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财税部门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镇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财政经济的调整与完善,促进财政收支管理的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2005年税收总额2.2197亿元,增长15.6%。其中:国税1.7087亿元,增长17.35%;地税4693万元,增长30.32%;财政所契税和耕地占用税417万元。
全镇可支配财政收入完成12447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111.4 %,其中财政税收返还341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911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869万元,土地转让和物业租赁收入2871万元,其他收入382万元;财政总支出12398万元,完成年计划116.1%,其中行政支出2341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3471万元,公检法司1103万元,基建支出2342万元,农林水利支出967万元,社会福利救济492万元,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支出842万元,其他支出840万元。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实现了和谐发展、财政振兴的工作目标。但是,我们也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长幅度有限,与发达镇区相比,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长速度还有差距;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刚性支出增加与财力增量有限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改革,逐步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2006年财政预算
根据对2006年我镇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市级关于编制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的要求,2006年我镇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大涌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深化财政改革,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依法组织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保证公共需求,强化财税征管,加强财政监督,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预算原则;二是以收定支、综合平衡原则;三是保证部门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工资发放,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原则;四是坚持依法理财原则。
2006年大涌镇预算安排税收收入为2.64亿元,其中:国税分局1.94亿元,地税分局6500万元,财政所契税和耕地占用税500万元。
2006年全镇预算可支配财政收入12500万元,比去年预算增长11.9%,其中财政税收返还38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386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018万元,土地转让和物业租赁收入2681万元,其他收入615万元;财政总支出12400万元,比去年预算增长16.1%,其中行政支出2275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3476万元,公检法司1331万元,基建支出2144万元,农林水利支出971万元,社会福利救济585万元,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支出871万元,其他支出547万元,救急财政储备金2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2006年财税部门必须坚定信心,强化措施,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作风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发展、促增收,确保财力持续稳定增长。培植财源、壮大财力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树立在加快发展中促进财力增长,在改革中加强财源建设的思想,多思培植财源之道,多谋生财聚财之策。一是认真落实好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集中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招商引资,通过企业技改、技术创新、财政贴息、财政政策调控等手段,把经济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强,把财政盘子做大。二是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对财政收入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征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支持税务部门不断完善征管措施,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确保税收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保持非税收入的持续合理增长;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资产经营收益及时、足额入库。
(二)调结构、保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坚持“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重点”的支出原则,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优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工作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为机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财政资金保证。二是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增加对教育、科技、文化的投入,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重点对医院门诊大楼建设的投入;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试点,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三是继续安排好社会稳定资金。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抓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失业人员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工作,安排好涉及社会稳定的各项资金,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四是支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制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探索建立政府雇员制。五是积极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在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的前提下,围绕卓旗山公园、涌横路扩宽、兴华路行人道铺设、全禄水闸等重点工程和政府偿债等支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力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要。
(三)控支出、严管理,提倡勤俭节约。
坚持依法治财、依法理财,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思想观念。一是预算安排有保有压,该保的一定要保,该控的一定要控,该压的一定要压,公务经费实行定员定额计算办法,降低各种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打细算,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接待费以及车辆经费,严禁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对公务人员进行奖惩的办法树立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四)抓难点、求实效,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开拓创新是工作前进的动力,要把开拓创新的意识融汇到财政工作全过程。一是创新财政理财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经济和发展的高度筹划财政事业,善于整合,巧于运筹,做到财尽其效、财尽其用。二是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理顺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建立增收节支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三是完善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预算定额,使预算编制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在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管理上下功夫;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实行管理与采购相分离,扩大采购范围,完善运行规程。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肩负着重要任务,我们将在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人代会作出的决议,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财政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阳光”理财,努力提高理财水平,为建立透明、廉洁和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