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涌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效监督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财税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税,抢抓发展机遇,深化财政改革,严格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以发展促财源建设,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细化财政预算管理,确保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社会保障和社会各项重点支出的有效供给,保证了全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08年税收总额3.7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01%,同比增长19.41%。其中国税2.45亿元,同比增长15.22%;地税1.18亿元,同比增长29.2%;契税和耕地占用税891万元,同比下降57%。
全镇财政总收入2.4825亿元,超年初预算5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2%,比上年增长58%。
1、一般预算收入1.285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5%,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税收分成收入55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7%,比上年增长13%;非税收入73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8%,比上年减少9%。
2、上级补助收入57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81%,比上年增长182%。
3、基金预算收入62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72%,比上年增长730%。其中土地转让收入569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562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8年,全镇财政总支出2.385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196亿元,基金预算支出5660万元。
1、一般预算支出情况。一般预算支出1.819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2%,比上年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1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290万元,教育支出326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5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2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95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66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4万元,农林水利事务支出2019万元,交通道路运输支出404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43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情况。基金预算支出56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24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支出412万元。 
三、财政收支情况
2008年我镇财政总收入2.4825亿元,财政总支出2.3856亿元,收支结余969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四、2008年的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年来,财税工作紧紧围绕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振兴大涌财政的目标,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税管理,狠抓项目建设,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从严控制财政支出,为完成全年财税各项任务,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
2008年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任务重,为确保财政收入任务足额或超额完成,镇委、政府高度重视,财税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狠抓组织收入工作,促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激励机制,对各征收部门及时下达收入任务,并将征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财政收入进度和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二是针对部分月份财政收入短收的严峻形势,镇委、政府多次和财税部门联系、协调,共同想办法,定措施,严格执行财税政策法规,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工作的力度,狠抓督收促缴和税务稽查,清欠税、保增长,加快了财政收入进度。三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关规定,狠抓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征缴工作。
(二)支持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
始终坚持围绕经济建设抓财源、抓好财源促经济的理财观念,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好支持特色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增加对税源性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技改、技术创新、财政贴息、财政政策调控等手段,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特色行业,努力把经济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强,把财政盘子做大,进一步加强财政各类专项资金的争取与管理。2008年共争取市转移支付补助资金571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农田水利、科技示范、农业开发、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同时财税部门把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为培植新的财政增长点来抓,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名牌名标奖励等,提高企业创名牌、创效益的积极性,培植财源。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名牌名标奖励资金338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
针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需求大的现状,千方百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在新增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使财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我们对一般性支出一压再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一是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按照镇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严格控制支出,强化预算约束,确保了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二是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发放,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努力保障“三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扶贫、救灾、科技、城建等重点支出。四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年共投入2927万元用于南村大桥、镇内下水道清淤、兴华路、翠华路、涌横路、横河桥、新开涌桥、青岗排洪渠覆盖、卓山中学排洪渠覆盖、农路农桥、内河整治、全禄水闸、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搞好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通过市财政补助、市财政借款、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等共筹集了2613万元投入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2008年,为落实市政府促进教育发展的“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和“人才强市”战略,我镇启动了教师集资建房项目,在卓山中学科技园靠中新公路处建起了两栋11层高的电梯楼房作为教师住宅楼,建房总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800万元。目前,教师住宅楼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工程,计划于2009年5月可完工并交付使用。
(五)大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
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镇财政工作的重点。2008年,我镇实施了惠及全镇人民的诸多民生工程。一是及时兑付各项民政补助,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户和特困群众的生活救助、临时困难补助、低收入群体食品物价补助、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保证了低保户等民政对象人员的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需要。全年共落实低保、优抚对象、五保户、百岁老人、军烈属等938人,投入民政补助经费238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住院医疗保险工作,全镇所有农村户籍的人员都参加了城乡基本住院医疗保险,农民参保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拨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经费580万元,用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补贴等。四是进一步扩大免费义务教育覆盖面,将免费义务教育推广到本省外市生。全年共投入274万元对全镇4201名中小学学生(含本省外市生)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课本费。同时,还通过社会筹集等方式开展扶贫助学,解决了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五是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共对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柴油、化肥、农业救灾复产等综合补贴110万元,使广大农户直接受益。
