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代建办主要对中心城区11条内河涌进行治理,目前秤沟湾涌、员峰新涌、渡头涌、横涌石岐段、情景路北侧河、莲兴涌、大滘涌等7条内河涌已经完成补水循环、截污、泵站建设等工程,部分河涌水质明显好转。白沙湾工业明渠、羊角涌、马恒河三条内河涌正在进行整治工程;恒大二期排洪渠作为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工程已经完成EPCO招标,将开展截污、清淤、岸线整治、水体生态处理等整治工作。
河涌治理:截污和循环是前提
11月21日下午,在东祥路与白沙湾工业明渠交界处,挖掘机正在轰隆隆地忙碌着,“现在正在进行围堰,在这里要建设一座全地下式的排涝与截污泵站,平时将覆盖渠内的污水抽送到市政污水管网,另外由于上游白沙湾村内地势较低,暴雨时通过排涝泵站排水,解决该片区内涝问题”,市代建办项目负责人罗汝星介绍。目前,白沙湾工业明渠水体整治工程已经完成总工程的65%。
市代建办工程师丁道红表示,目前白沙湾工业明渠水体治理正在进行截污和水循环工程,在黑臭水体治理时,一般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白沙湾渠已经完成河涌清淤工程、景观工程。
在补水循环方面,针对白沙湾工业明渠河涌水体动力不足问题,在白沙湾工业明渠与石岐河交汇处新建一座循环泵站,通过一直径1.4米的管道抽水到白沙湾工业明渠与覆盖段交汇处进行水循环,管道长约2420米。再沿东祥路铺设一直径1米的管道到羊角涌进行水循环,这段管道长约750米。
在截污方面,在白沙湾工业明渠与覆盖段交汇处新建一座全地下式的排涝与截污泵站,平时将覆盖渠内的污水抽送到市政管网。“主要是上有白沙湾的生活污水,现在只能通过旁边的两个排水管排到白沙湾工业明渠下游,等截污泵站建设完成,就能把污水输送至市政管网。”罗汝星表示。
羊角涌目前已经完成景观工程、清疏工程和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工程,现在正在进行截污工程,在起湾市场段新建截污槽约680米,通过截污槽将沿线污水汇集到银湾泵站,提升到市政污水管;在老富头村排水渠截污,对现状截污闸进行电动改造,闸门平时关闭,雨天打开,并新建一座污水泵站,将闸门污水抽排到市政污水管;在白沙湾村排水渠截污,将现状手动闸门改造为电动闸门,闸门平时关闭,雨天打开,将闸前覆盖段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30%。
马恒河水体整治工程主要采用补水循环,即在马恒河与石岐河交汇处新建一座循环泵站,通过一DN1000管道抽水到马恒河上游进行水循环,管道长约2800 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73%。
水体治理成果初现
在水体治理工程已完工并通过验收的员峰新涌,员峰新涌的水质已经相对稳定,之前由于缺乏水体流动性,涌内水质污浊导致发黑发臭。此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就是在员峰新涌岐江河出口处西侧新建一座全地下式循环泵站,并在沿涌边的道路上建设一条长约420米、直径达1.2米的压力管道,将岐江水抽到员峰新涌的排灌站位置,从而形成 “岐江河——压力管——员峰新涌——岐江河”的水循环,让死水活起来。经过整治,员峰新涌已达到工程预期的目标,河涌黑臭现象不复存在。
莲兴涌水体整治工程主要采用补水循环,即在莲兴涌岐江河出口处西侧新建一座全地下式循环泵站,泵站规模为1.5 立方米/秒,通过一直径1.2米管道抽水循环。
河涌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山现阶段对内河涌治理主要是截污、清淤、补水循环和生态修复,在实现截断污染源,并对河涌清淤之后,完成水循环工程和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水环境整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未来发展,中山黑臭水体治理将引入长效机制,在做好内河涌水循环工程后将更注重后续的管理等相关工作,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
下一步综合施策实现内河涌“长治久清”
丁道红表示,在所需要治理的内河涌完成截污、补水循环之后,都将采用EPCO的模式对河涌水环境进行提升,采用的措施有初雨调蓄、生态护岸工程、生态修复、河道曝气、清淤等,目前很多项目都正在进行修编项目建议书。在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水生生物等的恢复,逐步实现河流生态修复,消除黑臭。
目前,中心组团10条河涌水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完成了可研、勘察、初步设计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可研编制和初步设计等,包括中山市中心城区上报的10条黑臭河涌,分别为大滘涌、渡头涌、马恒河、员峰新涌、横涌、羊角涌、白沙湾工业明渠、莲兴涌、称沟湾涌、情景路北侧河都要进行综合施策。工程内容包括截污工程、调蓄工程、清淤工程、管道检测与修复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水系循环和补水工程、生态护岸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完工后,旱季污水对河涌的污染得到解决,雨季溢流污染得到大幅削减,达到消除黑臭的目标,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这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市代建办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大力度,系统有序地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建设管理,实现内河涌的长治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