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规划计划

2015年大涌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03-03 分享:

                  2015年2月10日在大涌镇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涌镇人民政府镇长 文卫戈

各位代表:
  我代表大涌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协同共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工业总产值107.98亿元,增长15.42%。第三产业增加值18.22亿元,增长6.2%。国地两税总额5.1亿元,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亿元,增长10.9%。进出口总值达20508万美元,同比增长5.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省、市重点项目红博城一期工程顺利封顶。南华红木家具产业园和远扬红木家具批发市场等产业集聚发展项目奠基动工。争取了全市重点产业项目配套用地规模396亩,全面启动了广东鱼珠大涌木材产业园和热电联产项目。成立了大涌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和大涌镇电商服务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企业推动机器换人,实现提质增效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大自然地板公司引进亚洲第一条全自动化智能强化地板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达20倍;红古轩、祥兴、奇典居等红木家具企业完成了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技术改造;三稀堂、柯林森业等企业引进统一开料和太阳能干燥先进技术。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00件和185件,新增太兴家具、东成家具两家省名牌名标企业。与潮州意溪镇的产业帮扶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吸引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进驻大涌设立工作室。成功承办了“2014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和“中国红木家具重点产区工作会议”等全国性行业活动,同时成功举办了两期产业转型升级大讲堂。推进牛仔服装行业技术革新,引进了冷转移印花和无水洗水等环保节能技术,联成、汇达、昊新易等服装企业引进智能吊挂系统、镭射激光洗水、双工位单边干冰清洗、ERP管理系统等领先技术,恒辉印花公司获节能和清洁生产企业称号。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2014年共关停了落后的洗水设备400多台、浆染线4条、锅炉60多个,牛仔服装生产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
  (三)新型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以市横四线(南外环延长线)的建设为契机,提前谋划启动了凤凰路、兴涌东路延长线和大南路工程建设。完成了叠石桥重建工程、环镇路(石井段)改造工程、涌芙农路二期工程、青岗白蕉围24米道路改造工程和青岗工业园18米道路改造工程等道路建设。顺利通过了2014年国家卫生镇的复审,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110-130吨,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以及垃圾密闭清运率三个100%。完成了企业196台1蒸吨以上锅炉的新型治污技术改造工作,启动了家具企业VOCs治污技术试点验证工作。雨污分流基尾涌段工程完成工程量的80%,秀美村庄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起凤环社区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做好“两违”用地执法监察工作,完成清拆7宗共计30亩,按规定处置初步认定闲置用地28宗共计340.4亩,通过“三旧”改造新增改造土地面积386.8亩。
  (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3300亩高标准农田和3000米农路“硬底化”建设任务。陆泉沙500亩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有序推进,新引进的一体化育秧和烘干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全面建成了农村“三资”监管和交易平台,各村(社区)的经济合同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实现了与市的联网。充分发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配套政策的带动作用,鼓励南文红木城等由农村集体与民营企业联合发展的集约用地项目,全面提升集体经济效益。2014年,全镇村级经济总收入、纯收入、物业收入分别达8920万元、6770万元、478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52%、8.49%、4.66%。
  (五)社会管理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大涌镇法律服务大厅和法律顾问室,与11个村居签订了律师所村居服务协议,实现“一村居一律师”。社会综合治理实现了全镇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百分百胜诉,信访事项百分百在镇内解决,人民调解百分百调解成功三个百分百,以及到市、上省、进京零上访,群众纠纷得以妥善解决。出台了“平安公交”、“文明平安社区”等创建工作方案,“平安细胞”工作创建完成率达100%。统筹推进全镇“民建视频”建设规划和视频无缝全覆盖,2014年全镇共立刑事案件1073宗,同比下降21.7%;受理治安案件1573起,同比下降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和消防隐患整治专项行动,顺利通过了省火灾隐患重点地区考核验收工作。一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启动了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工作,临时困难救助、住房保障、双低家庭生活保障以及拥军优属工作有序推进,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合理用药软件,实施药品零库存管理,切实降低群众看病费用,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中山市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达标镇区称号。应急管理、外事侨务、武装、卫计、文化、宣传、老龄、审计、统计、工青妇、档案管理以及对口帮扶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格“三公”经费管理,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下降了48%。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大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各项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重点项目落地难度加大;二是深化改革涉及更深层次利益格局,狠抓改革攻坚和化解矛盾纠纷任务艰巨;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层次较低;四是一些公职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与新形势要求仍不相适应,狠抓作风建设时刻不能放松。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我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实现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关键。为此,全镇上下必须要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部署上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实施,坚持“转出好环境,转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发展好势头”的工作总目标。继续发扬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精神,切实增强法治理念,善用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市委全会、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及镇委十二届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依法行政工作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努力在探索推进新型专业镇发展工作中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国地两税增长10%;进出口总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一、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
