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我镇财政部门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方略,认真按照镇第十四届人代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严格依法理财,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大预算执行力度,财税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2009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含上年结余)218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4%,财政总支出21782万元,完成预算的110%。
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45万元,完成预算的96%,与上年基本持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完成情况是:税收返还收入5816万元,100%完成预算下达的任务数;专项收入(排污费、教育附加费)438万元,完成预算的13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761万元,完成预算的105%;市返拨罚没收入12万元,完成预算的169%;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1775万元,完成预算的83%;其他非税收入完成1043万元,完成预算的69%。
上级补助收入完成5151万元,完成预算的124%。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17996万元,再加上年度结余收入1239万元,合计19235万元。
安排用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22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971万元,教育支出4431万元,科学技术投入690万元,文化、体育及传媒支出562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37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93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307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1150万元,农业支出1205万元,林业支出242万元,水利支出443万元,交通运输8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35万元,其他支出1025万元。
200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94万元,完成预算的7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08万元,完成预算的62%;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586万元,完成预算的106%。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553万元,完成预算的11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07万元,完成预算的114%;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630万元,完成预算的97%;上级补助基金预算支出915万元,完成预算的145%。
2009年财政主要工作是:
一、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培植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09年是我镇近年来遇到困难特别多的一年。为实现财政平稳增长,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我镇财政部门不断强化征管,创新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深化预算执行分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财政、税务部门建立税收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财税增长监测分析机制,及时调整收入计划,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大力组织财税收入。
二是不断培植财源,扩大非税收入渠道。在细化非税收入预算的基础上,完善非税收入奖惩制度,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并将土地拍卖收入纳入预算,使财政预算日趋完善。
三是配合税务部门积极深入企业调查税源,了解企业运作情况,通过财税政策及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夯实税收基础。
四是积极发挥财政的经济调控职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认真落实市镇有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努力构建和谐大涌。
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提高直接用在老百姓身上的项目支出比例,并着重向农村、基层倾斜,促进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继续增加“三农”投入,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2009年投入185万用于农路硬底化建设;补贴购买农机资金16万元;安排35万元用于救灾减灾保险补贴;投入63万元用于劳动就业培训,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316人;安排社会保险补贴专项资金979万元,全镇共有46717人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和门诊医疗保险;其中农村养老保险资金936万元,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年救济困难群众257人,发放救济金40多万元;发放低保金123万元;安排85万元用于危房改造,改造危房40户,改造面积1348.77平方米。
二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投入42万元建成3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
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我镇文化内涵。2009年投入755万元完成卓山中学教师宿舍楼最后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投入100多万元启动新电视台建设,发放困难家庭学生临时补助和国家助学金24万元,安排免费义务教育经费261万元,投入28万余元举办大型文化活动47场次。
四是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131万元完成中顺大围大涌段达标加固工程,投入7万元用于清理内河垃圾,投入590万元改造我镇防洪设施,投入64万元对叠石三顷泵站进行改造。
五是建立公共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平安大涌”。全面启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市镇两级财政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新增和维护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设备设施。
六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3400万元用于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1.5万吨,建成污水管网6.5公里。
三、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
一是对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余额清零的制度,有效避免占用、挪用资金或者资金沉淀的情况。
二是加强镇级项目资金结余管理,对各单位的镇级项目结余资金实行结转清零,将历年沉淀在各部门的项目结余资金进行清理,2009年底清零资金达1723万元,缓解了财政压力,促进了资金有效流转。
三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基层财务和财政投资项目审核管理。
四是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对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提高采购透明度。2009年政府采购宗数83宗,总采购金额3474万元,节约率为9%。
在肯定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形势不明朗,财政收入不确定性增加;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各方面支出压力日益增大;三是财政监督方式有待改进,监督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以上问题和不足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目标,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以细化预算和绩效预算为基础,有效推进规模预算的编制;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总体要求,着力优化财源结构,夯实收入基础,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完善预算决策、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0年预算安排的原则和改革重点
预算原则:一是依法理财、量入为出、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是综合预算和绩效预算原则;三是厉行节约和保障重点原则;四是科学精细和公开透明原则。
改革重点:一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项目的投入;二是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扩大绩效预算试点范围;三是推进规模预算编制,促进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管理;四是推进综合预算编制,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五是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强化政府性基金管理;六是加大财政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七是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理财水平。
三、2010年预算安排
2010年财政预算收入(含上年结余)4930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164万元(税收分成收入12927万元,其它非税收入823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16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72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179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550万元)。
2010年安排支出4920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670万元,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3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071万元、教育支出4512万元、科学技术投入308万元、文化体育及传媒支出607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68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697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支出3088万元、农业支出1348万元、农村道路建设支出2933万元、林业支出147万元、水利支出149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5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3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其他支出5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1531万元,包括城乡社区部门基金支出20874万元,上级补助其他基金预算支出657万元。
四、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积极组织收入,严控各项开支,确保财政正常运转。
一是确保税收稳定增长。积极培植税源,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减免财税政策,重点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加快发展。抓好市镇重点工程的税收征缴工作。加强沟通,建立国税、地税、工商、财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各类登记、变更、入库信息,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加强非税收入收缴。重点抓好物业出租、政府投资建设场所设施收益、规划报建费、流动人口调配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项目的征收,加强对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财政收入。
三是严格控制各项行政开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压减一般常规性项目支出。通过制度约束、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能真正用在实处,并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可行的财务运作流程,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推行市、镇项目资金结余清零,逐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流转。
(二)突出重点项目,保障重点支出,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量入为出的原则,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有压,加大民生项目支出力度,切实保障教育、农业、公安、社保、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使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重点确保民生工程的建设,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盘活资产、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发展,并向农村基层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水平,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完善社保投入长效机制,补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用好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及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类社会救济经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安全和谐。
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四是继续推进平安大涌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三)坚持科学理财,着力改革创新,规范内部运作。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行综合预算,把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完善中长期预算项目库,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
二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加强采购信息化网络建设,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是继续推进财政体制创新。
(四)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严格执行刚性预算,自觉接受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决算各环节的监督。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对追加金额占单位年初预算比例较大的单位,要制定预算单位的预算追加比例,并会同审计部门进行年度审计,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衔接。
二是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力度,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体系,促进部门单位自我评价、财政部门综合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财政支出事前申报绩效目标,事中、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并对重大项目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三是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程序,通过网上监督、定期检查等监控手段,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包括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检查,及时改进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四是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对镇级部门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审计。重点加强对工程预决算的专项监督,严把财政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核关口,确保按照实际用途和要求使用资金。
五是加强与人大、审计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新的一年,让我们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