(六)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深化公共财政改革。
为规范财政管理工作,先后出台《大涌镇财政管理工作制度》、《大涌镇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大涌镇财政票据领销存管理制度》、《大涌镇财政资金申请和拨付工作流程》、《大涌镇基建项目预(结)算业务审核工作流程》。2008年,按照市财政的要求,对所有市转移支付补助专项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规范了市专项的支付管理,推动了我镇财政工作的规范管理,促使我镇公共财政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综上所述,2008年全镇财政预算圆满执行,财税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全面落实,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不大,人均财力水平不高,财政对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镇的税收入库进度和总量。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急需的支出难以及时保证。虽然我镇财力有一定增长,但物价上涨、教师工资提升、双管单位公务员津补贴改革等硬性开支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四是政府性债务进入还债高峰期,历史债务担子重,偿还债务压力大,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过去的一年是财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一年。在国家出台减收政策较多、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镇财政预算能够顺利执行,是镇委、政府正确领导,镇人大有效监督的结果,是上级部门、全镇上下、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财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
2009年财政预算
根据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市级关于编制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的要求,2009年我镇财政预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构建协调增长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和事权明确、结构优化、绩效明显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财政监督,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公共财政的法定性、公共性、公开性,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解决关系全镇发展和长期稳定的全局性问题,保障各项民生工程所需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格预算的约束力,确保预算的统一、完整和准确。
2009年预算编制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依法理财、体现绩效原则,二是规范高效、完整统一原则,三是收支平衡、公开透明原则,四是真实可靠、勤俭办事原则,五是财权、事权一致原则。
根据2008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2009年税收征收总额为4.06亿元,其中国税2.70亿元,地税1.3亿元,契税和耕地占用税600万元。
一、2009年财政预算总收入2.8259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353亿元,包括税收返还收入5822万元,非税收入7531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预算收入416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741亿元。
二、2009年财政预算总支出2.8588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556亿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509万元、教育支出301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64万元、文化体育支出50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61万元、环境保护支出802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21万元、农林水利支出2773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34万元、其他支出5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033亿元,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0383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650万元。
三、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2009年财政预算总收入2.8259亿元,以及历年结余1389万元,两者共可用财政预算资金2.9648亿元,2009年财政预算总支出2.8588亿元,整体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四、2009年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计划
围绕上述目标,财税部门必须坚定信心,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促使各项财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保障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大力培植地方财源。
立足于我镇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抓项目、农业抓特色、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党建抓质量”战略方针,在切实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积极发展好全镇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补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管好用好科技、农业、水利、建设、社保等专项资金,使其尽快发挥效益,促进财源建设步伐,为财政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严格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时兑现奖罚政策,提高征收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收入入库进度,实现收入均衡入库。二是积极协调财税部门,严格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收,据实征收,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和清理欠税工作力度,强化零散税收和小税的征管,使实现的税收按计划进度及时足额入库。三是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财税部门与执收执罚单位密切配合,使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三)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
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今后财税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做到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大力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继续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按照镇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二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证农村五保户补助、城乡基本住院医疗保险和城乡基本门诊医疗保险等关系民生问题资金所需。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与管理,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企业效益,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强化财政保障作用,保证教育、科技、卫生、农业、就业、住房、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不断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财税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工作,不断完善规范津补工资改革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二是继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规模,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激励机制,严格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快财政收入入库进度。四是积极探索行政事业性收费奖惩办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实现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五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抓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各项财税支持政策的落实。
(五)多渠道筹集各项建设资金。
按照2009年镇委、镇政府整体工作部署,计划通过银行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80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环镇路建设改造工程。
(六)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努力维护财经秩序。
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改进财税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对财政支农、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保证专项资金的绩效性。进一步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自觉遵守财经纪律,逐步使财税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09年的财税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有效监督以及全镇上下、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本次大会提出的各项财税工作任务,为加快和谐大涌建设、大力促进大涌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