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其他文件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144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中发改产业函〔2025〕1028号 信息来源:本网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25-09-25 分享:

赵晷湘代表:

  您提出的《要求用“全域中山”理念助推中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5144号)收悉,经综合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城管和执法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第2025144号建议提出了面对当前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各种瓶颈,特别是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瓶颈,要求我们用“全域中山”理念来助推中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系统性发展思路,为我市优化服务业发展格局提供了明确路径,对于全面提升中山在大湾区的整体竞争力,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一、关于用“全域中山”理念统一谋划和布局服务业项目建设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强化全域统筹与顶层设计。一是加强市级统筹,通过出台《中山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年)》及制定《中山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为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明确了发展方向。二是优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科学规划把握新形势和新要求,使之成为未来五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计划通过实地和资料调研,系统梳理中山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建设制造强省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整体谋划和布局服务业项目,推动“十五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

  (二)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构建“双核支撑、多区联动、多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格局。“双核”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优化发展的两大核心战略支撑区;“多区”为西北片区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区、南部片区休闲旅游示范区、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服务业集聚区等;“多点”为规划建设翠亨国际会展中心,做强红博展、家电展、游博会、家博会、菊花会、灯博会等区域精品会展品牌,争取更多全国性或区域性会议和品牌展览活动举办。其中,岐江新城依托中山站、中山北站两大站场引导东进北拓,打造“创新型”服务中心,以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研发等创新型服务功能为主导,同时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土地要素保障,助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科技服务业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秉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系统推进和质量为先原则,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4年,全市科技服务类企业共有35家,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检验检测、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工程设计等领域。截至目前,共有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2家、国家企业A类技术中心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4家,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量质双升。重点推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研究院等平台提质升级,为全市加快布局和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打下坚实基础。中山低温院已开园启用,成为全球开展大型低温系统工程研究的领先场所之一,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5吨/天氢液化系统和单体最大3000L/h氦液化器通过测试验收,打破西方垄断。长理工研究院引进科研团队10个,建成18个实验室,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800多人,孵化19家科技型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工作站,为“湾区光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关于用“全域中山”理念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一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市府金融办会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拥有银行机构29家、保险机构63家、证券期货机构53家等,金融业态丰富;引导银行机构设立专门信贷部门,组建专业团队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审批流程,线下纯信用类业务实现专人审查审批,提升效率。二是多维度金融政策支持。印发《中山市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方案(2025年)》,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服务体系。落实融资扶持政策,为资金困难的服务业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续贷”支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推动金融服务进企业、进园区,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8.9%。三是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数字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再造业务流程,提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的基础技术支撑能力,依托公共数据提升企业融资画像精准度,提升服务业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性。例如,组织9家银行机构开展公共数据赋能企业融资探索创新工作,用“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方式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目前已创设10个模型,助力1360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超190亿元。四是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引导银行机构不断优化贷款准入条件,放宽各类服务业企业年限准入、押品类型准入等,适当降低融资门槛,提高企业贷款成功率;不断优化服务业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创设信用、抵押、质押、担保类等贷款产品,并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别化融资措施。如针对文旅产业我市金融机构推出了“农文旅贷”“民宿贷”“经营场景贷”等多种信贷产品,支持服务业企业信贷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落实落细“人才二十三条”。配套出台《中山市综合领域特聘人才评定实施细则》《中山市青年人才奖励金实施细则》《中山市落实青年后备人才待遇实施细则》《中山市人才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印发《中山市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吸引更多境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山现代化建设。二是持续完善特聘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山英才计划”特聘人才制度,聚焦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和其他综合领域等7个领域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工作业绩评价与个人实绩考核,强化人才培育导向与专业领域发展需求相结合。持续完善综合领域特聘人才评价体系,结合相关行业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评分指标体系,制定了《中山市综合领域特聘人才特别引进条件明细表》《中山市综合领域特聘人才评定指标体系表》《中山市综合领域特聘技能人才评定指标体系表》,并按照行业特点在综合领域内进一步细分组别,专门面向金融、法律、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开设“金融法律组”。三是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水平。2025年1月,将来我市工作的台湾青年纳入市场化租赁范围,人才安居保障范围全面覆盖港、澳、台青年。同时,建成市级人才房租金补贴申报系统,从选房、看房到申领租金补贴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符合2024年度市级人才房租金补贴资格的人才共42人。四是做好人才入户工作。优化人才入户与出入境便利服务,修订出台《中山市户口迁入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和优化人才入户政策,简化人才入户情形,取消人才入户参保要求和年龄限制,放宽学历和职称人才入户门槛要求,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今年1-6月共受理4562人次人才入户身份确认需求,审核通过4352人次。