  围绕镇党委十二届三次会议报告中提出“集约大涌、效益大涌、诚信大涌、新城大涌、人文大涌、活力大涌”六个大涌建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步伐,坚定不移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集群创新、要素资源创新以及产城融合创新六大创新工程,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产业科技化发展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大技改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和研发木材开料、真空烘干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做好锦兴公司与南林大合作研发的木材柔性真空烘干、木材碳化处理领先技术以及柯林森业太阳能加空气能木材干燥技术的落地和推广工作。继续推动“机器换人”等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以红古轩以及集中开料中心智能化数控技术运用为试点,培育10——20家工厂推广运用数控技术实现智能化流水线生产,打造自动化、科技化厂房,推动生产效率和生产工艺提高。加快新型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源整合优势,做实红木家具和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测和研发设计平台,以技术创新夯实“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和“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的区域品牌地位。
  (二)实施模式创新工程,推进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实现新突破。切实办好《红木中山》等产业发展宣传刊物,充分发挥产业媒体作用,提升产业文化内涵。探索以用电、用工人数、厂房面积等生产要素作为评税依据,并将企业依法纳税情况纳入市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行由统一市场监管队伍定期核查的市场监管新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引导行业协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电商服务平台和布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作用,争取2015年扶持20家企业完成组建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O2O”全新销售平台,拓宽企业销售渠道。
  (三)实施组织创新工程,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实现新突破。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收购或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兼并重组联合发展,构建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联盟发展新模式,年内争取完成1家企业股改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争取将从事红木家具生产销售企业全部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年内完成净增20家规上限上企业的工作任务。整合金融服务中心资源,争取年内成立红木产业基金或发行红木企业债券,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红木家具装备制造业、共性工厂和专业配件厂的发展,争取年内有1家红木家具装备制造企业、1家集中开料企业、1家油漆集中处理企业和1家专业配件生产企业落地,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发展组织架构。
  (四)实施集群创新工程,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做好大自然强化地板项目和红博城一期项目投入运营的服务工作,争取红博城一期达到预期效果,大自然地板实现年产5亿元的目标。加快推进南华红木家具产业园、远扬红木家具批发市场、居然之家以及南文红木销售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工作。以市推进“三规合一”工作为契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营遇到的瓶颈问题。2015年要完成广东鱼珠木材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的征地和土规、控规调整工作。推进“产业招商”工作,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出台国家标准、打造权威检测平台等措施,引进和培育沉香产业,努力打造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产业链最完善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五)实施要素资源创新工程,推进产业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强“两违”用地清理工作,争取成为简易厂房和闲置用地升级试点,通过盘活闲置用地、旧厂房,整合土地资源,发挥南华红木家具产业园和远扬红木家具批发市场等项目集约用地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发展高层厂房和商贸中心。支持居然之家和南文红木家具销售中心等农村集体与民营经济联手开发的集约用地项目,提升土地空间利用率。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前做好电力规划布置工作。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扶持奖励办法,重点突出企业扶优扶强工作。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引进两大产业发展紧缺适用型人才或工艺美术大师级专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六)实施产城融合创新工程,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实现新突破。结合“红木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定位,落实“三规合一”工作,完成《大涌镇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和各片区控规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产城空间规划和城镇功能布局。启动《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规划》和《大涌镇旅游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尽快完成《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文化集聚区城市设计》工作,对核心区主要红木销售区外观形象和街道立面进行综合整治和统一改造,探索打造木雕工艺品、文房四宝、家居配件等专业街区。探索红木家具和工艺品销售夜间营业。整合隆都美食、舞龙醒狮以及武术等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农村石板旧街、祠堂庙宇、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文物维护管理水平,发挥好卓旗山庄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西江陆泉沙岛农业生态园、文化健身广场以及红木家具文化游等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红木文化旅游小镇。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宽城镇发展空间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市政府支持我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2亿元财政扶持资金,采取PPP模式凝聚全镇资源,全面启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要完成兴涌东路延长线建设和中新路改造工程。