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大涌镇财政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镇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严格执行财政收支预算,狠抓增收节支,统筹兼顾,千方百计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11年我镇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完成100%,同比增长3%;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完成100%,同比增长17%,加上2010年年末结余2489万元,滚存结余508万元。
在全镇财政总收入3.76亿元中,一般预算收入2.76亿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81亿元、非税收入9566万元),完成102%,同比增长29%;上级补助收入3447万元,完成87%,同比下降53%;基金预算收入6496万元(包含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55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5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482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收入605万元),完成101%,同比下降15%。
全镇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16亿元,完成100%,同比增长21%,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1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388万元、教育支出515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77万元、文化体育支出49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316万元(其中大涌医院收入安排的支出2611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57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71万元、农林水利支出1302万元、交通运输624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66万、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5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8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48万元、金融风险金支出2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7940万元,完成100%,同比增长2%。包括地方教育附加支出19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655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支出59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66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148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173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7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的支出3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53万元。
一、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坚持依法治税,税务、工商、供水、供电、综治等部门齐抓共管,深入排查税源,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依法组织财政收入。2011年全镇税收收入总额5.31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08%,其中国税收入3.26亿元、地税收入1.85亿元、农业二税收入2014万元。二是抓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投入253万元举办红木家具博览会、奖励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开发“大涌红木家具价格指数”项目,在拓宽企业销售渠道、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的同时,通过规范产品价格,规范行业市场,提升产品文化品位。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清查、规范全镇非税收入项目,已于2011年 6月按市财政局要求全面完成全市非税收入系统上线工作。
二、认真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支出
财政支出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把支出放在保吃饭、保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要尽力保证全镇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各项重点支出。今年,财政所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实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五个零增长”。同时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包括教育、科技、农业等项目的支出,以及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我镇的交通路网、农田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质的飞跃
今年我镇继续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376万元,其中投入在路桥路网建设6831万元,水利内河整治工程建设144万元,污水厂建设679万元,村级供水管网工程建设614万元,学校工程建设125万元,电力工程143万元,资产公司商住楼等镇属物业楼建设1463万元,规划费用等其他基建工程费用377万元。
四、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加强对农村基层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基层的二次发展建设
全镇共投入856万元用于民生项目及基层农村集体发展建设。一是继续支持各村、社区农保转城保工作,继2010年投入3660万元完成了全镇八个村(社区)农保转城保工作后,今年继续投入了74万元。二是为促进村(社区)建设发展,今年投入了484万元补助各村(社区)用于“三旧改造”工程。三是投入140万元用于城乡居民门诊和住院基本医疗补助。四是投入94万元支持大嫂工作坊、完善各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五是投入64万元用于维护和完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五、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节约财政资金
单位部门购置交通工具、办公用品等达到限定金额以上的一律要经政府采购统一购买,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执行。2011年政府采购共141宗,累计金额达6948万元,节约750万元,节约率为9.74%。
六、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回头看”,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和完善资产管理
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小金库”治理复查工作的要求,财政所大力开展宣传和复查工作,对镇属57个行政事业单位、公司、社会团体进行突击检查,通过查找问题和采取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财务监督长效机制,堵塞漏洞,有效杜绝“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七、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出台《大涌镇财政支出预算追加联审试行办法》,由人大、纪检、审计、财政、党政办、组织办等部门组成财政预算追加联审小组,共同审议财政预算追加和调整,有效控制预算追加规模。二是结合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重新修订《大涌镇财政预算内资金请拨流程》和《大涌镇财政预算外资金请拨流程》,进一步规范我镇财政资金支出管理,预算部门必须严格按经费请拨流程执行,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三是制定《大涌镇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票据的发放、购领、使用、核销及监督工作,确保非税收入足额上缴。四是制定《大涌镇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票据管理制度》,加强银行票据管理,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五是出台《大涌镇推进预算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公开、透明。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一、201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对财政管理的改革要求,遵循“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原则,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大涌”为主线,坚持民生先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制度先行,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积极构建有章可循的财政管理体制;坚持绩效优先,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加快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坚持“两基”先行,推进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二、2012年预算安排的原则和改革重点
编制原则:一是科学理财原则;二是厉行节约原则;三是绩效管理原则;四是预算约束原则;五是综合预算原则。六是滚动安排原则 。
改革重点:一是稳妥推进预算公开,确保预算公开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健全非税收入管理体系,科学编制非税收入预算;三是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四是推进项目预算精细化滚动管理,提高执行效率;五是细化预算编制,建立预算追加联审制度,规范预算支出追加和调整 ;六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七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二次分配补助程序;八是完善事权与财权一致的分配体制,确保简政强镇改革顺利推进。
三、2012年预算安排
2012年我镇可用财力(含上年结余508万元)4.42亿元,其中:当年财政收入4.37亿元;财政总支出4.4亿元,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镇当年财政收入4.37亿元,包括:镇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亿元(包含税收返还收入7285万元、非税收入1.33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49亿元(包含均衡性转移支出收入1.16亿元、政策性转移支付收入32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98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8130万元(包含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723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收入550万元)。
全镇财政总支出4.4亿元,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4亿元、基金预算支出854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主要安排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7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755万元、教育支出517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74万元、文化体育支出71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3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060万元(其中大涌医院6471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71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13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968万元、农林水利支出2356万元、交通运输125万元(基建道路工程用基金预算支出安排)、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23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8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14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其他支出115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8546万元,主要安排在:地方教育附加安排支出305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409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723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支出602万元。
四、2012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2年主要围绕“五抓五新”开展工作。具体包括:
1.抓列入主城区契机,财源建设力争新增长。
根据中山市“十二五”规划,大涌镇被列入我市主城区范畴。我镇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一是在财政资金安排上积极支持城镇扩容提质,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聚集效应,把大涌镇构建成交通路网畅通、服务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和创业就业的新城镇。二是抓好培财源、促收入工作。加强镇村合作,整合土地资源,统筹规划,引进新兴环保产业和房地产、餐饮、酒店、娱乐、旅游、金融、法律咨询、中介服务等三产企业,全力打造大涌经济发展新支点和三产发展新局面,开拓新的税源增长点。
2.抓财政增收,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
一是提升税收收入征管效能。加强税源分析,澄清税源底子,挖掘征收潜力,规范税收秩序,多管齐下,堵塞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有效的财政激励机制,重奖收入超收的部门,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的征收积极性。三是鼓励各单位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为我镇经济和各项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四是结合我镇未来几年的规划建设,盘活资产和土地,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3.抓支出优化,公共财政迈出新步伐。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安排财政资金,保证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作;保证教育、科技、农业等政策性支出的需要;保证民生项目重点支出的需要;压缩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参观学习费用、车辆购置和车辆费用、大型庆典晚会费用等支出。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改善民生、城镇建设和利益下移方面。安排资金鼓创业就业,提升本地劳动力的创业和就业能力,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三旧改造的机遇,结合古神公路、广珠西线的发展,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惠及民生。
4.抓规范理财,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
坚持制度先行,规范好镇村两级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堵塞漏洞,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积极构建有章可循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均衡支出进度,加强拨款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二是加强财政资金追加和调整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预算追加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添置工程管理、政府采购等综合信息软件,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约束有力、科学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
5.抓队伍建设,财政队伍展现新面貌。
利用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的契机,并按照大涌镇关于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努力塑造“善学修德、精技敬业、严谨自律、开拓创新”的大涌财政人精神,展现出服务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财政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岗位责任量化考核机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财政队伍。
新起点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新征程承载新的发展和希望。新的一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要继往开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理念,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建设幸福和美新大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