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中山市部门镇街 > 大涌镇网站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

2008年度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5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和发展,我镇形成了以两大行业为特色的专业镇经济格局,在产业配套能力、技术创新平台、资金积累、人才支撑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竞争的主体已由产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的竞争,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镇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必须面对经营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外贸政策调整、区域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宽视野,克服只论产出不计代价、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只求表面不讲实际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廓清发展思路,以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勇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和统筹的思路,努力推动我镇经济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镇2008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建设行业发展特色明显、创业居住两个适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现代化强镇为总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特色行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挖掘三产发展潜力,推进大涌由特色行业生产基地向以生产研发为基础的商品流通和集散基地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全民共享的和谐社会。
    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工业总产值增长10%;农业产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3%;实现税收总额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大特色行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夯实这个基础,进一步彰显这个优势,进一步推动两大特色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强做大。坚持专业市场这个方向,加快建设以两大特色行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服务业体系,抢先占领产业链中更为高级的分工,加快推进大涌由特色行业生产基地向以生产研发为基础的商品流通和集散基地发展。同时,配套相关的自主创新鼓励措施、人才引进和使用措施、节能降耗鼓励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联合宣传力度,推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工业强镇战略,推进两大特色行业做强做大。做好经济发展近远期规划,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科学有序发展。优化特色行业布局,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金,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延伸和完善行业链条,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增强特色行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变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加强现代化管理,努力将一批骨干企业引导扶持成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强高标准工业园区和工业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葵朗工业区、青岗工业区的配套功能,为两大行业优化升级创造条件。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引导纺织制衣加工企业转出口为内销,扩大国内市场,培育本地市场。引导企业延伸牛仔服装生产链条,开发生产高档次的服装面料,组织企业参加世界顶尖的牛仔服装交易会,争创中国牛仔面料生产专业镇。加大宣传力度,将两大行业的企业组织起来进行联合宣传,促进参与国内外红木家具展览会。筹建越南大涌商会,拓展东盟市场。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着力抓好行业发展中产品设计研发、产品专业营销两头重点环节,逐步推进加工制作等生产环节转移,腾出发展空间。出台有关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和设备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核心技术研发运用能力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进一步扶持和规范商会等民间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商会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共享和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行业平台。继续推进名牌名标创建工作,红木家具要有两个以上产品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的名牌名标,突破红木家具有产量没名牌的局面。
    (三)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服务业体系。做好第三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加强城镇整体形象宣传和道路改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全镇范围内增加100至200个停车位,引导岐涌路、旗山路、新平路、兴华路、中新公路的临路铺面整合资源,建设展示特色行业发展成果的批发零售展厅,并逐渐将这些展厅向纵深方向延伸。落实具体扶持措施,进一步整合红木家具和纺织服装两大特色行业发展的优势,着力规划好、发展好布业、牛仔服装、家具销售等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大涌由特色行业生产基地向以生产研发为基础的商品流通和集散基地发展。除着力打造中新公路布业、服装原辅材料专业市场,葵朗红木家具专业市场等两大专业市场外,重点支持大涌牛仔服装交易中心和纺纱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大涌红木家具销售专业市场的规划论证工作。加大专业市场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增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引导房地产、酒店、中介服务等行业健康发展。
    (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坚持违法排污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安排专项资金,制定鼓励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以浪兴、丹尼思等企业的锅炉改造项目为先行点,全面推广锅炉烟囱排烟系统技术改造,对全镇的主要烟囱进行彻底改造,鼓励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促进我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安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桥农路建设,继续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强对经济欠发达村的扶持,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人人有工作。同时,健全农业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情防控,确保农业安全。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特色精品农业,高标准建设和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小区,推进优质高产种植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农田和连片耕地农桥农路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加快涌芙路(从大涌安堂水泥路至板芙镇的木围)、南安路(从南村桥至安堂新开涌桥)建设和横河桥、新开涌桥、起凤环桥三座农桥的改建。其中涌芙路、南安路将贯通大涌、南文、安堂、岚田、旗南等五个村(社区)、十几个农业生产区域的1万多亩农业耕地,大大提高该农业区域的产出效益。