  (三)健全企业联系机制,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一方面,为强化对服务业企业的精准服务,中山市结合市领导联系镇街机制,按行业门类对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划分联系单位,推动各联系部门靠前服务。各部门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走访,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情况,认真倾听企业诉求,强化各类要素服务保障,通过联系走访凝聚政企合力,共同推进中山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氛围。印发《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的工作机制》(中山营商办〔2024〕32号),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企业服务1号线、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对企业诉求给予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跟进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反馈的问题线索,协调市有关部门、各镇街做好问题处理及回复。

  (四)优化市属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助力服务能级提升。一是协同推进金钟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项目。通过完善优化片区公园管理委托协议,实现金钟湖公园、儿童公园、古香林公园的全域统筹与片区资源整合管理维护,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周边配套水平,增强了服务接待能力。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公园“引摊入园”项目。该市探索“公园+”管理新模式,拟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打造特色风情集市,在平衡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同时,既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也为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生态添砖加瓦,助力以人才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与承载力。

  三、关于用“全域中山”理念统筹服务业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制定《中山市品牌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大产业和区域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实施品牌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完善品牌建设基础等方面内容,细化品牌建设工作方向和要点,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形成全市工作合力。针对做强做精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出台《中山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推动认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园区品牌力。

  (二)统筹抓好各领域品牌建设。一是培育工业设计品牌。高度重视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通过每年举办中山市工业设计大赛,弘扬创新理念、发掘设计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大赛专门设火炬高新区“湾区光谷”光电设计专项赛、古镇灯饰照明设计专项赛等,以促进中山市制造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工业设计发展为核心定位,围绕着“双转化和两助力”(人才转化、成果转化、以赛助产、以赛助销)为目标开展各类工作。今年,新增命题设计组,通过发布设计命题的方式征集、遴选一批优秀设计作品落地转化,我们也有幸邀请到华帝、TCL空调、中泰龙集团、香山衡器、琪朗灯饰、咀香园等中山知名制造业企业为大赛发布设计命题和参与作品评选,打造“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创新模式,有力推动中山工业设计品牌的塑造与提升。二是打响“中山香农”区域品牌。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农业经济产业特色建立和推广中山农业区域品牌。2024年我市印发实施《“中山香农”区域品牌建设方案》,对标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要求,大力打造1+5+N(“中山香农”+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三角生鱼、石岐鸽、神湾菠萝+N个区域土特产)区域品牌矩阵,设计发布“中山香农”品牌标识、品牌形象、外观包装等品牌IP,先后2次组织“中山香农”区域品牌申报认定工作,在“粤字号”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产品中筛选84个产品进入“中山香农”名录。三是聚力中山美食品牌塑造。制定了《中山市美食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通过培育美食集聚区、打造特色餐厅、加强宣传推广等行动举措,进一步挖掘中山美食特色,讲好美食文化故事,擦亮“中国粤菜名城”金字招牌。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打造“十大美食街”,包括崖口海鲜美食街、岐江美食文化街、沙溪龙瑞美食街、小榄海港城-樱花里美食街等美食街,制作宣传推文及视频,通过国家、省、市等媒体平台及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累计浏览量超1000万,宣传崖口海鲜、石岐乳鸽、龙瑞粥品、小榄菊花宴等中山特色美食。并在市商务局公众号上发布了“粤菜名城美味中山”系列镇街美食宣传,共发布了6期23个镇街美食汇总。四是大力推进区域商标品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中山受理窗口及镇街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的作用,培育集体商标,“十四五”期间,我市集体商标呈爆发式增长,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的集体商标18件,证明商标3件,目前,我市集体、证明商标22件。推广已经形成市场化运用经验的集体商标,以点带面,推动我市已有的集体、证明商标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同时,持续开展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我市于2012年开始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以来,组织开展了8届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共评选出19个“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10个“中山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组织。其中,服务业组织获中山市政府质量奖有2家,有效地树立了服务品牌质量标杆。

