大涌镇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广东省殡葬管理办法》等均对殡葬用地作出明确规定,禁止毁坏林木林地、占用耕地建坟等行为。大涌镇积极响应节地生态安葬号召,鼓励群众选择生态殡葬方式。祥安仙福园作为公益性殡葬设施,迁入与安放数据稳步上升。2024年以来,已有15宗从山上旧坟迁至此处。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和村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耐心劝导群众,越来越多的人配合复绿工作,主动将先人骨灰迁移至合规的殡葬场所。
厚养礼葬,算好“经济账”也是大涌镇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举措。有群众算了一笔对比账,过去一场丧事,吹打仪式花费几千甚至上万元,修建山坟约6万元,每年打理山坟还需1000元左右。如今,中山推行殡葬惠民政策,从遗体接运到骨灰寄存多个环节都有减免。在祥安仙福园,格位一次性设施费用400至1000元不等,每年管理费仅50元/格(双格位100元/年 )。此外,市里还举办免费的海葬、树葬、花葬活动,符合政策的群众还能获得补贴,海葬补贴1000元/具骨灰,树葬、花葬补贴600元/具骨灰。这一系列政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殡葬改革带来的经济实惠,“省钱”又“省心”。
慎终追远,算好“文明账”体现在祭扫的各个细节中。今年清明期间,前来祥安仙福园祭扫的群众所携祭拜用品发生显著变化,鲜花比例超98%,纸钱类用品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往因祭扫用品繁多,群众使用园内方桌需轮候,今年这种情况得到极大缓解,园内祭扫秩序井然。在祭扫现场,有坐着轮椅的老人,也有手执鲜花的男女老幼。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提醒群众注意防火安全、严禁燃放炮竹。群众纷纷表示,将先人安置在有日常维护、统一管理的墓园,祭扫变得轻松便捷,既安全又省心,对这样的文明祭扫方式十分理解和支持。
在大涌镇多部门、志愿者以及祥安仙福园的共同努力下,惠民礼葬政策深入人心,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生态账”“经济账”“文明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大涌镇将持续深化殡葬改革,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