    (二)加强农村规划,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南文和青岗两个社区为先行点,加快对农村的规划。着力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落实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重点加强对经济欠发达村的扶持,加快用地手续办理进程,鼓励村和社区发展村级厂房、集贸市场和村级综合商业文化中心等可持续经营性物业。
    (三)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强“工作坊”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广泛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等知识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就业和自主创业。重点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服务,实现人人有工作。
    三、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
    以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镇承载功能,全方位加强城镇管理和执法,全面改善镇容镇貌,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同时,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储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加快十项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大南公路建设,加快南村桥建设。二是推进元中路建设。三是抓好翠华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新公路与古神公路的接驳以及翠华路与中新公路的连接。四是落实环镇路石井至南村段改造扩建工程。五是卓山站220万伏和兴涌站110万伏变电站建设。六是完善青岗工业区和葵朗工业区路网建设。七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卓旗山森林公园及文化广场建设。八是加快教师宿舍楼建设。九是推进旧城区下水道的清淤改造工程,整治内河涌,覆盖岚田涌,全面整治“水浸街”比较严重的旗峰路,整治青岗涌,推进涌横公路至青岗涌的排水渠建设。十是加强岐涌路、青岗片、大涌市场周围等地区的整治,改善镇容镇貌,优化投资环境。
    (二)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以铁的手腕执行城镇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土地市场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拉大城镇发展空间。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对“锌铁棚”厂房改造,促进城镇建设向高层拓展,提高土地循环利用程度。加强城镇管理执法,坚决清查和整治各类违章建筑。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加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增强重点路段通行能力。坚决打击“小四轮”和外地牌摩托车非法营运,对华泰路港侨酒店经壹加壹商场至大涌医院路段进行实施强硬交通管制措施,从源头上解决大涌交通堵塞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
    四、加强公共财政管理,促进公共财政健康发展
    加大税源普查和税收执法力度,增强税收的均衡性,确保税收的公平公正。通过转变功能、盘活资产、提高利用价值等措施,组织税源,切实增加财政非税收入,保障收支平衡。加强对镇影剧院周边零散土地和小洋工业村土地的资源整合和统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城镇中心的统一与和谐,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全面整合镇政府名下的零散土地,建设煤气供应中心和环卫宿舍楼。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坚守保基本需求、保民生工程、保生产性建设等“三保原则”,严格支出手续,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和艰苦奋斗的理财观念。加强对村级财政的监管,严格现金提取手续,加大各村(社区)追讨集体欠款的力度,提高集体物业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在尊重、支持、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定权益的基础上做好“村账镇管”。
    五、关注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加强平安中山建设。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平安中山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服务,健全各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和村(社区)综治站、警务室、法律服务室的作用,完善“大调解”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公共卫生、交通、水利等领域的安全。清理整顿无证照经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施好“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大力营造文明法治社会环境。
    (二)加强人才和教育工作。继续实施“三名”工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改善办学条件,做好省、市等级学校创建与复评及教育强镇复评工作。继续安排资金对在高考、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加大人才工作力度,配套人才引进和使用措施,重点引进、留住和用好策划、销售、技术、研发、翻译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五不”原则,控制污染企业进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继续加强内河涌整治和管理,抓好水环境和废气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水平,加强环保监督和宣传工作。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财政补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多种途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全镇农民应保全保。通过慈善筹款,对“因病致贫”家庭给予适当的补贴。加快推进村(社区)卫生站建设,2008年改建南文、旗南两间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岚田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所卫生服务站。
    (五)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性别比例和人口结构。持续推进民政、统侨、武装、文化、老干、审计、统计、共青团、妇联等各项工作。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建设法治型政府的目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理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财力保障的重点逐步向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倾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应急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新行政审批模式,推动行政效率提速。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形成“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全年抓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
    二、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健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程序以及重大决策的配套政策形成机制,使机关运作更公正诚信、工作更透明便民。
    三、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部门职能,确保目标执行到位。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增强政府机关的凝聚力和活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