  (三)用“全域中山”理念推动农文旅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中山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以五桂山、南朗、三乡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山乡村特色农文旅资源,以“繁华外,乡野里”为主题,组织编制《中山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平台规划》。规划旨在打造具有中山特质的集乡野乐享、艺术民俗、科普研学、滨海休闲、智慧赋能的湾区旅游胜地。同时积极对接优质农文旅企业,谋划推进一批生态文旅项目,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提质增效。二是统筹培育和宣传推广“翠亨文旅”品牌。做强孙中山文化资源核心IP,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将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管理中心调整为市委宣传部管理,同时成立市属企业广东中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中山影视城等相关项目。中山文旅集团将对片区可运营相关资源进行梳理,全面规划布局景区商业业态、规划建设运营相关配套设施等,通过市场化运营激发景区活力,培育高品质、具有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加强品牌提升,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联合印发《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复评迎检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复评迎检工作,全面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游览服务、游览设施、综合管理、智慧旅游、旅游交通及旅游安全等工作。串联精品线路,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整合崖口村、崖口海鲜街、左步村等资源,推出寻味春天中山滨海休闲美食之旅,入选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春、夏季);以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结合时令节气美食,推出寻味中山魅力金秋之旅线路,入选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秋、冬季)。三是依托五桂山特有的传统村落和生态资源,统筹培育和宣传推广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根据我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结合消费新需求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串珠成线、连线成片,错位拓展、协作发展,推动农文旅产业特色化、品质化、体系化、品牌化。推出“桂山觅境岐水寻乡”民宿微度假线路,涵盖三乡雍陌村民宿微度假线路、五桂山桂南村微度假线路、南朗崖口村民宿微度假线路、东区桥岗-三溪民宿微度假线路、南区北台-曹边民宿微度假线路等;打造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旅游风情带“一程多站”旅游线路。珠海、中山、江门三城联手推出15条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旅游风情带“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推动创建省级文旅品牌。桂南村乡村旅游景区、南桥村红色旅游景区已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指导资源禀赋良好的乡村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崖口村、三溪村、桥头村、南桥村、神溪村获评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现全市共有14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广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中山文旅影响力。开展“同心逐梦·湾区好生活”粤港澳网络名人助力“百千万”主题采风、“幸福长者湾区安心游”和文明小导游大赛活动,推介中山乡村民宿“芳草驿站”等文旅资源,选聘26名“美丽中山湾区好生活”文旅系列推广大V,联动港澳和深圳、珠海等城市旅游协会,倡议开展“大湾区城市文明安心游”行动,中山和珠海联合推出“幸福长者湾区安心游”线路等八项活动,以文旅推动消费,提升城市“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美好文旅形象;开展乡村促消费活动释放文旅新动能,承办2025年广东乡村文旅消费季暨中山市乡村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号召全民打卡中山乡村,用镜头展现乡村美食、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特色农产品及消费新业态,推广中山乡村旅游线路与产品,现场推介12位“中山文旅消费主理人”优秀代表,同时配套“新烟火主义”咖啡生活艺术周,集结超80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创、咖啡、茶饮、小吃等特色品牌,助推周边美食、住宿、游玩等各行业的营业额提升超15%。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促进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9月24日