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 >财政预决算

大涌镇2006年财政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06-12-26 分享:


  一、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财税部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财政发展观,强化收入征管,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支持重点事业发展,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财政收支管理的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2006年全镇税收总额2.61亿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04%。其中国税1.8亿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00%;地税7200万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10%;财政所契税和耕地占用税900万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80%。
  2006年全镇可支配财政收入13528万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08.22%,比去年增长8.68%。其中税收返还4005万元,上级专项补助2814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775万元,土地转让和物业租赁收入2354万元,公司上缴收入434万元,其他收入146万元。财政支出13463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108.57%,比去年同期增长8.59%,其中:机关行政支出1995万元,教科文卫支出3519万元,公检法司支出1040万元,农林水利投入1656万元,城建支出1852万元,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出453万元,偿还借款支出1095万元,其他支出1853万元。
  2006年财政预算指标完成良好,财政税收基本按任务完成,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较为突出。面对增幅有限的财政收入与日益加大的财政支出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在“收、支、管”上下功夫,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对2007年我镇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市级关于编制2007年地方财政预算的要求,2007年我镇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两个“适宜”和谐大涌的目标,全面构建协调增长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构建事权明确、结构优化、绩效明显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构建内外并重、严格约束的财政监督体系。
  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统一性原则,统筹预算内外资金、部门历年结余资金,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二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依法组织和管理收入,积极增收节支。三是保障性原则,做到有保有压,确保重点支出。四是依法理财、体现绩效原则。
  2007年大涌镇预算安排税收收入为3.15亿元,其中国税分局2.2亿元,地税分局9000万元,财政所契税和耕地占用税500万元。
  2007年全镇预算可支配财政收入13583万元,比去年预算增长8.66%,其中:财政税收返还44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2856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793万元,土地转让和物业租赁收入2040万元,公司上缴收入314万元,其他收入180万元。财政支出13482万元,比2006预算增长8.73%,其中:机关行政支出2337万元,教科文卫支出3545万元,公检法司支出1515万元,农林水利投入1670万元,城建支出1880万元,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出548万元,其他支出1687万元,救急财政储备金3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2007年财税部门必须坚定信心,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坚持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促使各项财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保障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征管,挖掘财源,壮大公共财政
  组织收入是财政的基础工作。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狠抓收入征管,进一步研究增收措施,挖掘潜力。一是认真落实好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增加对税源型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技改、技术创新、财政贴息、财政政策调控等手段,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把经济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强,把财政盘子做大。二是整合各部门的非税收入项目,进一步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定收费收入激励办法和经营性收入绩效考核办法,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将非税收入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保证非税收入的持续合理增长。三是盘活闲置资产、物业,对政府的债权和物业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资产、资源的安全增值。
  (二)科学分配,合理调度,突出为民理财
  财政预算支出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利益下移”的方针,关注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财力保证重点事业的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大教科文卫经费投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的按时到位,巩固教育强镇成果,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三是合理安排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增加警力和装备,有效打击各项刑事犯罪活动,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供财力保障。四是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按时发放工作;五是积极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围绕全禄水闸、医院门诊大楼、涌横路扩宽、内河整治等民心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力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实现科学理财
  在财政改革过程中,财政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经济和发展的高度筹划财政事业,善于整合,巧于运筹,敢于创新,做到财尽其效、财尽其用。要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今年重点实施下列五项措施(概括为“五个化”):一是预算编制规范化。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强化预算编制的综合性、绩效性和公共性,实行综合预算、采购预算单列,细化项目分类和基建预算,将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基建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试行绩效预算、滚动预算等举措,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二是基建项目评审程序化。为提高政府基建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须积极探索工程概、预、结算编审委托管理模式,制定工程项目结算审核工作流程,确保政府基建工程评审工作的时效与质量,节约财政资金。三是政府采购普及化。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将政府采购工作延伸到村和社区一级,加大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力度。四是专项资金绩效化。对市、镇下拨给各部门的专项经费进行跟踪问效,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五是办公设备标准化。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标准化配置管理办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定量不清、定性不准、标准不一的问题,有效降低机关行政运作成本。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推进财政监督工作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能。首先,加强与人大、纪委、审计部门的沟通,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除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对行政村、居委会的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全面审查工作,确保镇村两级的财务工作正常运作。第二,加强对政府资产、债权的管理。为摸清政府家底,必须进一步做好镇属资产的清查登记工作,并且加大力度追收应收款。第三,加强对政府负债管理。严格控制基建负债规模,在预算超收部分建立偿债准备金,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第四,加强财政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强化经济发展服务意识,拓宽理财思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肩负着重要任务,我们将在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人代会作出的决议,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财政工作中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为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