启动凤凰路、大南路等对外通道建设。推进镇内葵朗路等8条城镇道路改造以及九龙大道建设,全面拓宽城镇发展空间。投入4400万元加快推进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项目,各村(社区)共有77条农村道路总长21.55公里纳入该项目,今年要完成39条共10.18公里村道建设,启动38条共11.37公里村道建设,在2016年全部完成通车。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采用PPP模式投入8750万元全面推进雨污分流6大片区工程建设,铺设污水主管道20公里,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雨污分流建设任务。在汛期前完成横河水闸等7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恢复河涌生机、重现水清鱼游的美好景观。继续推进小型锅炉清洁能源整治工作,督促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推广家具企业VOCs治理工艺。加强生态示范村建设工作,实施城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洁工程,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5年努力实现80%以上村(社区)建设为市级生态示范村。
  三、强化民生福祉改善,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一)完善农村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会计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外包、出租、交易以及工程建设的监管机制,规范农村合同管理。支持农村集体充分发挥自身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共同分享转型升级工作成果,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推进农村“2+8+N”高标准全覆盖,重点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社区服务大厅,推广社工服务工作,为群众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平台。
  (二)狠抓惠民实事落实。加强对全镇水浸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加快推进旗山路排水渠改造工程,切实缓解旗山路一带水浸街问题。针对非法营运、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设立智能交通监控、安装隔离护栏等措施进行整治,对于生产企业违规偷排以及噪音污染等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违法行为,探索将临近民居的区域列为不适宜从事生产区,不予审批生产项目的管理新机制。加快完善食品综合快检中心建设,保障群众食品卫生安全。继续做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覆盖工作,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广“银铃安康行动”,争取2015年完成30%的工作任务。
  (三)推进各项事业协同发展。深化全民修身行动,发展流动图书馆,将德政路打造成全民修身一条街。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做好疾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完善镇档案馆的建设,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认真实施教育均衡化工程,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开展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商会桥梁作用,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支持村民从事因产业转型升级从企业分离出来的生产环节,促进村民就业创业。以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做好“双低”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的福利保障以及临时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推进老人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四、提升依法管治水平,推进社会和谐平安稳定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主动进入法治新常态,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厂房出租业主收取安全保障金制度,建立依法信访工作制度、综治联动工作机制以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发挥商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全民治理工作。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充实社工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推进社工与志愿者联动体系建设。加强社矫安帮工作,完善特别委员会工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全面部署打击涉黑恶、涉毒、涉两抢一盗、涉食药假、涉诈骗的“3+2”专项行动。继续强化“平安细胞”工作,重点推进平安出租屋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无毒镇区”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建设美沙酮服用点,提高全民禁毒意识。推进“全民防火”工程和“文明交通”行动,完善消防联动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完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建设,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保障转型升级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坚持依法行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工作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好大涌镇法律顾问室的法律咨询作用,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做好政务公开和行政复议工作,以依法行政推动政府工作作风转变。
  (二)坚持勤政高效。认真落实“三集中一分开”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梳理窗口服务部门和办事审批流程,加快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各街道厂企和商铺门牌号登记工作,加快探索落实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探索实施综合执法一支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督查督办工作,以市政府加强镇区绩效管理工作为契机,完善岗位目标考核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干事光荣、慵懒可耻的工作氛围。
  (三)坚持廉洁自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度不减,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认真落实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制度,保持“四风”整治工作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审计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出境等“三公”经费支出,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持之以恒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一轮深化改革已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让我们团结一致,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疾风而行,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开创新型专业镇发展新局面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